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13岁考取清华大学

2024-01-24 11:56410

13岁考取清华大学

范书恺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父亲范相是警察,母亲王静是教师。负责任的优秀父母,给予了他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王静深有感触地说,从小就要把孩子朝好的方面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小时候形成坏毛病,以后就不容易纠正。

在范书恺刚会说话时,母亲就用彩笔在墙壁、物品、广告牌上面写字,有意随时随地用规范的语言教他认识汉字、认识各种事物。王静还经常带着他看图画书,边讲述故事边指认书上的字和词语。

坐在院子里的小书桌前,父亲喜欢利用玩具、扑克牌或者象棋与范书恺做数字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教他认识数字,练习简单的运算。

在父母的指导下,范书恺很快就显现出读书学习的天分,只有两岁的时候,已经认读1000多个汉字,能口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

发现范书恺记忆力和领悟力特别好,学习起来不费劲,为了更好地培养他,母亲就专门买来教学挂图,并借到五年制小学课本教他,从拼音、字母开始学习,同时练习书写,让他在教育下成长。

语文的学习,母亲按照课本字、词、句、段、篇,对儿子进行听、说、读、写、记的教育,尽力把文章理解透彻,要求背诵的课文,尽量能够背诵。

数学的学习,父亲并没有根据学校教材对范书恺进行系统的教育,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凭借范书恺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予以教育。

英语教学主要选择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新概念英语》,王静还买来整套光盘让儿子练习听力。与此同时,范书恺也学习其他各种课程。

父母自制了小黑板,购来小桌凳,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在房间里、院子中教范书恺读书学习,练习做题目。他们几乎每天都教儿子,在家总是围绕着孩子转。

范书恺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不仅学会了不少知识,而且养成良好的品质。

4岁那年,父亲给范书恺做三年级的测试题。由于儿子得到的分数比较高,范相准备将他直接送进小学读三年级。可惜校长没有答应,顾虑范书恺年纪太小,容易在楼道里摔倒。

被劝回家里,范书恺继续在父母的指点下学习,学完小学的主要课程。第二年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征得学校同意后,把儿子送进河曲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学习。

当时范书恺只有5岁,老师担心他上四年级会很困难,便试着让他做了一份数学试题。范书恺不但很快就把试卷做出来,而且全部做对,现场的老师很惊讶。

尽管刚开始,范书恺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可是只过去几天,就逐渐适应了。入学后第一次考试,他居然取得全年级第一名,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刮目相看。

从小学五年级毕业,范书恺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河曲县实验初中。进入初中后,父母重点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范书恺勤奋学习的习惯从未间断,每天的学习、生活很有规律。经过3年学习,他圆满完成初中学业,中考居然考了604分。为了离家近上学方便,以及便于照顾,父母让他在河曲中学就读。

虽然年龄很小,不过范书恺表现出超过多数同龄人的自律。他反应非常快,在学校能紧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步骤,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放学回家后还要系统学习,每天都坚持做到将疑难问题弄清楚。

在平时的学习里,范书恺养成了学习紧凑、不拖拉、注重效率的好习惯,形成严谨、认真、有计划、有毅力的好品质,这样的好习惯、好品质伴他度过了3年的高中生活,各科学习均衡,成绩稳定。

到高三时,范书恺忽然意识到自己离最优秀的目标还差很远。看到儿子的忧虑,母亲告诫他,对于勤奋的人,天下无难事。在王静的陪伴下,范书恺基本每天夜间12点半才睡觉,第二天凌晨5点50分就起床。

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山西有专项生的惠民政策,清华大学在山西有3个专项生指标,在全省实施专项生计划的36个贫困县,只有一个考生分数高过范书恺,父母和老师便支持他填报清华大学,后来他果然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成为年龄最小的新生。

范书恺从来不参加补习班,他的成功主要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具有坚强不屈的毅力,能够持之以恒,自学能力特别强,学习上没有松懈过,他的辛勤付出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吴宓的大度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

0评论2024-01-2581

郑哲敏一切皆力之变
每一次走进位于中关村四环路边上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楼宇,它的高大、宽阔以及深邃给人以静谧神圣之感,它舒展的庭院和苍桑的树木更与车水马龙的四环路迥然不同。其实,还不仅这些,走到它的主楼大厅,看到两旁

0评论2024-01-2570

一生就只牵挂你
他们是清华大学的同学,不过,他比她高了3届,他念的是西洋文学,她读的是法律系。按说两人的人生轨迹是很难重叠的,但它们到底还是交会了。还是在她念贝满高中时,即1931年,清华大学大礼堂里由学生演出易卜生话剧《娜拉》,从小热爱戏剧表演艺术的他拉

0评论2024-01-2460

沈光耀历史原型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无问西东》最开始是作为向清华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片名也取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推迟七年才得以上映。影片有许多的大咖加盟,诸如章子怡、王力宏、黄晓明等人。在各种各样的角色之中,想必大家和我想的差不多,最吸引

0评论2024-01-2341

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是怎么死
人物档案姓名:陈寅恪国家:中国祖籍:江西修水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时间:1890年去世时间:1969年职业: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主要成就: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

0评论2024-01-2285

如何评价陈寅恪?陈寅恪的故事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

0评论2024-01-22117

梦想也可从侧门而入
张立勇是全国闻名的“清华神厨”,当年他是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的一名厨师,在英语托福考试中取得630分的优异成绩,让广大学子刮目相看。回望他的成长经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顽强。他出生于江西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高中时,他曾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

0评论2024-01-2242

当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一生充满传奇的爷爷却为他播下了梦想的种子。爷爷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洗礼,复员后成了村里受人敬重的人。曲天良希望能像爷爷一样,成为最杰出的军人。有梦想就有动力,曲天良以县状元的身份进入高中,高考又顺利考入清华

0评论2024-01-2244

破规矩也能成方圆
那年冬天,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在科学杂志里读到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惊叹不已。一问,才知华罗庚不过是一所中学的杂工。熊庆来便和担任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商量,能否设一个助理员职位,让华罗庚来清华

0评论2024-01-2165

陈寅恪和唐筼的字中缘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

0评论2024-0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