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一介布衣

2024-01-22 19:03290

一介布衣

因为我父母工作的关系,外公的追悼会格外隆重,许多他生前从未见过的领导前来出席。

对于这种局面,外公本人一定非常不喜欢。

外公晚年时尤喜清静,每逢家里来了什么客,他总是板着脸一个人躲在房间不出来。妈妈说这是老年人的古怪,接着她想了想又说,外公年轻时也本就是个内向的人,不讨人喜欢。可我却最喜欢内向的外公。

他写得遒劲书法,弹得悠扬钢琴,英语俄语都流利,跑步养生,吃斋念佛,每天清晨五点起。直到九十岁,他还是全家最高雅最有才情的人。我们学校的汗衫我嫌不洋气要扔掉,他最怕浪费,当作老头衫收去穿。有时我陪他散步聊天,他瘦高清雅气质不凡,带着高度近视镜,汗衫背面印着校名,同小区的邻居见了常常问他是不是北大的教授。

外公出生于豪门,家族和蒋氏联姻,但他又是族中异类,忤逆母亲去学医,除了治病救人什么也不过问。早年他在国民党军队中行医,部队被林彪部队打败收编,他又继续在共产党军队中行医,因此在全家逃往台湾时,只有他留下了。他不关心政治只关心人命,这既使他一生坎坷,又使他否极泰来。“文革”中被打成“右派”,他带着我妈妈,下放去偏远的农村,幸而那里质朴的乡下人也不谈政治。他一个高度近视,走路都要摔下田埂去,干不了什么农活。但乡亲们很快就不让他干农活了,而是把他当作神一样拥戴,他们发现他真是个神医。

他嘱咐一个乡民千万别让妻子生育,那乡民不听信,说这在农村是不可能的,他的妻子很快就在生第一胎时死于非命。他也会在一群挤在急诊室外酷似号丧的愚昧亲属们面前自信而淡然地丢下一句“死不了”。

下放数年,他又救了不计其数的人。妈妈回忆说,那时候家里的粮食和蔬菜常年不断,都是患者送的。待他回城时,乡亲们哭着喊着,举着各种食物把车团团围住。

回了城的外公发现自己外科主任的职位被比他医术差很多却通权谋的人占了,他不愿屈就,但性格所致,又不懂争抢,便提早退休了。他有些为不能再行医救人而感到遗憾,好在没过几年,我妈就成了一名军医。

他在女儿身上又看见了自己。

他见她一样治病救人,又兼任军乐队首席小提琴手,觉得她这样又爱人又爱生活,自己就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但他明明是个凡人,还是会感到委屈。

外公晚年时去拜访曾经的同事,他们都住在老干部疗养院,回家后他就觉得有些失落。妈妈安慰他说那里哪有家人照顾得好,你有孝顺儿孙,比他们不知幸福多少倍。外公便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妈妈是最懂他的,所以做尽努力三番五次去找领导,办各种手续,为他名正言顺地争取来一本老干部离休证。他如获至宝,从此那个小本本从不离身。

外公一生没有遇到过特别好的事,如果说幸福有那么一丁点,与他付出的相比也微不足道。

在“文革”动荡中,外婆划清界限与他离婚,带走了小姨和舅舅,可谓妻离子散。

他节俭一辈子,连灯都不舍得开,用省下的钱买了一套小小的商品房要留给妈妈,却遭遇一房多卖,官司一审二审全部胜诉,却多了十年不强制执行,房子给人霸占了十年,最后只得了原价赔偿。

他被称为神医,救过无数人的命,晚年得小病竟一直不能痊愈,他笑着说如果自己还能拿得起手术刀定将自己治好。到九十岁,进医院做了个极小的手术,可住院期间医生开给他的营养剂全被护士换成葡萄糖,护士把营养剂偷去卖那么点钱,却使这样好的一个老人因抵抗力低弱死于院内感染。

解放以后,他身边就再没有亲人。直到1990年代,在香港工作的姨父安排他去香港,与从台湾赶去香港的他的亲哥哥见一面。我们无法直接目睹当时的场面,用姨父的话来说就是“两个老头子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他们都十分清楚,这将是他们此生见的最后一面,仅有的一次见面。

外公从香港回来,把哥哥送他的金条全打成首饰,一人一半分给我的妈妈和小姨,自己什么都不留。他后半生也一直在为子女存钱,省吃俭用到极点,除了我送书他会高兴地收下,妈妈、小姨无论给他买什么他都会非常生气,弄得儿女十分为难。每每给他买什么,都说是朋友送的,衣服鞋子是“朋友送的”,饼干糕点是“朋友送的”,毛巾被子也全是“朋友送的”,不是乱花钱,如此,他才能欣然接受。

他也有小气得可爱的一面,每当家里有什么食品临近保质期终点,又吃不完,他就要整理出来包装好叮嘱我妈妈给“朋友们”送去。放在平时,正常的食品他可舍不得送给别人。

外公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他拥有世上最孝顺的儿女。我妈妈是他一手带大的,他自然一直跟着我们家生活。活到八十多岁,小姨搬到我家楼上,房子更大,是跃层空中别墅,他就搬上去与小姨父一起生活。无论他跟着哪个女儿,都对他百依百顺敬爱有加。外公唯一不喜欢的是舅舅,嫌他不上进没出息,又看不惯他的生活作风,平时不怎么和舅舅说话。即便如此,当他老了、病了,舅舅还是日夜不离地陪在病床边照顾他,给他养老送终。

也许是因为感受到这样的幸福,外公虽然老是唠叨小事、抱怨小事、为小事生气,但在大的方面是心态极为平和的。

我常听外婆背后骂外公:“骗子,当初明明是国民党反动派还骗了我嫁给他。”却一次都没听外公说外婆不好。外婆后来改嫁,而外公终生未再娶,但是也从未抱怨过对方薄情,倒是在他很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给外公什么吃的喝的,他淡淡地提到外婆——“拿一些去给你妈妈。”

外公是这样的人,别人待他好,他把感激永生记在心里;别人待他不好,他就把不好之处都忘掉,只记得别人的好。他拥有什么,便全部付出,不求回报,而他失去的,却不太会去追究、争取。他觉得自己这么普通,默默做好眼前的普通事就好,在这些所谓的普通事情上,他又极其严苛地要求自己,极端完美主义。他很注重现时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很少回忆过去。

他过世以后,大家为了写追述他生平的讲稿,去档案所查找他的资料。那天大家回来后说不出话,最后我爸爸在房里哭了出来:“我跟他生活了二十多年,比和我自己的父亲生活的时间都长,他待我如亲生儿子,可我从不知道他是陆军医院建院的元老。如果我早点知道,一定所有的待遇都要为他去争,什么都为他争到。”

然而我想到,外公未必稀罕那些待遇,他过得这样平静、安宁,自得其乐,儿孙满堂,微笑中有最高幸福的要义。

他一定会眯眼微笑着说,我是一介布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1去年,临近七夕,跟妈打电话叙家常。妈说:“外婆主动提出,想将老房子后面的小菜地推了,挪出地方起一间小平房。”我听到挺诧异。小菜地是外公生前伺弄的,2006年外公去世后,舅姨几人也曾极力劝说外婆,是否将小菜地去掉,作一间小房子改善一下老人的

0评论2024-01-25171

爱情是爱,责任也是爱
1我一直以为父亲不爱母亲。父母是相亲认识的,那时父亲在部队当兵,只在探家时匆匆见了一面,就订了婚。决定在部队参加集体婚礼时,母亲只身一人去了部队。据说,父亲去车站接母亲时,两人都记不清对方的模样了。父亲掠过很多张脸庞,才把目光定在母亲身上。

0评论2024-01-2565

外公的命运
也不加冷水,一大一小两双脚在脚盆边缘试探,左右脚沾点水互相摩挲,蒸汽裹着一老一少。当脚完全入水后,他会点支“游泳”或“星火”,满足地吸着。这时外公就开讲了外公全名唐棣华,出自《诗经》“何彼(衤农)(音浓)矣,唐棣之华!”带着华丽的名字,民国

0评论2024-01-2566

把生活故事带入小说
把生活故事带入小说把作品写好应该是每个写作者最大的心愿。我也一样,在写作的一路上,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把作品写得更完美。当我得到一个好的写作素材时,会根据材料的品质细细思量,考虑应该把它打磨成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完好地展现它天然之美的那份光泽:是写

0评论2024-01-2581

若不是因为爱你,我怎会连笑都这么像你
1去年,临近七夕,跟妈打电话叙家常。妈说:“外婆主动提出,想将老房子后面的小菜地推了,挪出地方起一间小平房。”我听到挺诧异。小菜地是外公生前伺弄的,2006年外公去世后,舅姨几人也曾极力劝说外婆,是否将小菜地去掉,作一间小房子改善一下老人的

0评论2024-01-2463

当她失去心爱的人
【1】整整1个月,她没有出门,一次都没有。但是,也没有我们所担忧的悲悲切切和痛不欲生。她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平静。每天照常早早起床,准备早餐。小米稀饭或五谷豆浆,三两样小菜,主食有馒头或鸡蛋饼,也有烤面包片,和以往的每一顿早餐一般丰盛。除了,少

0评论2024-01-2454

父母婚姻里最大的骄傲
我的爷爷奶奶一家很穷,他们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唯一能够用来与苦巴巴的日子抗争的,就是不断为脚下那片土地付出辛勤的汗水,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为一个朴实善良的小伙子。父亲和母亲相识时,父亲刚从部队当兵回来,在一家饭店当厨

0评论2024-01-2446

你是天上最近的那颗星星
外公出院以后,總是喜欢一个人待着。妈妈想留他在城里多调养一段时间,可外公早早就把行李收拾好,心心念念着要回家。妈妈拗不过他,只好开车把他和外婆送回了镇上。推开那扇熟悉的门,外公的神情明显有了生色,手脚也灵活起来,已然不是睡在病床上时那副昏沉

0评论2024-01-2471

兵马俑快跑
秦娃的外婆住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附近。外婆家的院子旁,有好大一片石榴园。白天,外婆带着秦娃去参观兵马俑。他看到那么多泥人,一个个整整齐齐地站着,便好奇地问:“外婆,这些泥人是在罚站吗?”秦娃最不喜歡罚站了。他在上课的时候和旁边的妮妮说了会儿话

0评论2024-01-2458

外公好酒
外公不喜欢舅舅喝酒,也不希望我沾酒。外公说,舅舅喝上酒后,心病很多,有时候说着说着还会哭起来,他看着怪难受。外公反对的不是喝酒,而是酒风不正,每当他跟我聊起他年轻时喝酒的事,一字一句说得坚定有力。他说他无论喝多少酒,从不会胡说八道,喝大了就

0评论2024-01-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