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都市,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4-01-22 18:14490

我从小生长在穷困闭塞的大山里,直到初中毕业,才跟着我远方的表叔第一次走出大山。在我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我背对着养育过我的破败家园,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回这穷窝了,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把一家人都接到城里去。

表叔领着我到了上海,16岁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都市的繁华和富足。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对一个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少年来说,冲击力和吸引力简直是致命的,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城市。但城市迎接我的却是冰冷坚硬的面目。

我和表叔一起到了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工地的包工头是我们的同乡。他见我干干瘦瘦的,就安排我去当钢筋工,一天40块钱;表叔是瓦匠,干砌墙的大工,一天挣80块钱。我和表叔把行李放到工棚里,一道上我心里美滋滋地筹划着自己在城市的未来——等我学会了瓦匠,也干大工,干上几年,最好也能拉支队伍包工程,有了钱就在城里安家,找个媳妇,得像我同桌那样漂亮……我还没设想好将来的房子啥样呢,表叔捅我一杵子,该上工了。

包工头安排一个老一点儿的民工当我师傅,让他教我怎么干。

我们坐升降机到了近百米高的楼顶上,我向下俯瞰,下面便是繁华喧闹的市区,街道上行人穿梭,车水马龙。我仿佛成了检阅这个城市的将军,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

干活的第一天,确切地说是半个上午,我的所有美梦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我第一次在毫无遮挡的烈日下,在将近40℃的高温里,蹲着学人家如何缠铁丝。他干活时我在一旁看,但他只顾自己干自己的,什么话都没对我说。

家乡没有这么毒的日头,山里也没有如此热的天气。我的汗珠滴滴地往下落,汗水流到我的眼里、嘴里,刺痛与苦涩,失望与落魄各番滋味萦绕心头。

小工干的活没啥技术含量,我看了一会儿,感觉自己会了,就跟小工头申请自己干了。工地上有个戴眼镜穿着白衬衫的人在我们这些民工中间来回巡视,他们说他是监理,就是监工,专管干活合不合格。很不幸的是,他一直盯着我看,没多久就拿着卷尺过来量我扎的钢筋,他说我干的活不合格,间距不一致,要我返工。自己半个上午干的活全白干了,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监理拍了拍我的肩膀,拉我蹲下来,亲手示范教我怎么扎铁丝。他问我:“刚从学校出来,第一次上工地干活吧?”

我点点头。

“多大了?”

“16。”

“咋不念书了?”

“家穷,学习也不好。”

“孩子,这苦你吃不了。”说完,他转身离开了我。

我感动得快要流泪了,但我还是忍了回去,他是工地上唯一一个把我当孩子的人。

伙食很差,几乎顿顿是馒头和菜汤,馒头一成不变地坚硬,即便如此,我每顿也要吃6个馒头。

干活没有节假日,晚上十有八九要加班,晚饭后干到八九点钟是家常便饭,如果工期催得紧,干到十一二点钟也是常有的事。

沉闷无风的晚上,大瓦数的灯泡把工地照得和白天一样。我干累了,就直直腰,抬头看看天,城市里的夜空远不及老家那般绚烂,有时甚至见不到月亮和星星。城里的夜色没有蛙鸣和蝉声的伴奏,只有搅拌机的轰鸣,也闻不到大山里槐树散发出来的幽香,只有汽车尾气的味道。

我原本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但有时候连晚上冲凉的程序都省了,带着满身的水泥粉尘回到工棚里倒头就睡。

没活干的晚上,我会换上唯一的一套干净衣服,到外滩去看夜景。黄浦江畔真的很美,但城市的繁华与我这样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依然远隔万水千山。

我们盖的大楼快要封顶了,扎钢筋的活快要干完了,我在工棚外洗衣服,包工头说工地上缺推沙子的人手,干一天70块钱。我一听来了精神,70块抵得上我两天的工钱了。

推沙子的活看起来很轻松,推着一个小独轮车到沙堆,有铲斗自动把小车装满,只需要推到50米外的搅拌机前,把一车沙子倒扣在地上就行了。简简单单的活却把我累得半死,一个人供一台搅拌机的沙子,人的腿脚得跟上机器搅拌的转速,稍有片刻歇息,就会有人来催。一个钟头我已经筋疲力尽了,骄阳似火的天气,我口干舌燥,几乎快要中暑了。干渴难耐之下,我奔到搅拌机旁的蓄水槽前,水是绿豆汤的颜色,我不管不顾一头扎进去,咕嘟咕嘟地喝了个饱,水是腥臭的,但好在我没有中暑,坚持把一上午的活干完了。

下午我开始上吐下泻,倒在了工地上,工友们问我咋弄的,我说我喝了蓄水槽里的水。他们说那水咋能喝呢?里面死过老鼠的。表叔把我送到诊所,输液打针,我在工棚里倒了7天,一个人无依无靠,我第一次想到了死。我的眼泪悄无声息地滑落,我想家了,想那个贫穷却温暖的家。一场大病花光了我半个月的积蓄。后来病虽然好了,可身子总没有力气。在城里呆了两个月后,我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山里。

两个月的工夫,扣除往返路费和治病的钱,我几乎没有赚到钱。我永远也忘不了回到家时父亲脸上的无奈、母亲的心疼。

冬天,乡里来征兵的了,我报了名,后来被选中了。当我再次告别家乡,踏上北上从军路时,我的眼泪无声地滑落,湿了新军装的前襟。这次我对家的确是百般留恋,我依依不舍地回望冒着炊烟的茅草屋、羸弱的老水牛、贫瘠的梯田,还有我那土里刨食日渐苍老的父母……

从西南到东北,从大巴山到大兴安岭,从群山披绿到白雪皑皑。我到了黑龙江上游的一个边防连队。在那里,我又能看见青色的山冈,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群山中林鸟的低唱。

与大城市相比,边防无疑是寂寞的,但生活在那里却没有在城市中谋生那样的无奈与艰辛,边防给了我作为军人的荣耀和尊严。

我不想说城市亏欠了我什么,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现在,我选择了离开,都市,不是不爱你,只是想说,爱你太不容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梁子上那位望夫女
那梁子上有一高点,这里人迹罕至,冷风清清,偶而闻鸟儿在这地方鸣叫,台石上长满了苔藓,石缝里有长了千年的虬枝老树,缺养份永远长不大的小树。站到这里可以看到远方,那起伏的群山,奔腾的河水,绿茵茵的田地,一座座高高的民居楼房,还有新修的一条条弯曲

0评论2024-01-25139

大师流泪
众所周知,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学”著称于世的;鲜为人知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爱流泪的人。有一回,林语堂先生为女儿讲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动情地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将书都打湿了。有时和女儿一起读《红楼

0评论2024-01-2589

刘郎请客
刘郎到广东打工多年,虽然没有大发,但好歹在大城市扎下了根,也算有车有房了。这天,老爸带着几个长辈专程坐车过来看刘郎。为了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刘郎带老人家们去海鲜酒楼吃大餐。果然,一进酒店,表叔公就啧啧称赞起来:“这大城市的酒店就是牛呀,你看这

0评论2024-01-2466

吃苦不讨好的妻子
2012年暑假期间,县城外的两所寄宿学校来到彭家畈招生。招生人员把他们的学校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他们学校的办学条件非常好,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学校教职工全心全意地为家长和学生服务,除了重大节日放假之外,平时的双休日不放假。有些年轻的妈妈问

0评论2024-01-2469

父亲的一次远行
说是远行,目的地其实就在市区,与家相距不超过100公里,可父亲没有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了,所以说“远行”也没有错。我说我一个人能行的,我都19岁了。父亲非不听,一定要送我去。从我接到市里一所三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他就一直忙个不停。印象里,

0评论2024-01-2449

断砚传奇
断砚传奇宣统年间,芜湖城北十五里,有个褐山村。村里有个汉子姓许,排行老三。这天上午,许三背着一早捕来的几条大青鱼来到鱼行,不大会儿就脱手了。他提着渔网往回走,路过一家客栈时,看见几个伙计在推搡一个黄脸汉子。这汉子两眼下陷,满脸病容,好像连站

0评论2024-01-2499

一笔旧债
民国初期,袁世凯及其一帮党羽阴谋策划着复辟帝制。在袁世凯的一般幕僚中,有个叫张鹏振的参赞,此人鬼点子很多,帮老袁解决了不少问题,深受主子赏识。却说这天,张家门口来了个衣衫褴褛的中年汉子,两个把门的家丁一闻他身上刺鼻的臭味,便忍不住挥手向外撵

0评论2024-01-2455

好婚姻离不开互敬
表叔和表婶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前不久儿女们刚给二老隆重举办了钻石婚庆典。我在现场看着这对虽满头华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一起向来宾一一致谢的场景,心头顿时掠过几丝莫名的感动。整整60年啊,那是一段何其漫长的光阴,能把一个呱呱

0评论2024-01-2346

宰相官邸
芦花鸡与黄鼠狼的远房表叔狮王攀上了亲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转了十八个弯儿,终于当上了动物王国的宰相,搬进了位于皇城根儿的宰相官邸。宰相官邸熙熙攘攘,官差朋友川流不息,山珍礼品接踵而至,几座库房像灌了气的球一样饱满充实。鸡宰相居高临下,接纳众

0评论2024-01-23111

父亲点亮的村庄
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

0评论2024-0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