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小聋女的梦

2024-01-24 11:30680

小聋女的梦

她叫刘轶,今年27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小聋女”一路中考、高考走过来,竟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随后又高分拿下GRE与托福考试,今年年初先后收到美国堪萨斯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并同时获得四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经过考虑,刘轶最终选择了堪萨斯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就读。8月,她踏上征程,赴美求学。刘轶成功的求学之路,不禁让人惊叹:这简直是一个传奇。

刘轶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好景不长,8个月后一次普通的感冒发烧,由于不当注射卡拉霉素注射液,一下子让她跌入无声的世界,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聋女”,被诊断为一级听力残障。

看着天使一样的女儿,年幼无知,不知何为残疾,仍旧笑靥如花,父母的心似针扎。从此,父母开始带着女儿,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新疆的奔波,什么练气功、学按摩、扎针灸、吃中药,能够尝试的方法都用了,但小刘轶的世界依旧无声。

看着女儿已没有恢复听力的可能,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说话交流,妈妈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要让女儿开口说话。妈妈开始了艰难地教刘轶“看话”。看话就是“读唇”,每次发音时,妈妈都让女儿看着她的嘴唇,并让女儿用手摸着她的声带,让女儿感受发音时的气流运动。小刘轶眼睛盯着妈妈的嘴唇,很认真地辨认每个字的口型,又用手仔细地感受声带的振动。十遍、百遍、千遍,妈妈耐心地教,刘轶卖力地学。为了给女儿纠正发音,妈妈还跑到药店买回压舌板。女儿发音不准时,妈妈就用压舌板轻轻地调整她的舌位。女儿因此经常练得呕吐不止,号啕大哭。但妈妈不得不狠心地坚持着,直到刘轶3岁那年,第一次开口叫出“妈妈”两个字,母女二人相拥而泣。“看话”成功了,说话有望了。

7岁时,刘轶已学会了4000多个汉字,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9月开学,要读一年级了,父母并没有把刘轶送到聋哑学校,而是把她送去了普通小学。上普通小学对刘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别的孩子是听课,可她只能是“看课”,通过读唇来理解老师的意思。可有时老师讲话快了,她不能立刻记下来,下课后,她就火急火燎地追在老师后面问,直到弄明白了才罢休。

考验一个接着一个。1998年,升入初中的刘轶又迎来了新的问题,“看课”学会了汉语,可对学英语怎么“看”?第一节英语课后,教英语的老师刚走出教室,就发现袖子被人拉住了,回头一看是刘轶。“老-师,你-教-我-读-单-词。”每一个字从刘轶嘴里发出来时,英语老师都愈发感受到这个特殊学生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英语老师也被这个特殊学生的特别用心与刻苦所打动,开始教她用手势和口型来“看”英语。就像小时候“看”妈妈说普通话一样,刘轶用手摸着老师的喉咙,感觉元音和辅音,老师把嘴唇贴在刘轶的手腕上,用气流分清辅音和浊辅音。有心人,天不负。第一次听力测验,刘轶看着老师的嘴唇,竟然考了个100分,全班第一。这让刘轶和父母都分外高兴。靠着勤学好问、刻苦认真的劲头,刘轶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她凭借总分全区前30名,顺利考上了市重点武汉三中。

“看课”,“看”懂了汉语课,也“看”懂了英语课,但在高中,刘轶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得多。她一直坚持每天只睡5个小时,3年后刘轶终于考入大学并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大学期间,刘轶总结出一套学习英语的方法:看视频学口型,边做题边背单词,坚持疯狂朗读,先后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本科毕业后,她又成功考进华中师范大学,成为教育学院的研究生。

刘轶不只是考分高,学术能力也很强,读研的时候,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三篇论文。对于刘轶的成绩,她的导师颇为感慨,说很多听障孩子到了高年级后就跟不上课程,不得不转入特殊学校,但刘轶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能够通过口语融入群体,真是少之又少,她称得上残障群体的楷模、健听世界的标杆!她的同学称她是刻苦到极致、认真到极点的人。

刘轶除了专攻学业,还积极走出校园做义工。大一暑假,她走进了武汉市慈善总会;大三那年,每个周末她都要挤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读研阶段,她每周都要去武汉市第二聋校做义教,辅导学生学习英语。由于从小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刘轶并不熟悉手语,她和聋校的孩子们之间出现了一道语言屏障,不服输的她开始自学手语,逐渐摸索出和聋校孩子们的沟通方法。说起刘轶,聋校高二班的一群学生忙用手语夸刘轶真棒,是他们心中的励志明星。

在和聋人学生的接触中,刘轶切身感受到,聋校的孩子们没有系统的教育,他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生活刻板单一。这些都让刘轶对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多的担忧。为此,2013年初,当美国四所大学先后向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她果断地选择了堪萨斯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

小聋女的梦实现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皇甫端巧治怪病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皇甫端巧治怪病 皇甫端原籍幽州人氏,后移居东昌府,和张清是好友。打东昌张清上了梁山入伙,又向宋江推荐他,也被宋江请上山寨。他给兽、人医病,一般郎中无人能和他相比。又因他长得特殊,碧眼黄须,长相很像番人,故人们称他为"紫髯伯

0评论2024-01-26152

噬魂鸟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噬魂鸟的故事! 李悠三人上了火车没多久,胖子就主动同包厢里的少女搭讪起来。少女瞟了他一眼,根本无动于衷。见此情形,胖子讪讪地说:“我讲个恐怖故事活跃一下气氛吧。”少女还是没吭声,和她一起的半大少年倒

0评论2024-01-26159

脑筋急转弯儿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智力故事脑筋急转弯儿 盈盈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开始教孩子们简单的数学计算了。 这一天,盈盈回家后,问妈妈:“我出两道题,你能算出来吗?” “你学那点儿东西还能难住我?”妈妈心

0评论2024-01-26107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96

靠近你,温暖我
1下午六点多,整个楼道都飘着饭菜的香味时,我还在和五个月的二宝“斗智斗勇”。我希望他能小睡一会,好让我能给大女儿做顿饭,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他的眼睛还是睁得像铜铃一般大。女儿刚上三年级,二宝就来到这个家,他的到来让这个井然有序的家一下乱了阵

0评论2024-01-25190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66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103

选择伴侣就是选择后半生
说起伴侣就幸福满满最近,很多人被我们的钟南山院士萌到了。在一次疫情防控专访活动中,他谈起夫人时,立刻满面笑容。也不是没见过钟老笑,但这么甜蜜的笑容还真是第一次见。当他讲完夫人在非洲的经历后,又秒变回严肃脸。在这之前,也曾看到过一个视频,钟老

0评论2024-01-2591

我的爸爸,今天结婚了
早晨打开手机,看到一位在外地当老师的朋友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朋友是某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就在前一天,班里一个姓刘的学生,上午还好好坐在教室里听课,认真写笔记。下午上课时,他的位置却空了。她四处寻找没有结果,急忙拨打孩

0评论2024-01-25146

父母在,就是幸福年
为了过年,从从的父母早早就开始忙碌了。退休后,两位老人为了照顾外孙女乐乐从徐州来到南京。虽然身在异乡,一家人还是在一次次升腾的烟火味中找回了家乡的滋味。过年,更是一场美食盛宴。过年包饺子是全家最热闹的时候。有些菜蔬是从从母亲自己种的,她清洗

0评论2024-01-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