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红玉汤

2024-01-23 05:54560

清朝光绪年间,京城有个说书人,名叫刘安谷。此人是有名的孝子,颇受邻里敬重。

这年夏天,刘安谷的母亲病了,刚开始只是有些头晕目眩,怕冷恶风,全家都以为是小疾,就近请了周郎中来看。周郎中说是夏天贪凉,患了风寒,不碍事,吃两三副药就好。

然而这药一连吃了十几副,母亲的病非但没好,反而越变越重,越变越怪。原先不过是头晕目眩,现在几乎不能动,一动就眼冒金星,天旋地转;最为怪异的是,大夏天的,盖两床被子还瑟瑟发抖,叫嚷着要生火炉。

刘安谷急忙去叫周郎中前来复诊,周郎中见刘母这副样子,仍说得补阳祛寒,并加大药量。说完,他开好方子想走,却被刘安谷一把抓住了。刘安谷说:“你先别急着走,我这就让媳妇去抓药、煎药,当场给我娘喝,你就亲眼看看药效吧。”周郎中只好留了下来。

很快,刘安谷的媳妇抓药回来了,她将药煎好,端给婆婆喝了。可没过多久,刘安谷的母亲突然抓着胸口说难受,接着便满床乱滚,大声惨叫,叫着叫着,竟昏厥过去了。

刘安谷怒火中烧,质问周郎中怎么看的病。周郎中冷汗直冒,走到床沿,边替刘母施针,边说:“你娘只是暂时昏厥,一会儿就会醒来。”

刘安谷怒道:“就算醒来也成了废人,你这个庸医!”

周郎中说:“你别一口一个庸医嘛,实话跟你说吧,你娘的病我有方子,只是这方子不容易施行而已。”

刘安谷忙问是什么方子,周郎中神秘兮兮地说:“这方子名叫‘红玉汤’,是我从一部孤本医书中看到的。药方里的药就两味:所谓‘红’就是红参,‘玉’就是股肉。”

刘安谷不解地问:“‘股肉’是什么?”周郎中小声说:“股肉就是人的大腿肉,如果婆婆患病,最好是用儿媳的股肉。”刘安谷一听,顿时吓得呆住了。

两人正说着,刘母突然吐出几口痰,恢复了些意识。周郎中不禁得意起来,说自己无论是开方子,还是针灸,都绝非庸医可比。说完,他便扬长而去。

当晚,刘安谷与他妻子睡意全无,一直讨论着这个惊世骇俗的“红玉汤”。两人又是焦虑,又是恐惧,商量了半天,也下不了决心。

此时,睡在隔壁的刘母已清醒过来,听到了儿子和儿媳的对话。为了不连累儿子一家,她用尽全身之力,打开窗户,跳入了窗下的河中。

第二天一早,劉安谷见母亲房里窗户洞开,人却不翼而飞,料定昨晚他与媳妇谈论红玉汤之事,必是被母亲听到了,母亲为免拖累自己,跳河自尽了。

想到这里,刘安谷不禁捶胸顿足,忙带着媳妇沿河去找母亲。几天后,两人走到了河的下游,仍然不见母亲的踪迹,正感绝望时,一个船夫叫住了刘安谷:“你是刘安谷吧,说书的,我认得你。你是来找你娘的吧?你娘是我救的,她非但没死,反而还好了许多。她说你是孝子,必沿河寻找,让我在此等你。”

刘安谷夫妇一听,喜出望外,赶紧来到船夫家中。见母亲的气色果然好了很多,刘安谷便问是怎么回事。刘母告诉他们,船夫请了一位名医来给她看病,名医看过之后,说刘母所患之病,叫作“假寒真热”。此病,是寒在外,热在里;寒是表象,热是本真。周郎中一见寒象,便用热药,正好南辕北辙。而刘母因为跳河,无意间喝了一肚子冷水,病情反而有所好转。随后,名医以凉药组方,令刘母连服,果然十分对症。

直到此时,刘安谷才明白,那天周郎中胡扯什么“红玉汤”,完全是为了推卸责任,借机逃走。想到这里,刘安谷气愤不已,他连夜将这段经历写成了话本,演练数天后,便开始在他说书的酒楼演出。

这天,刘安谷刚从酒楼回到家,周郎中就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指着他鼻子骂道:“你什么意思?存心砸我招牌是不是?”

刘安谷反问道:“谁砸你招牌了?你别血口喷人!”

周郎中嚷嚷道:“你最近在酒楼里说什么了?你说书时讲的那个庸医周红玉,不就是指我吗?我警告你,从明天开始,赶紧给我闭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刘安谷也是倔强人,哪里吃这一套,依旧照演无误,这可把周郎中给气坏了。

这天,周郎中去给刘安谷的邻居阿大治病,在经过刘安谷家时,发现刘家厨房的窗户虚掩着,他推开窗,见窗边有一坛老酒,隐隐飘出幽香。他眼珠一转,很快便有了主意。

第二天,周郎中去阿大家复诊,见路上没人,便推开刘家厨房的窗户,把窗边那坛老酒的封口揭开了一点,然后迅速从怀中取出一包药粉,倒入酒中,再重新封好酒坛,左右张望了一下,便赶紧走开了。

当晚,刘安谷从这坛子里打酒来喝,没喝几口,便感到肚子一阵烧灼,接着觉得喉咙也热辣起来,他急忙从水缸里舀了冷水来喝,也不济事。他想回头喊他媳妇,这才发现喉咙已经发不出声了。惊恐之中,刘安谷还是冷静了下来,仔细查看起那坛酒来……

过了一天,周郎中又去阿大家复诊,在经过刘家时,想到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毁了刘安谷的嗓子,让他再也无法说书,不由得心情大好,连喊痛快。恰逢阿大的病有所好转,还多给了他银子,周郎中越发得意了。阿大热情地留他吃饭,周郎中假意推辞几句,便留下了。

席间,阿大不断举杯向周郎中敬酒,夸他妙手回春,替自己解除了病痛。几杯酒下肚后,阿大突然问:“周郎中觉得这酒如何?”

周郎中竖起大拇指连声说道:“好酒!好酒!”

阿大笑眯眯地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瞒你说,我每回经过刘安谷家的厨房,都会被这坛酒飘出的香味所吸引,今晚为了感谢你,我特意去刘家把酒讨来了。”

周郎中一听,惊道:“你说什么?这酒是刘安谷家的?是刘家厨房里的那坛酒?”

阿大笑道:“是啊,这几天你来我家时,路过刘家厨房,是不是也被那酒香给迷倒了?”

周郎中大叫一声“不好”,惊恐地连连后退,来到墙根,用手指拼命抠着喉咙,想把酒吐出来。阿大不解道:“郎中这是为何?喝两杯就多了?”

周郎中哪还有兴致与阿大说话,胡乱摆了摆手,便往门外走。不料一开门,却见两个捕快堵在门口,正冷冷地瞪着他。周郎中心中害怕,下意识地又退回到了屋里,这时便听到楼梯上响起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很快,就见刘安谷扶着县令走到了周郎中眼前。

县令上下打量着周郎中,不温不火地说:“周郎中啊,刘家的酒如此美味,你怎么不好好享受,反而要吐掉呢?你看阿大喝得多开心啊,莫非你早就知道刘家的酒里有毒?”

周郎中脸色惨白,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他抬头看看楼上,只见那楼板上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缝隙,可想而知,县令与刘安谷早已借着楼板间的缝隙,看到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

县令接着说道:“早上,刘安谷与他夫人来衙门喊冤,他比画着说,他的喉咙哑了,是因为你在他的酒中下了毒。我问他有何证据,他说,今晚在阿大家的楼上,可以看到一出好戏……”

事已至此,周郎中只好向县令认罪求饶。县令并不理会,只是自顾自地抓起桌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后,大声赞道:“阿大,你酿的酒真是好喝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神奇的换头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神奇的换头术的故事! 一 话说沧州城内,有一个王守玉王大员外,此人靠着祖上传下的千亩良田,过着大富大贵的日子。前不久,他看上了“粉香阁”的头牌小翠姑娘,竟然把原配夫人刘氏一纸休书赶出家门,然后就迫不

0评论2024-01-26251

人鬼仇未了
从前,重庆府有一个年轻人叫陈壮,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有名的孝子。一天,陈壮母亲半夜去了趟茅厕,回来突然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起来。陈壮束手无策,赶紧请来郎中。郎中把脉后推辞道:“这病是鬼症,我看不了,快去请李天师!”陈壮备了厚礼,去武陵山请来了李

0评论2024-01-2575

坟墓里的麻将声
一、夜半惊魂,坟中传出麻将声月亮还没升起来,天空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几颗稀疏的星星闪着暗淡的光亮。没有一丝风,地里的庄稼静静地立着,仿佛已经安然入睡,小虫们的叫声不紧不慢。突然,一阵“得得得”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两匹快马从驿路上疾驰过来,原来

0评论2024-01-2585

十三棍僧救唐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

0评论2024-01-2590

包大人要来暗访
胡县令推开窗子,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于是便吩咐丫鬟给他换上官衣,迈着八字步,志得意满地往县衙走去。县衙就在前院,胡县令没走一会儿就到了。可是胡县令只往县衙里扫了一眼,脸便沉了下来。过去每天早上,管钱粮的路大人,管人丁的马

0评论2024-01-2471

棋子、娘子和案子
棋子、娘子和案子作者:陈婧会下棋的人不见得都聪明,犯糊涂的大有人在。棋盘上,布棋布得再巧妙,不过争个技艺高低;人生路,走着走着,偏了正位,那才满盘皆输……1.夜深人不静万历年间,河间府有个小河村,村里有个特别爱下象棋的人,叫曹林。每年他都

0评论2024-01-2479

李半仙传奇
李般先晚上给街坊看病,刚回到家里,一位年轻人急匆匆的跑来。一进门扑通一声跪在李般先跟前哭着说:“李大叔,请你赶快救救我媳妇吧!”李般先连忙问:“你媳妇咋啦,得的什么病?”年轻人说:“我是咱们东边村子的,昨天我媳妇生孩子,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生出

0评论2024-01-2493

三赌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才子匡春朗进士及第,只因没给吏部官员送礼,就被分派到北直隶临河县当了知县。到了任上,他请县丞孙成越带着他在县上转了一圈,更是大失所望,他一时心灰意冷,整天借酒浇愁,政务由此废弛懈怠。孙成越气不过,就说道:“大人你若是啥都不

0评论2024-01-2447

泥人郎中
揭榜这天,凉州城的衙门口突然贴出一张榜文,说知府陈安凯的夫人得了怪病,遍请名医束手无策,为此陈知府才重金求贤。榜文没贴出多久,就有人揭了榜。不过让围观众人意外的是,揭榜人居然靠卖泥人为生的瘸子马轼。喝了几副马轼开的汤药后,陈夫人就奇迹般地可

0评论2024-01-2353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生平简介 柳公权人物结局
柳公权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唐朝诗人,京兆华原人氏,字诚悬,生于公元778年,去世于公元865年。柳公权以楷体著称,是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在当时与另一个楷书大家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有颜精柳骨的美誉。柳公权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柳正礼曾任汾州

0评论2024-0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