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
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10余人。不过可惜的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却只能担任下等官吏之职。因此家道中落,甚至因为其父俸禄微薄的原因,有些时候都不能自给自足。
自幼聪颖好学的他,专研学习,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十三岁的时候通晓五经,被人称为奇才。虽然人说勤能补拙,但是天资聪颖的他因为贫寒的家庭情况,到底还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所以在二十岁以前,胡瑗的学识也至多能在乡里排头,与当时许多名士是无法相比的。
二十岁之后,胡瑗前往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志向远大而性格坚毅的他,一心沉浸在圣贤经典之中,十年都未曾归家。甚至为了断绝自己的杂念,将全副心神投入到学习之中。每当家书寄来,见得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之中,不再展读。正是他这种忘我刻苦的学习精神,使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为以后从事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三十岁之后,自觉学有所成的胡瑗,从书院回到家乡,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令人同情和不解的是,学识渊博的他,先后七次参加科举,全部落第不中。十年的科举生涯,让胡瑗心力交瘁,最终在四十岁的时候,打消了继续参加科举的念头。
胡瑗放弃科举之后,回到泰州城,办起了一所书院,以自己故乡安定为名,取名安定书院。两年之后,胡瑗受邀前往苏州一带讲授儒家经术,并在这儿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
当时范仲淹因为反对废后正好被贬到当地任知事,胡瑗到来之后,范仲淹得以见识其学识。随后重视文教的范仲淹,在南园开办郡学,聘请胡瑗为教席,并将自己的儿子范纯佑送到他膝下,拜他为师。在政府的支持下,郡学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了全城各地学府的楷模。
公元1036年,胡瑗在范仲淹的引荐下,赴开封受宋仁宗召见。当时宋仁宗正四处招揽人才,进行雅乐改进之事。胡瑗因为渊博的学识,受到宋仁宗重用,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
在此期间,其合乎古礼的文雅举止深得朝中要人的赞赏,时候被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虽然科举之路坎坷,未曾由此进入仕途,但是胡瑗终归还是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官场。
公元1044年,也就是庆历四年,范仲淹等人在宋仁宗的授意下,开始推行新政。效仿胡瑗在湖州的办学经验,创办中央太学。
1050年,朝廷再次更定雅乐,胡瑗又奉命主持,历经三年,成功完成任务。两年后,累功任国子监直讲,晋光禄寺丞。
1056年,已经六十四岁的胡瑗晋升太子中舍暨天章阁侍讲,兼在太学协助博士的考教训导与执掌学规。
尽管这个时候,胡瑗已经年老体弱,并且经常生病,但是他仍然苦读勤教,并参议朝政。直到1059年,胡瑗最终因为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随后被宋仁宗恩赏,以太常博士衔到杭州长子胡康任所疗养。
此次疗养,并没有使得胡瑗的身体有所好转。不久之后,他就因为病重去世,朝廷赐谥文昭,以表彰其功绩。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
0评论2024-01-25100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坎坷功名路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时,开始还读书,后来因为家穷,下海做生意了,他有5个儿子,蒲松龄排行老三。蒲松龄从小跟着父亲读
0评论2024-01-2571
唐朝的“京漂族”
“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
0评论2024-01-25140
“枪手”古已有之
“枪手”自唐朝开始出现,直至清末科举考试结束,一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可历史上最幸运的“枪手”当数唐朝诗人温庭筠。有人说,温庭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屡试不第,是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温庭筠虽然长相奇丑,但青睐他的青楼楚馆佳人却不
0评论2024-01-2556
西塘先生郑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他
郑侠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同时也和当时许多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郑侠与许多书生不同的是,在他还没有参加科举的时候,就受到王安石的赞扬。等到后来进士及第后,更是受到王安石的提拔。当时王安石受宋神宗重用主持变法,提拔了许多人才。郑侠是
0评论2024-01-2454
北宋文学家吕南公简介 吕南公是怎么死的?
吕南公,世称南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大约在公元1047年出生于建昌军南城县丰义乡。吕南公自幼聪颖异常,比寻常的孩子机敏多了,出生才几岁的时候,一天就已经能熟记超过一万个字。少年时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开始接触义理知学,学作古文诗歌。写文
0评论2024-01-2452
明代文学家谭元春生平简介 谭元春烧鱼的故
谭元春是明代文学家,字友夏,号鹄湾,湖广竟陵人氏,与钟惺合称钟谭,成为竟陵派创始人。谭元春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很有文名了,钟惺和他是同乡,仰慕谭元春的才华,于是在他的刻意结交下,与谭元春成为好友。两人志趣相投,文学才情都很高,在一起无话不谈。
0评论2024-01-2446
“饭桶宰相”张齐贤真是饭桶吗?张齐贤是否
饭桶一词,在今天实际上带有一种贬义的意思在的。古时候没有塑料钢铁,许多生活用品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就好比水桶。将木头劈成相同长度、厚度的木板,然后将这些木板围起来扎紧,底部在连上一个直径一样的圆木板,木桶就做好了。木桶最开始的时候,是用来装
0评论2024-01-2350
宋朝奇女子唐婉简介 唐婉结局如何?
唐婉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才女,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端庄秀丽,才华横溢,是一等一的良妇。大家对于唐婉的认识,最开始应该来源于著名文学家陆游。唐婉是陆游的第一位夫人,字惠仙,生卒年不详,据说是陆游母亲唐夫人母家唐诚的女儿。因为两家关系亲近,
0评论2024-01-2372
明朝内阁首辅张璁简介 张璁是怎么死的?
张璁又叫张孚敬,孚敬这个名是因为与嘉靖帝朱厚熜同名,为避圣讳,嘉靖帝为其改名孚敬,又赐字茂恭。他是明世宗嘉靖帝时期的首辅,曾经前后三次在朝为相,对明朝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张璁为永嘉永强人氏,生于公元1475年,去世于公元153
0评论2024-0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