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在位期间,有个状元非常幸运,他在开考前迟到了,最后却依然夺得了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最怕的就是考试迟到了,因为迟到以后监考老师就不会让你进考场了,那考试不就泡汤了!而且,迟到的考生留给人的印象也十分不好。
古代的科举考试,其难度不亚于现代的高考,都是数十万大军过独木桥,考得好的,功名利绿双丰收,考得差的下一次再接再厉。
每个考生都希望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在批卷的时候,能挣一点印象分也是好的。
偏偏呢,人生总有意外的时候,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的科考,礼部侍郎常衮担任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开考以后,他在考场内走来走去,转了好几圈了,却突然有人来报称场外有名考生迟到了,让他去主持大局。
常衮心想,一定要好好批评这个迟到的考生一顿,这可是人生中的大事,不管他因为何事而迟到,总之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难堪大任。
心里这样想着,常衮也走了出来,他第一眼见到的就是一个长得很像粗狂的山野村夫的人,端端正正的站在考场外,正在口若悬河地与侍卫们争论的场景。
侍卫们见常衮出来了,纷纷见礼,那个考生先是楞了一下,跟着见礼之后便立刻向常衮介绍自己。
原来这名考生名叫黎逢,今天是专程来应试进士科考的,可是他因为半路上发生了点事,所以就迟到了,现在的情况是侍卫们不放他进去考试,他在跟他们解释。
常衮听完黎逢的话,劝梨逢以后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让他回去,今天他说什么都不会放他进考场的,说完他就回到考场继续监考去了。
黎逢见常衮也不让自己进去考试,灵机一动当即便让仆从在考场外的屋檐下设置坐席应考。侍卫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常衮,常衮只是觉得奇怪,他一笑而之,讥讽黎逢不知道考场有考场的规矩,怎可在场外应考!
然而,黎逢可不管那么多,他这一辈子,就等着这次科考了,怎可轻易放弃?于是,他昂首挺胸的坐在檐下答题。
常衮怕黎逢闹什么幺蛾子,就令人站在黎逢的旁边看着他,预防黎逢捣乱。
过了一会儿,监视黎逢的人来向常衮禀告黎逢的情况,常衮听完黎逢的答卷内容,十分惊讶,此时的他被黎逢的才学给征服了,他让人不断向他报告黎逢的情况,听了黎逢的答卷也都连连称奇。
最后,常衮阅完所有考生的答卷,只觉得黎逢的答案最好,便破例将其拔为状元。
黎逢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如果他没有迟到,就不会引起常衮的关注,但也是因为他坚持在场外考试,才有机会让常衮见识到他的才华,最终才凭借真才实学高中状元。坚持就是胜利,抱着这一信念,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
阿木考试
阿木考试阿木快四十岁了,人很木讷,虽然上过四年小学,但那四年始终读的是一年级。因为,他天生不是上学认字的材料。今年,阿木想考驾照,这下可吃苦头了,因为交通理论考试是用计算机答题,显示屏上生成的那些试题,别说是作答,字他都认不全。就这么连续考
0评论2024-01-2460
洪武大案
一洪武年间发生了一件奇案。历年来,到了科举之时,各州府举荐的部分科班考生连续离奇失踪。今年亦是如此,‘寻人的奏章摆在了督察院御史曹卜卿的案桌上。此事非同小可,莘莘学子是国之栋梁,这样下去岂不断了华夏命脉?科举之日又迫在眉睫,如不及时处理,当
0评论2024-01-2472
丢了姓名的状元
堂堂三甲举子竟无名姓!难怪暴戾的朱皇帝要勃然大怒。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低档客栈里,几个等待发榜的举子正在大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两个锦衣卫忽然冲进门来,不由分说捉住一个自称寒门书生的年轻人,连推带拉去了皇宫。俗话说,文能治
0评论2024-01-2352
不计较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往往不在于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外界对他(她)的评价,和其内心的幸福感,只有好口碑而没有知足感的人,就像外表光艳内心酸涩的果子,而拥有个人的幸福感,言行普遍遭人诟病者,这样的人多数是极端利己者。只有当声望和心灵深处
0评论2024-01-2344
新科状元
宋仁宗皇佑元春月,又值开科大比。一时间,卞京城里的青云客栈爆满,许多举子就是睡在过道、露宿天井,也愿入住这里。他们看中的是店招牌,图的是“青云直上”的彩头。这一日,青云客栈又来了个白面书生,虽青衫补缀,布履蒙尘,却也不减精神头儿。店老板问他
0评论2024-01-2333
考生的待遇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后,也效仿中原王朝实行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为朝廷出力。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保证公平竞争,朝廷明文规定考生进考场时一律要脱光了衣服接受检查。这样做,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考生夹带作弊材料,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考生们觉得这是一种
0评论2024-01-2344
小张当“官”
C局招考一批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了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C局决定从基层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中随机抽选面试考官。小张是一名基层单位中级技术职称工作人员,在他有生工作二十多年来的四十余岁人生生崖中,第一次被随机抽中为参加C局人事招考的面
0评论2024-01-2230
如何评价陈寅恪?陈寅恪的故事
陈寅恪,字鹤寿,生于公鸭云1890年,去世于公元1969年,世代书香世家出身。陈寅恪的祖父为陈宝箴,晚清维新派政治家,官至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的诗人,清末进士,曾任职吏部主事,有清末四公子之称。母亲俞明诗是山阴俞明震的妹妹,也是著名的
0评论2024-01-22104
尽力与拼命
有一位考生因一分之差没考上重点高中,分数揭晓后,他对他的爸爸说:“我考这个成绩,虽然不理想,但载也算是尽力啦!”他爸爸知道他没下到十分功夫,便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给他听:有一只小兔子被一个猎人开枪打伤了,猎狗立即追了上去,小兔子忍着剧
0评论2024-01-2246
清代科考为何被称为史上最严考试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
0评论2024-0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