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陪我一程,念您一生

2024-01-24 15:02530

这时节,是老家紫花苜蓿开得正艳的时候。瓦蓝的天空下,青绿的枝头缀满紫色的小花,把沉淀一冬的淳朴乡情挂在枝头,在晴朗的天空下随风摇曳,带着一股淡淡的甜香漫过山间,引得蜜蜂狂飞乱舞,煞是好看。村庄静寂,香气肆无忌惮地释放、漫延着,妖冶、朴素而又端庄。正在开花的苜蓿是牲口最好的草料,等到太阳出来时,父亲已经割好了一大捆苜蓿,把一绺一绺的苜蓿整齐地摞在麻绳上,一脚踏地一脚蹬着草捆,双手拽起麻绳,后背几乎贴到地面上,使劲地用力捆扎。不大一会儿,一大捆苜蓿就扎好了,然后,父亲把那把还沾染着青草绿色汁液的镰刀,扎进了草捆的背面,顺手再拔几把正开着白色小花的野蒿,塞进草捆的麻绳缝隙里,用力一甩,那捆苜蓿便乖乖上了他的肩膀……这是我对父亲最深的记忆。

现在,父亲是真的老了。

家中的几亩田,父母一直操劳着,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很健朗,每次我帮家中干农活时,他总是阻拦,一直说我干不了。最近他直说胸闷,刚开始我也没有在意是怎么回事,想着年龄大了加上长期抽烟,或许没什么大病,不过情况越来越糟,在医院检查时被诊断为肺纤维化——“亚癌”。七十多岁的人除了来县城看过几次病以外,也没有好好地逛过,在上楼梯时他一手扶着楼梯扶手,一手扶着膝盖,走得很吃力,他一直有腰腿疼的毛病,现在又摊上这病,我不禁伸手搀扶了父亲一把,突然间酸楚涌上心头。

父亲一直很清苦。在20世纪60年代他便成了孤儿,一直生活在我五爷家中,五爷是一位教书先生,很开明,对我父亲宠爱有加,从不偏私自己的儿子,于是父亲和我的堂叔一块儿上学又一块儿辍学。辍学之后他们一边干农活,一边帮家里挣些零用钱。父亲年轻时和同伴们为了生计,每年柳絮飘飞时,他们都会拿起镰刀下陕西“赶麦场”;也下过煤窑,用箩筐从井下往地面背煤;也做过小本生意,收到破烂倒卖后,换取柿子走街穿巷地吆喝着,那时我最高兴的便是在父亲自行车后面的箩筐里找残余的柿子吃;更是去过砖厂,酷热的夏天忍受着几乎让人窒息的火浪和热流……他一生的经历,其实也是与他同龄的农村大多数人的经历。

在记忆中,父亲带给我很多快乐和力量。

儿时我们总是很贪玩,由于家家贫困,我们的玩物几乎趋于空白,父亲抽空用那长满老茧却又灵巧的双手,做了许多让同伴们都羡慕不已的玩具,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木头大刀和手枪,伙伴们屁颠屁颠地跟在我后面叫嚷个不停,那时的我最自豪。

小時候我们总是不小心或故意闯下许多祸端,同伴们常被父母打得“嗷嗷”直叫,而唯独我却一次次地“幸免于难”,父亲也很生气,但他教育的方式却与其他父亲不同,打比方、举例子、讲道理,许多做人的道理便由此耳濡目染地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打过我一次,那时候看见大人们吸烟很是威风,我便经常偷偷学着吸,直到有一次撒谎说家里来人,在小卖部赊了一盒1角4分钱的“双兔”烟“抽醉”了,在地里睡着了,那时候鸟特别多,我们孩子常常被大人派到田地里驱赶鸟以防止糟蹋粮食。当天黑父母找到我时,我还昏昏欲睡,结果被父亲用鞭子叫醒。现已为人父且为人师表的我,很感激父亲那些让我受益匪浅的说服教育。对父亲的记忆是零散的,对儿时的生活记忆也是零散的,在父亲的呵护下一直成长的我,不知道如何把生活的重担扛在肩上,更不知道如何抹平这满是皱纹的岁月。

故乡就是一缕炊烟,在我记忆的屋顶摇摇曳曳,袅袅娜娜,坐在窗前,往日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都化做阵阵清风从脑海中拂过,思绪飘洒,夕照即将落山的时候,总会看到炊烟笼罩的村庄,听到炊烟四散的声音,闻到炊烟飘香的味道,而让这炊烟越加浓厚的便是母亲。

父主外,母主内,农村家庭默许的夫妻互尊之道,在我们家依旧延续着。母亲一直是急性子人,正因为性格关系,经常干农活的她劳累得全身是病。大前年冬天大雪之时不小心又摔断了胳膊,至今还留有后遗症,连做饭都不太灵便,而现在又患有脑动脉硬化。

农村有一句谚语:“老人不死儿不大。”母亲还在为我兄弟二人的生活放不下心。

父亲为生计奔波的那几年,全家都由母亲一人把持着。既要供我们兄弟二人上学,又要操劳整个家庭,农活要干,家畜要喂,油盐酱醋都要出自她手,过度的心力憔悴使得母亲格外苍老。

家贫人志短,但母亲从来不张口向别人要求什么。嫁过来时,由于生活过于拮据,家里真的穷得揭不开锅,新婚的她两天没有吃到饭,或许现在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从小过着清贫生活的我相信这绝对是真的。小时候的我和哥哥没有吃过鸡蛋,因为变卖鸡蛋是日常生活开支的唯一来源,如果不小心摔碎一个鸡蛋,母亲便会抽我们一顿,不是母亲狠心,而是因为确实穷怕了,我们明白母亲只是让我们长长记性,要知道生活的困苦。变卖鸡蛋供我上学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

生活的过于拮据和过度劳累,使年轻的母亲曾一度患有“癔病”,病发作了以后,母亲便唱着凄凉的曲调漫山转游。病好了以后不是干农活,就是给我们缝补衣服,我们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偶尔在集市上买一两件“故衣”(那时候集市上摆卖的旧衣服),父亲穿了后改小给哥哥穿,然后再改小给我穿。哥哥穿一整套新衣服是在初三那年,而我是在上高中以后。

艰难的生活,在母亲手里就这样执著而不懈地挺过来了,如今母亲也老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她和父亲的晚年更安详一些,这样或许百年以后,我也会更坦然一些。然而我也知道,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

遥远的日子就是一根细线,越搓越细,也越来越脆,轻轻用手一掂,就会破碎,在这支离破碎的日子中,兄长的身影显得单薄而又瘦弱,却一直在缝补这即将消逝的岁月。

兄长大我5岁,几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至今未婚。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兄长对婚姻已是心灰意冷,命运对兄长来说或许真的不公平。

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在农业社里挣工分,年幼的我一直由兄长看护,所以直到10岁时他才上小学,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本地一所职业学校,但由于那时社会的偏见和生活的困难,父母便狠心让兄长辍学外出打工,那年他才18岁。心情极差的兄长在家沉睡了两天以后,父亲便把他交给一个在兰州修车的表哥,希望他学到一点挣钱的手艺,因为表哥带出来有出息的徒弟不少。走的那天,我流着泪唱着《大约在冬季》,一直目送兄长过了对面的山梁。但事与愿违,兄长被表哥安排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建筑对于18岁的兄长来说无疑是一个苦差,他干了几年后便上了厨师学校,学了做饭的手艺。我上高中那几年,他一边供我读书,一边攒钱打算自己开店,然而世事不懂的他在云南被女友骗得人财两空。渐渐地,他的年龄大了,年龄在农村来说是婚姻的最大障碍。缺少亲人的陪伴,缺少朋友的照顾,兄长在外地形单影只地奋斗着,他很少回家,我明白他不想让已是满头银发的父母看到一个孤单的他,不想让亲友看到一个没有另一半的他。

兄长为家庭、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甚至牺牲了婚姻,他依旧为这个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着。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那些清苦、快乐的日子已是记忆中的一道防线,很难彻底打开,一旦打开就如涌泉一般难以覆收,不断地冲刷着生活的疤痕。在满是疮疤的生活中,我们小心翼翼地、时不时地按下时间的暂停键,殊不知,这轻轻一按,那些白花花的日子便流了一地。

父母最终会老去,兄长只是我童年时的陪护,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只能陪我一程,而我注定要念他们一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25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52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4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88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92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1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