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王败寇,胜者书写历史,败者只能惨淡离世。中国封建几千年历史中,有多少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但皇位却只有一个,失败者远比胜利者多的多。
康熙末年夺嫡风波,九子争战,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的胜利而告终。胤禛上位为雍正帝,后世评价他时少不了说他冷情冷心。为何?因为他上位之后,与他争斗的兄弟们日子都不好过。
站在雍正自己的角度,铲除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没什么不对。除了当时参与夺嫡的成年皇子,其余兄弟多得善终。
爱新觉罗允禧,康熙第三十一子,生于康熙五十年,生母为汉族妃嫔陈氏。夺嫡之时尚且年幼,所以雍正帝继位之后,他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闲散王爷。
《甄嬛传》中,说允礼文武双全,风雅无比。其实娶了甄嬛妹妹玉娆的允禧,历史上也是一位文采斐然之辈。
他对于政治并不关心,只醉心于笔墨丹青,能诗善画。乾隆帝称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书画则笔致超逸,画风清淡,被评为宗室第一。
《甄嬛传》中允禧与玉娆少年情爱,最终成就一段佳话。但《甄嬛传》只是一部小说,历史上的允禧娶四女,与玉娆毫不相干。
允禧嫡福晋为祖建吉之女祖氏,又有侧福晋三位,分别是:头等侍卫六格之女赵氏、吴勋臣之女吴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关氏,与四位妻子生下两子四女。
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为后人熟知外,允禧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郑板桥之间的友情。一个是天潢贵胄当朝郡王,一个是穷书生小县令,这两人竟能互为知己,十分神奇。
这个组合虽然令人费解,但却确有其事。郑板桥以其画而绝于世,政治上成就却不高。他先后在雍正三年、乾隆元年、乾隆六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估摸是在第一次入京之时与允禧结识,而当时允禧只有15岁,郑板桥已经33岁,二者可称为忘年之交。
郑板桥仕途不得意,允禧甚至生出过将他招入王府的意思,对郑板桥颇为礼遇。《板桥自序》记:紫琼崖主人极爱惜板桥,尝折简相招,自作骈文体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凯亭持以来。至则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御手调羹,今板桥亲王割肉,先后之际,何多让焉!
郑板桥先后担任范县、潍县县令,乾隆七年范县县令一职还拖得允禧在其中为他转圜。郑板桥离京之际,写诗作别允禧。
允禧回答诗《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临了还多次嘱咐郑板桥,到地方之后要经常写信给他。
郑板桥在当两县县令之时,多次写诗抒发对允禧的思念之情,也经常写信给允禧。而允禧收到信后,也会赋诗赠答。
抛去二人的身份差异,两人真就如普通朋友一般,感情极好。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允禧,没有娶玉娆,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与郑板桥是好基友。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
0评论2024-01-2574
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
0评论2024-01-2457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的趣闻轶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竹、石这三样东西,他曾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历史上的郑板桥是个幽默风趣、脾气古怪的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
0评论2024-01-2328
郑板桥妙断偷情案
古代地方官断案的判词,大多墨守成规、刻板冗琐,但也有诙谐幽默的。相传清代,在山东潍县当县令的郑板桥,判词就与众不同。他在断三起偷情案时,判词妙趣横生,无不使人拍手称妙。一石佛寺的和尚与天月庵的尼姑是同村人,青梅竹马私定了终身。但女方父母却
0评论2024-01-2243
经营之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
0评论2024-01-2235
赞扬的技巧
一位收藏家请一位鉴赏家来家里,鉴赏一下他最近收集的几幅字画。鉴赏家来了以后,他先拿出郑板桥的一幅画竹,请鉴赏家看。鉴赏家看了半天,没有说话。然后收藏家拿出现代一位青年画家的作品,请他鉴赏。那位鉴赏家看了几眼就连声赞叹道:“非常好,非常好,很
0评论2024-01-2254
郑板桥卖画智斗雁拔毛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
0评论2024-01-2144
秀才遇到贼
深夜来客乾隆年间,山东潍县徐刘屯出了个有名的秀才,姓徐,人称徐秀才,这徐秀才满腹经纶,而且有一手好书画,按说该是个栋梁之材,可他接连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从此心灰意冷,一个人住在一间破茅草房里,卖画为生,整日喝得醉醺醺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十九,
0评论2024-01-2133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0评论2024-01-2141
郑板桥的幽默轶事
郑板桥曾在山东的潍县当知县。潍县有个盐商,捉到一个贩私盐的人,请郑板桥惩办。按当时的法律,盐是不能私下买卖的,贩私盐是要惩办的。郑板桥为官一向很清正,特别同情平民百姓。他知道,那个盐商虽然是个官商,做生意的牌子“正当”,却一向哄抬盐价,利用
0评论2024-0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