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叛徒

2024-01-22 17:40470

二战期间。一支纳粹军队与盟军的一支军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纳粹军大败,纳粹军逃到卡尼镇后方休兵整顿。盟军乘胜追击,可刚在卡尼镇站稳脚步,却接到上级命令,令其停止进攻,撤军返回前线。

这支盟军队伍的首领是罗博特,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他十分清楚如果这支纳粹军不除的话,待他们整顿好后,必定会从卡尼镇后方抽调援军卷土重来,就没现在这样好对付了,那时盟军将会损失惨重。

罗博特几次发电报向上级声明其中的危险性,但上级只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后来,上级们开始怀疑罗博特不愿返回前线是消极战斗,贪生怕死。上级干脆下了命令,半个月内不撤军就将罗博特军法处置。

命令刚来不久,纳粹军也给罗博特送了封信。在信中,纳粹军假惺惺地称担心两军交战会殃及卡尼镇居民,希望两军能暂时和解。罗博特气得肺都要炸了,他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等人要撤军,这是在故意气自己。

就在罗博特生闷气时,自己的副手约瑟夫为他出了个计谋。罗博特一听,连声叫好。

原来,罗博特部队里的下士南希原本是纳粹军少尉。南希是个孤儿,长大后为了谋生加入了纳粹军。被罗博特俘虏后,他发现南希本性不坏,只是误入歧途。在罗博特的指导下,南希已经成为忠心耿耿的盟军战士,但军中对他仍有排斥,怀疑他是纳粹的间谍。

罗博特找来南希,三个人秘密地召开了会议,罗博特宣布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刺杀自己!

罗博特的计划是这样的,明天自己去找卡尼镇的镇长,卡尼镇的镇长必定会大张旗鼓的欢迎。在众目睽睽之下,南希冲出人群,开枪打伤罗博特。当南希接受审问时,只要他承认是纳粹派来的间谍,再加上南希曾经是纳粹,这样就不会有人怀疑。罗博特就有了请求开战的理由,上级也不得不答应罗博特之前所提议的。

对于这个决定,南希一直犹豫不决。倒不是自己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是担心不能像计划的那样只打伤左臂,万一罗博特出什么意外。

罗博特像父亲安慰孩子般安慰着南希,并鼓励他大胆去做,并在约瑟夫面前保证,不管发生什么后果,都不能追究南希的责任。

就如计划的那样,镇长果然大张旗鼓的欢迎罗博特到来。南希穿着便装,悄悄地靠近了罗博特,当南希确信自己能打中罗博特左臂时,他便从怀中掏出手枪,对准了罗博特。

“嘭!”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枪响,罗博特应声倒地。只见罗博特胸口中枪,血流如注。南希也惊呆了,自己明明还没开枪。

这时,突然有人指着刚掏出枪的南希大喊:“快看呐,是少尉南希刺杀了将军!”

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南希,只见南希手上还握着刚刚掏出的手枪。

这时突然从人群中冲出几个士兵,二话不说就对南希开枪。南希身中数枪,九死一生地逃离了现场。

南希逃出卡尼镇后,躲进卡尼镇外的一处农场。农场主见南希身受重伤,便收留他在自己这安心养伤。

南希怀着满肚子的疑惑,直到伤势痊愈。当他悄悄返回卡尼镇时,盟军已经全部撤离,在卡尼镇驻扎的只剩下纳粹军。

南希四处打听自己所在队伍的消息,可结果无疑于晴天霹雳。罗博特在那次刺杀任务中不幸身亡,而自己已经沦落为盟军的通缉犯。

南希悲痛欲绝,又怒火中烧。他不明白,是谁杀了罗博特将军,又陷害自己,害自己成为通缉犯!

南希很快就打听到自己曾经效力的队伍的消息,罗博特的副手约瑟夫成为了部队的新将军。南希不由地感到些欣慰,因为约瑟夫是那次行动的知情人,他一定能帮自己洗清罪名。

南希密电联系到了约瑟夫,当得知南希还活着,约瑟夫也大吃一惊。约瑟夫在电话另一端痛哭流涕地说了一番安慰的话,并约南希晚上在部队外的码头上相见。

当晚下起了暴雨,南希撑着伞来到码头时。借着灯塔微弱的光照,南希看到码头上站着一个模糊的黑影。南希以为那是约瑟夫,想都不想就冲了上去。

南希一边跑一边喊:“约瑟夫!好久不见,你还……”

话音未落,黑影猛地转身掏枪。“砰!”的一声枪响后,南希踉踉跄跄地摔倒在地。

约瑟夫冷冷地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南希,嘴角扬起一丝狰狞的笑容。他摘下雨衣,缓缓地向着约瑟夫走来。

约瑟夫蹲下来拽着南希的头发,冷笑着看着他,说:“老老实实地躲起来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何必再来送死呐?替我向罗博特问个好,谢谢他把将军的位置让给了我。哈哈哈……”

原来,约瑟夫才是纳粹插在盟军中的间谍。他向罗博特出那个主意正是为了除掉罗博特,随便让南希背了黑锅。

就在约瑟夫得意忘形时,南希突然从地上爬起,向约瑟夫扑了过来,约瑟夫吓了一跳,没有来得及防备,被南希扑倒。

约瑟夫刚掏出枪,南希突然一巴掌打飞了他手中的枪,两个人接着扭打在一起。

原来,因为雨太大的缘故,视线十分得模糊,那一枪没打中南希的要害,只是击中南希的腹部。约瑟夫见南希倒下了,就以为南希死了。

南希从约瑟夫的自言自语中知道了一直困扰自己的答案,他怒火中烧,怒视着约瑟夫,骂道:“真是没想到啊,居然是你这个家伙!就为了官职而加害对你有恩的罗博特将军,我要替将军报仇,杀了你这家伙!”

南希虽然伤了条腿,但力气还是占优势,他扣住约瑟夫的双手,一瘸一拐地把他往码头边缘推去。此时海水异常得汹涌,只要坠下去,就会被巨浪吞噬。

约瑟夫开始感到害怕,不断地向着南希求饶:“南希,我求求你!不要杀我。念在我们曾经出生入死的份上,去揭发我的罪行吧!”约瑟夫说完,但南希一点放过他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力气更大了。

约瑟夫被南希推到了码头边上,半个身子悬在空中,只要南希松手,约瑟夫立马会坠入巨浪之中。南希冷冷地看着约瑟夫,说:“看在曾经的情份上,你还想说什么。”

约瑟夫狰狞地看着南希,冷笑道:“现在不管是盟军,还是纳粹,都不会接纳你这个叛徒。我是世界唯一能为你洗脱嫌疑的人。杀了我,你将在追捕中度过余生。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只要你肯服从我的命令,我就还你清白!”

南希面无表情地看着约瑟夫,说道:“东方有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纵使一辈子背负着叛徒的骂名,但我起码能活得问心无愧!若要我辜负罗博特将军的期望,我情愿放弃生命!”

说完,南希将约瑟夫推下海。汹涌的海浪瞬间将约瑟夫吞没。

这时,不远处传来警笛呜啦呜啦的声响。南希看到,几辆警车正向着自己开来。南希淡淡一笑,捡起了约瑟夫丢掉的那把枪。

几个警察从车上跳了下来,为首的警察一手拿着南希的通缉令,一手持枪指着南希,说:“南希,束手就擒吧!你这个盟军的叛徒!”

南希凄惨地一笑,缓缓地抬起胳膊,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几个警察吓了一跳,以为他要畏罪自杀,连忙向着南希扑了过去。

南希仰望着漆黑的夜空,脸上挂着微笑,喃喃细语:“将军……”

枪声响起,南希带着身为盟军战士的骄傲轰然倒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小乞丐的发家史
约瑟夫·贺希哈是一位犹太人,小时候,还一度沦为在垃圾桶中寻找食物的小乞丐。在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年幼的约瑟夫·贺希哈虽然在学校读书机会不多,但他受父母的精神影响,人穷志不穷,他在乞讨的生涯中,时刻渴望有朝一日事业有成。他不像其

0评论2024-01-2577

“花之拉斐尔”的练就
“花之拉斐尔”的练就作者:秦湖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一生专攻一件事——画玫瑰花。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甚至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自己的玫瑰。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就是法

0评论2024-01-2476

为上帝写下一句话
在美国旧金山有一座著名的大桥—金门大桥,是世界第一座悬索桥,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它是一座连接海峡的大桥,所以总是多雾,而且终日不散,就像仙境一样。但是金门大桥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出名,相反它“臭名昭著”—这座大桥是世界上

0评论2024-01-2381

海勒智用平均“助人”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性格幽默机智。早年,海勒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户人家里。这户人家虽然富有,主人却非常吝啬。一次,一名叫瑞德的佣人跟海勒抱怨,他不小心弄折了花园里的一株花,主人毫不客气地罚了他十美元。瑞德向主人抗议,主人却慢悠悠

0评论2024-01-2372

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
丹巴是探险者争相前往的地方。前不久,一位名叫约瑟夫的美国探险者来到了这里,稍事休整后,就立即向着墨尔多神山进发,哪知道,两天后,他却从山上退了出来,在山脚处,他一头栽倒在一户山民家的门槛上。一位老妇人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约瑟夫,看其脸色,就知道

0评论2024-01-2245

克莱尼娅的许愿池
一克莱尼娅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见到爸爸约瑟夫了,她印象中有关爸爸最后的记忆是一个乱糟糟的夜晚。在她的记忆里,那个夜晚是由尖利惊恐的叫声,晃动的人影和重重的敲门声组成的。在一片混乱中,约瑟夫像往常一样给她盖好被子,给她讲仙女艾琳娜的故事。然后

0评论2024-01-2239

爱一直都在这儿
那天早上,她被抬走后,小女儿进来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东西时,他怎么也不肯吃,嘴里还在念叨着“今天不吃了”。女儿嘱咐他安心休息,又外出忙碌去了。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结果,就在大家都忙着操办母亲后事时,下午3点左右,他也悄悄地追

0评论2024-01-2242

被上帝垂青的人
1973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该校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由于是第一次来这儿,因此走进校园,她不得不到处打听,问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在什么地方。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有的甚至还给她画

0评论2024-01-2150

不能只做有把握的事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新产品的试制很快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几周后。总裁召见伯克。然而,让伯克意想不到的是,总裁微笑着起身让座,并亲切地拍着他的肩

0评论2024-01-2149

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借力使力,用一美分拯
1878年,约瑟夫·普利策以2500美元买下了圣路易斯市的《电讯报》,不久又与《邮报》合并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为了吸引读者,他的每份报纸只卖一美分。该低价营销举措迅速打开了报纸销路,普利策也很快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然而好景不长,后来报

0评论2024-0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