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屠夫捕头

2024-01-21 18:26430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

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要站得正、行得直,又要机敏,当然,武功也要好。其实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人选,这就是他带的家丁郑三。这郑三书读得好,聪明,正直,武功还十分了得,乍一看弱不禁风,其实深得内家拳法之三味。那么说这捕头就选郑三吧!不行,郑三还是要搏功名的,一旦成了捕头,朝廷有律,那是不能再考取功名的。

郑板桥带了郑三在大街小巷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转悠了几日,了解到了许多情况。他计上心来,唤来郑三如此这般地一说。

郑三到了街上,直奔霍屠夫的小摊。那霍屠夫满脸络腮胡,身高马大,煮得一手好狗肉。这郑板桥是个见了狗肉就不要命的人,打听到霍屠夫的狗肉好,那还不寻来尝尝。

“来二斤狗肉。”郑三对着霍屠夫说。

“来了,客官请稍等。”这霍屠夫嘴上招呼着,手上忙活着,转眼就把二斤狗肉称好、包好,递了过来。

郑三接过狗肉,道一声:“新上任的县令郑县令郑老爷家的,记上账!”

说时迟,那时快,郑屠夫又一把把狗肉夺了回来:“这里概不赊账,我不认识郑县令,又不认识郑老爷,不管是正老爷还是副老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就这样,两个人一个坚持赊账,一个坚决不赊,三句话说不到一处,拳脚用上了。

都道郑三拳脚了得,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几十个回合后郑三便处于下风,又几个回合,郑三屁股上挨了两脚,捂着屁股跑回县衙。郑板桥见状大怒,差一干衙役赶到街上,把霍屠夫拘了来。

霍屠夫到了县衙一看,那郑三分明就是站在县令身边的人。郑板桥惊堂木一拍,履行过手续,看霍屠夫昂然挺立,拒不认错,况他也无大错,训诫几句放人了事。

这一打一闹,郑板桥的狗肉没有吃上。

这一闹一打,霍屠夫记住了郑县令郑大人,当然也记住了郑三。

时过数日,郑三又到了霍屠夫的狗肉摊前,还是要二斤狗肉。称好狗肉,郑三道:“上次你不是不认识郑县令郑大人嘛,这次应该认识了,好,记上账!”

霍屠夫把刀高高扬起,划一个弧,那刀带着呼啸,深入肉案三分,刀身还兀自在那里“嗡嗡”作响。“我说过,不管是正老爷还是副老爷,我这里公平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概不赊欠!”

言来语往,两人又斗上了嘴。这次郑三明智,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能动手吗?自己是霍屠夫手下的败将,这动手的勾当不是猪八戒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嘛!

很自然,郑板桥这次还是没有吃上狗肉。

没有狗肉,就像没有了命,那些时日,郑板桥可是茶饭不思,更甭提写诗作画了。

又过数日,嘴馋难耐的郑板桥亲自带了郑三来到霍屠夫的狗肉案前。别看那霍屠夫长得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却是知理之人,见父母官亲自到来,赶忙请了个安。

郑板桥捋着长须,眯缝着眼:“来上二斤狗肉。”

霍屠夫眨巴眨巴眼:“郑老爷,请问您这次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赊账?”

郑板桥把眼一瞪:“此话怎讲?说来让本官听听!”

“如果您一手交钱,我就一手交狗肉,如果您赊账,小的先告个罪,请您到别处去赊,我这里有个规矩,概不赊账!”霍屠夫回话道。

“呔,你好大的胆子!我乃堂堂的朝廷命官,一县的县令,还能赖你的账不成!我看你今天赊也得赊不赊也得赊!”郑板桥看样子是很恼怒了。

“郑大人您这不是强买嘛,大不了我不摆这个狗肉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句话,不赊!”霍屠夫斩钉截铁地说。

“哈哈,好!好!”闻听此言,郑板桥非但不怒反而笑了,又连声说了三个“好”字。

霍屠夫愣了。心里说,这郑大人不是有病嘛,不怒反笑,断不会也像那曹操一笑就杀人吧,他这一笑后会使出什么阴招呢?

围观的人也愣了,大家都为霍屠夫捏一把汗。

“好,”郑板桥把大拇指一挑,“好!是条真汉子,本官没有看错人!”

闻听此言,大家更加迷惑不解。

原来,这霍屠夫本是另一个县的捕头,因为刚正不阿,得罪了那个县的县令,便辞了职,来到潍县,隐名埋姓,仗着祖传的手艺做了一个屠夫。这个情况是郑板桥暗访得知的。郑板桥有意撤换那个八面玲珑出工不出力的县衙捕头,又想知道这霍屠夫是不是功夫高深、是不是刚正不阿,这才和郑三用了赊狗肉之计。

最终霍屠夫成了潍县的新捕头。

不消数月,郑板桥在霍捕头等人的辅佐下把潍县治理得政通人和,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选邻居
选邻居李驷到城里打工,投奔老乡张山。张山特讲义气,帮他找了份印刷厂的活儿,收入不错。一开始的时候,李驷就借住在张山开的烟杂店里,后来他有了女朋友,想租房子搬出去,张山又帮他找了套挺便宜的出租房。可没过多久,李驷就皱着眉头来找张山,愁眉苦脸地

0评论2024-01-2475

屠夫遇狼
屠夫遇狼从前有一个屠户在市场卖肉。有一天天色渐黑,屠夫挑着担子从市场上回家。肉都卖光了,竹筐里只剩下一堆骨头。在经过一片荒丘的时候,他听见背后有“沙沙”的声音,回头一看,有两只饿狼瞪着绿眼睛,呲着白牙,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屠户走,狼也走;屠户

0评论2024-01-24111

微故事四则
盲人父子卖艺为生,父亲临终前给儿子一个锦囊,嘱咐其弹断万根弦后方可打开,届时将重见光明。当他弹断万根弦时已是艺术巨匠。他取出锦囊,身边人告诉他只是一张白纸。泪水在他脸上滑落:原来锦囊是父亲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之灯。——黑暗不是永远,黎明总会到

0评论2024-01-2344

姜子牙的身世 姜子牙早年生活到底有多惨?
在古代的皇帝圈子里,太师姜子牙是最受欢迎、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人物,数位帝王都将姜子牙视作兵家鼻祖、武圣,后来姜子牙由人转变为神,要说没有他们的影响,这是不可能的。据说姜子牙活了139岁,历经了周朝的四位君王,但是他七十多岁才受到姬昌的重用,在

0评论2024-01-2352

阿秀
明朝正德年间,江南某小镇上有一员外富家子弟,喜爱强抢民女,将年轻女子掳回家奸淫后却又不愿意娶做偏房,镇上家中但有年轻貌美未嫁女儿的都不愿让其女抛头露面,无奈其父腰缠万贯与知县衙门沆瀣一气,老年得子溺爱异常,这富家子弟的官司便靠花钱买通官府压

0评论2024-01-2340

一条牛的一生
一条牛的一生很少有人知道一条牛的一生。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牛奶,那洁白得像童话里的雪、像云朵一样的牛奶。还有牛肉,那扒开皮之后,从骨头上切割下来的东西,那用牙齿撕咬咀嚼的东西。还有就是牛皮,那从牛身上扒下来之后,分作一块一块,穿到脚上,被我们

0评论2024-01-2253

吃牛肉
我最爱吃牛肉。无论是煮的、酱的、炒的、熘的,我都觉得香美可口。每当老朋友聚餐,他们总是不忘给我点上一道牛肉。对牛肉的情有独钟,其实同我第一次吃牛肉有关。我第一次吃牛肉,是在农村当知青。那时,物质匮乏粮食奇缺,能吃上肉都相当不错了,可我还吃到

0评论2024-01-2253

做一回猪
王才是镇子里头有名的赌棍,平日里除了往赌坊里头跑什么正经事也不干。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已经被他拿去当铺典当了。现在他的家里只剩几根房梁,下雨漏水了他都顾不上。周围的很多人靠着赌博都是腰包鼓鼓的,可是王才净见自己输钱了,愣是没见着自己什么时候手气

0评论2024-01-2240

真的汉子
那一场车祸使二娃变成了孤儿,二娃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二娃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好孩子,谁家活多了,他就会主动去帮忙干活,乡亲们都很喜欢这个没爹没娘的可怜孩子。二娃喜欢听歌,尤其喜欢听林子祥的那首《真的汉子》,二娃没钱买这些奢侈品,就去邻居家听,

0评论2024-01-2245

零乱的色
小时候玩过一种叫“打王八”的游戏。五六个小孩子凑在一起,用大小不同的砖块立在地上,前方中央是“王八”,两边各立一块叫“侩子手”,后边则是“打手”,“判官”,“军师”,“县官”和“看客”。在划出一定的范围距离后几个孩子轮番用石块向目标投去。先

0评论2024-0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