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父亲的茶盘母亲的酒

2024-01-24 19:24680

父亲一生不沾烟酒,却极爱喝茶,简直到了嗜茶如命的地步。不但每天必喝,而且必是浓茶。母亲却正好相反,不但爱喝酒,而且酒量惊人。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二叔不服,就和母亲专门比试了一把酒量。白酒1斤,两人均喝,下酒菜有点特别,仅三粒花生米,每人一粒吃掉后,剩下的那粒谁若忍不住先吃,就算认输。酒喝到一半时,二叔实在辣得难受,手就伸向了剩下的那粒花生米,结果不言而喻。自此二叔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跟父亲喝茶所不同的是,母亲虽然能喝酒,却并无瘾,除了一些特定的场合,抑或家里有什么喜庆事时,才免不了端几杯,平日里则基本是不喝的。不知是酒量果然够大,还是自己心有定力,反正从小到大,我没见母亲醉过。

都说夫妻结缘乃是互补,没想到我父母的互补居然如此另类,简直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之所以说他们本末倒置,不仅仅是因为喝酒,就连性格,以及居家过日子的状态,也基本是倒了过来。人情礼往,出头露面,这些理应男人干的差事,在我们家却换成了母亲。而父亲却只是埋头干活,家里大人孩子一旦有什么事情找他商议时,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说得对,就依你娘!然后继续干活,或者独自坐到一边喝闷茶去了。这话怎么听都像是《西游记》里沙悟净的口气。而母亲还真是有些“大师兄”似的本事,家里家外,杂七杂八的大小事务,她都能打理得明明白白。难怪“生产队”那会儿,母亲还风风光光地当了六年的妇女队长,而且年年被公社评为先进。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几十年里,父亲非但不以此为悲,反倒是对母亲越来越依赖,这从他看母亲时的眼神里就能读出来,那是只有对一个人打心眼里佩服才會有的眼神。说心里话,其实在父亲和母亲的婚姻里,母亲是有一点点强势的,但母亲很有分寸,十分懂得给男人面子。记得从小到大,家里只要来了亲戚或者我们几个的同学朋友造访,母亲就总是会把父亲推到最首要的位置,而自己则只管下厨上菜,完全一个贤妻的姿态。每每这时,父亲就会很男人地招呼母亲说:“反正又不是外人,你就过来入座吧!代表我陪客人喝几杯!”于是,母亲稍稍谦让两句,随后轻轻落座,席间话语极少,对父亲更是低眉顺眼,全无“妇女队长”的影子。

后来母亲对我说:“那是你爹疼我,知道我爱喝两口,才故意那样说的。”我心里不由一热,为父亲对母亲的那份细心而感动。

母亲对父亲也不含糊,只要是家里的条件稍有宽裕,她就会首先把买给父亲的茶叶提高一挡。尤其那个大茶盘,是在我尚未记事时,母亲去省城开会,一眼就相中了,随后不惜举债,花八块钱买了回来。自此,父亲就一直用它,从未换过。茶盘是铁质的,白底红花,特别是画在茶盘中心的那两条徐徐游动的金鱼,简直呼之欲出。不过,茶盘就是大的有点夸张,直径足有50公分,因为我记得每次喝茶时,父亲都会先搬出那张全家人吃饭用的小方桌,然后茶盘一放,立刻就将桌面全给盖住了。

父亲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动作,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每次喝完茶,他都要用抹布将茶盘擦拭得铮明瓦亮,然后再用一条白色的毛巾将茶盘连同茶壶、茶碗一并盖起来。尤其做这些时,父亲那一丝不苟的样子,简直就像在小心地侍弄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旁的母亲,每次看到父亲细心擦拭茶盘的背影,都会抿着嘴儿偷乐。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却一直不怎么喜欢那个大茶盘,也许是因为它的个头太大,或者花色太艳,反正心里都一直在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挣钱了,一定要给父亲换一个更好看的茶盘。这个愿望还真在几年后实现了。

我19岁那年,因为在部队上参加一次歌咏比赛有幸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套十分精致的景德镇陶瓷茶具,而更令我兴奋的是,居然还配有一个同样精致的陶瓷茶盘。拿到奖品的那一瞬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这套茶具送给父亲。

两个月后,我探亲回家。父亲一见茶具,果然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我赶紧拿出特意给父亲买的铁观音,好壶泡好茶,立刻清香四溢。我禁不住有些小得意,心想这回可终于能够换掉你那个难看的大茶盘了。

谁知等我一年后再次回家过年时,看到那套精致的景德镇茶具父亲虽然在用,可茶盘却又换回了他那个“御用”的。见我有些不悦,父亲憨厚地笑着,一时间竟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随后又赶紧向我解释起来:“主要是这个用顺手了,再说他又是铁质的,摔下碰下的也不太要紧……”

那个晚上,母亲特意烧了一桌丰盛的菜,父亲以茶代酒,我和母亲则盘腿对坐,喝得很是酣畅。我一激动,突然又想起母亲早年曾跟二叔斗酒的趣事,便逗她说:“娘啊!今晚上不如咱娘俩也斗上一回,儿子就想知道娘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臭小子,你想干啥?你娘都快六十岁的人了,你跟她拼酒!来,我以茶代酒,你一杯,我三碗,咱爷俩比。”还未等母亲开口“迎战”,父亲倒先急了。看着老爷子脸上那副孩子般认真的表情,简直像个“护花使者”!我禁不住“扑哧”一声乐了:“看把我爹吓得,儿子哪能那么不懂事,我是逗我娘玩呢!”

父亲显然是为刚才的“英雄救美”感到不好意思了,但还是自嘲了一句:“哼!臭小子,量你也不敢!”

于是,那个晚上,父亲和母亲爽朗的笑声,不但穿透乡村宁静的夜色,而且更穿过了岁月的重重帷幕,虽二十几年过去,至今念起,都恍如当下。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积淀,我也渐渐悟出了一些生活的真味。其实,烟火俗世中,最好的夫妻莫过于相互尊重和成全,因为只有真正懂得对方,才会设身处地的去尊重和成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喜好。就像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当年的结合,尽管是媒妁之言,无选之选,可他们却做到了真正的相濡以沫。几十年如一日地恩爱相处,其实正像是那个虽有些夸张却实用的大茶盘,日子的艰辛,生活的磨难也曾在它的身上留下茶垢和灰尘,然而父亲却懂得小心呵护并及时擦拭,所以历经岁月侵蚀,虽已褪色却依然洁净如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40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61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5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97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107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8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66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103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60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