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评价陈寅恪?陈寅恪的故事

2024-01-22 14:111040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才女,能诗而擅鼓琴,有《神雪馆诗集》。其妻唐筼,为台湾巡抚唐景崧之女。

陈寅恪自幼在家塾学习四书五经、算学等知识,后来随父亲依据金陵,又因为其父开办思益学堂,聘请国学大师教授学生的关系,陈寅恪自幼时起就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年长之后,又曾经游历各国,在各国诸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大学等学习,所以眼界开阔,对西方知识也有着很深的认识。因为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远比他人更深,且往往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被国内外学者所推崇。

陈寅恪文学素养很高,是历史上很牛气的人物,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评价他: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清华大学改制之后,陈寅恪被聘为国学导师,此后也在各大高校任职,不说国外的高等学府,就是国内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任职。他在清华大学教授时段最多,被称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这人,人称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他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被并举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

《陈寅恪传》:陈寅恪在现代中国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外影响也很深远。陈氏的著作,一如乾嘉诸老的著作,大都是属于考证、疏证、笺证、考释之类,而不是有系统的史述。

这些评价,只能让大家知道陈寅恪到底站在怎样的一个高度。而要认识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一个人,则要从他留下的各种故事中寻找。

考试怪题

上文已经告诉大家,陈寅恪曾经在各大高校中任教。当初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要给新生出入学考试试题,而陈寅恪已经确定第二日要到北戴河休养,所以时间紧迫,他只匆匆出了两道题。第一题是作文《梦游清华园记》,第二道题就比较有趣了,出了个对子,给出上联孙行者,让学生们对出下联。

这道题有一半的考生都交了白卷,有些人则对出沙悟净、猪八戒、唐三藏等都给了不及格。只有周祖谟对出胡适之得了满分,另有人对祖冲之也符合要求。

当初一些学生,对陈寅恪出的对对子的题目十分不满,还上报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什么年代了还出对对子的考题。但是陈寅恪却说出这个题目: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对于新生的入学考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陈寅恪三十六岁的时候,与前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女儿唐筼成婚。两人婚后夫妻感情极好,共同育有三个女儿。1955年,在两人的结婚纪念日,陈寅恪题诗曰:同梦葱葱廿八秋,也同欢乐也同愁。唐筼步原韵和道:甘苦年年庆此秋,也无惆怅更无愁。同年陈寅恪过寿,唐筼赋诗言:今辰同醉此深杯,香羡离支佐旧醅。郊外肴蔬无异味,斋中脂墨助高才。考评陈范文新就,笺释钱杨体别裁。回首燕都初见日,恰排小酌待君来。

在这首诗中,唐筼回首他与陈寅恪相识的二十七年时光,明确的表示不悔当初嫁给他。两人都是很有才情之人,这些对诗,就算放在现代来看,也是很浪漫的一件事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是怎么死
人物档案姓名:陈寅恪国家:中国祖籍:江西修水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时间:1890年去世时间:1969年职业: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主要成就: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

0评论2024-01-2248

最美的爱是生死相随
她出身名门,读过书,也算是一代才女。她还有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女高师执教,做到体育主任的位置,曾是许广平的老师,在当时可谓有才有貌、特立独行的新女性。她就是唐筼,如果不是遇到陈寅恪,或许她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两人相识时,他已38岁,且没有动

0评论2024-01-2239

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来到港大之前,我对港大一无所知。这份一无所知,属于“台湾人对香港无知,香港人对台湾无知”的整体“无知”结构里。为什么两个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历史关系如此密切,却又如此疏远,彼此努力漠视对方,是另一个话题。我想从我对港大的“发现”谈起。“冷血”

0评论2024-01-2155

礼贤
贤者,当受礼遇。但,并非每个贤者都能受到礼遇,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意思。不但要看你是谁,还要看你遇到的是谁。上世纪80年代初,易中天在武大读完了研究生,导师胡国瑞要留下他来。可是留校要校长同意,加上易中天是个“土匪”,没读过本科直接上的研究生

0评论2024-01-2141

傅斯年趣闻轶事
民国时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傅斯年被人称为“学霸”,其实他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留下无数趣闻轶事。作为民国时期学术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轶事。傅斯年被称为“学霸”,实际上他很看

0评论2024-01-2150

陈寅恪和唐筼的字中缘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

0评论2024-01-2136

民国时期有趣的“高考”试题
民国时期,考大学也是学子们拼命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到几则民国大学入学考试题目,颇为有趣,也颇引人深思。这道怪题的“始作俑者”是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当时

0评论2024-0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