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适合。”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孔子的“勇于不敢”,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良心、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
南北朝时期,北齐有段时间由奸臣和士开独揽朝政。此人沉迷于声色犬马,众官员便投其所好,趁机为自己的子弟们谋求一官半职。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使得许多无才无德的官宦子弟得以在京城当官。但也有一个叫崔的大臣例外,他把两个儿子都派往外地任职。崔的弟弟愤怒地质问他:“你的两个儿子如此杰出,为何不谋求让他们在中央担任要职,却要派往遥远的外地?”崔平静地说:“当今的京城鱼龙混杂,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单纯求实之人,我可不敢把他们留在京城,即使留在京城恐怕也难有作为。倒不如让他们离开,到条件不好但很清静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
几年后,和士开倒台并被诛杀,那些无才无德的官宦子弟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法办。但崔的两个儿子由于在外政绩卓著,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崔“不敢”将儿子留在京城谋求权势,体现了一种坚守本心、本色的处世原则,这种原则看似“糊涂”,但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两个儿子终得以重用。看来,不敢违背做人原则,是成就人生的大智慧。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一个人无所顾忌,则充满凶险,有所顾忌,则稳妥灵活。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音sō
0评论2024-01-2574
刘禹锡游玄都观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
0评论2024-01-2589
白居易进长安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
0评论2024-01-25126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
0评论2024-01-2564
欧阳修改革文风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
0评论2024-01-2575
讨厌的甘草
很久以前,有一个秀才。他的妻子难产而死,这让他悲痛欲绝,唯一对他有点安慰的是他们的女儿还活着,瞧!她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孩。不管心里有多少悲伤,只要看一眼她那可爱的小脸,就会打心眼里笑出来。可是她太小了,秀才不知道拿什么来喂养她。于是秀才卖掉
0评论2024-01-2575
苏东坡游赤壁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正在注
0评论2024-01-25148
李纲守东京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出使者到
0评论2024-01-2578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90
好色皇帝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
正当徽宗为贵妃的去世伤感不已时,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
0评论2024-0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