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前辈史学四大家陈寅恪简介 陈寅恪是怎么死

2024-01-22 14:11480

人物档案

姓名:陈寅恪

国家:中国

祖籍:江西修水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时间:1890年

去世时间:1969年

职业: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学者,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为一生,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有《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寒柳堂记梦》、《元白诗笺证稿》等存世,另外还有很受时人欢迎的《柳如是别传》也是陈寅恪所作。

光绪十六年,陈寅恪在湖南长沙出生,因为祖母黄氏在他出生的时候正值寅年,因此为他取名寅恪。

陈寅恪幼时在家塾启蒙,从此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同时也接触到算学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陈寅恪十岁的时候,因为祖父陈宝箴去世,于是随父举家迁往金陵定居。

父亲陈三立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请来国学大师王博沆、周大烈等人前来教学。学堂采用现代化教育,涉及知识层面包括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有这样的家学渊源,陈寅恪可以说自幼就接受了极好的国学教育,同时也开眼西方,对东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光绪二十八年,陈寅恪留学日本,在日本巢鸭弘文学院就读,三年后辍学归国入上海复旦公学就读。五年后,也就是宣统二年,陈寅恪又自费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归国。民国七年,又再次自费到哈佛大学游学,在学校教授梵文和巴利文,一直到民国十四年才归国。在这将近七年的时间中,陈寅恪学习各方知识和文字文化,对各民族文化都有了很深的理解。

纵观陈寅恪的学历,可以说是牛气冲天,他能有日后的成就,与其孜孜不倦的求学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就具备深厚的国学基础,又加之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所以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很高,为国内外学者所重。

归国之后,陈寅恪到已经改制的清华大学任国学道士,成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民国十三年为研究院导师,时人将其与梁启超、王国维并举称清华三巨头。

民国十七年,与唐景崧孙女唐筼结婚,这年他已经三十六岁。婚后两人生有三个女儿,夫妻感情很深。

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而他的父亲也义愤绝食而亡。在为父亲举行完葬礼之后,陈寅恪随学校南迁,到达昆明。

民国二十八年,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只能暂居香港,在香港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辗转各所大学,在繁忙的教学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今天留下的一些做主,就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

抗战胜利后,再次为牛津大学任教,后因眼疾治疗无效归国任教清华大学,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文革之前双眼失明又不慎跌断了腿,文革之时又饱受摧残,最重要的是他珍藏多年的书籍。诗文稿都被洗劫,最终在1969年悲惨离世。随后不久,其夫人也随之而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如何评价陈寅恪?陈寅恪的故事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

0评论2024-01-22104

最美的爱是生死相随
她出身名门,读过书,也算是一代才女。她还有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女高师执教,做到体育主任的位置,曾是许广平的老师,在当时可谓有才有貌、特立独行的新女性。她就是唐筼,如果不是遇到陈寅恪,或许她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两人相识时,他已38岁,且没有动

0评论2024-01-2239

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来到港大之前,我对港大一无所知。这份一无所知,属于“台湾人对香港无知,香港人对台湾无知”的整体“无知”结构里。为什么两个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历史关系如此密切,却又如此疏远,彼此努力漠视对方,是另一个话题。我想从我对港大的“发现”谈起。“冷血”

0评论2024-01-2155

礼贤
贤者,当受礼遇。但,并非每个贤者都能受到礼遇,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意思。不但要看你是谁,还要看你遇到的是谁。上世纪80年代初,易中天在武大读完了研究生,导师胡国瑞要留下他来。可是留校要校长同意,加上易中天是个“土匪”,没读过本科直接上的研究生

0评论2024-01-2141

傅斯年趣闻轶事
民国时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傅斯年被人称为“学霸”,其实他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留下无数趣闻轶事。作为民国时期学术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轶事。傅斯年被称为“学霸”,实际上他很看

0评论2024-01-2150

陈寅恪和唐筼的字中缘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

0评论2024-01-2136

民国时期有趣的“高考”试题
民国时期,考大学也是学子们拼命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到几则民国大学入学考试题目,颇为有趣,也颇引人深思。这道怪题的“始作俑者”是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和语言学家,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当时

0评论2024-0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