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将成功概率提升至99%

2024-01-23 19:12620

早年,李开复博士曾在苹果电脑公司任职,专门负责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有一次,李开复与公司CEO史考利先生,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电视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在当时,能上这个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不仅是苹果公司的荣誉,也是李开复展现个人魅力的机会。电视台方面提前和苹果公司沟通,希望他们能在电视直播中,演示苹果公司最新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公司的新产品。

在上节目的前一天晚上,史考利找到李开复,有些担心地问他:“开复,你对明天演示成功的把握度有多大?你也明白,这是面对全美国直播的电视节目,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公司的声誉和产品销量,意义重大。所以,你要尽可能地将其做好。”

当时,李开复负责开发的语音识别系统才刚刚搭建,说实话,碰到故障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听到史考利的问话,李开复认真地思忖了一下,然后平静地回答道:“大概有90%吧!”

史考利听后,心有不甘地接着问:“你能将这个概率提高到99%吗?”

看着史考利期望的眼神,李开复想也没想,最后底气十足地立即回答道:“能!”

第二天,电视直播节目如期开演,一切都进行得非常成功,甚至连公司的股票都因此上涨了两美元。

节目结束后,史考利拉着李开复的手,一边连连赞扬他,一边又急切询问李开复:“我想,你昨天晚上一定改程序到很晚吧?”结果李开复回答说:“完全不是那样。其实,今天的系统和昨天的系统没有任何差别,你高估了我的编程和测试效率。”

史考利很惊讶地睁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不是答应过我,说是将成功率可以提高到99%吗?你该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上节目吧!”

李开复认真地回答道:“没错,这次的成功率的确保证在了99%以上——因为,我带了两台电脑上节目,而且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之所以这么做,我觉得,如果一台出了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切换到另外一台电脑。根据概率原则,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独立的电脑都失败的可能性就是10%×10%=1%,这样,成功率自然是99%了。”

史考利听了李开复的想法后,对这位年轻人的智慧大加赞赏,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妨学习一下李开复。多做准备,尽量降低失败的风险,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如此一来,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增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事业成功的第一准则
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他到中国当了几年研究院院长后,回国前,写了一封公开信。他接触过很多中国的学生,有很多感触。他在信中说的第一点就是:事业要成功,需要恪守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他所遇到的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第一个原则是:要坚守诚信、

0评论2024-01-2466

愿你永远青春,愿我永远不老
人过了青春,好像一部该淘汰的老车,留下来做什么?纯粹怕死吗?人正当青春,一无所有,在滚滚尘埃中,连吸口空气都得计算PM2。5,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没多久,2013年就告诉李开复,他得到的最大奖项是“淋巴癌,第四期,毕生不能根治”。那一年,他

0评论2024-01-2233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2005年底,任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开始组建GOOGLE中国。经过认真地准备,他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地“招兵买马”。由于GOOGLE是世界上知名的互联网大公司,再加上李开复的大力宣传。因此GOOGLE的这次招聘声势相当浩大,成千

0评论2024-01-2132

李开复:再见,谷歌
时光荏苒,时光匆匆走过了一个四年,回望过去四年我在谷歌的职业生涯,所有的快乐、成就以及曾经面对的困难与挫折,所有的这一切如同一部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过。在这离别之际,我不禁百感交集。在这四年时光里,谷歌中国从一个很小的雏形一直慢慢发展壮

0评论2024-01-2047

李开复:职业理想不等于高薪
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

0评论2024-01-2049

李开复:我的成功来自母亲
顽皮母亲“生出来的宝宝身体可能会很弱,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一屋的亲朋七嘴八舌,极力阻止我来到这世上。但不管他们怎么举例子、讲科学,母亲都铁了心——“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

0评论2024-01-2038

李开复:怎样在大学里赚回你的学费
尽量想方设法地去节约时间,你要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我想已经成年了的你对这句老套的话的理解深度一定比你小学时在课堂上咬着笔杆子要更清楚。你最好将大学里的毫无意义的占用你时间的活动推掉,譬如班干部、学生社团,无聊的文艺及其它运动、学生会等等。尽管

0评论2024-01-1852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

0评论2024-0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