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2024-01-22 02:33610

年过四十的郑秀文,真的越活越不太像女人。私底下她经常自称为“哥”,穿上衬衣牛仔裤铆钉靴,询问粉丝是否喜欢这种“男色”装扮。

郑秀文过去的角色虽然神经大条,但多半是《魔幻厨房》、《龙凤斗》、《孤男寡女》中那种时尚、有女人味的都市女性。但在杜琪峰新片《盲探》里,她饰演了一个孔武有力的女侦探,不停地卖力追逐、搏斗、射击、滚楼梯、当“人肉沙包”。公共场合,她很少像有些女艺人一样佩戴名贵珠宝,只有两枚动物造型的超大戒指,一个是豹子,一个是熊,看起来生猛又笨拙。

平民天后

自称是“哥”,但郑秀文的决心和毅力,其实比很多男人还强。出生于极其普通的家庭,16岁背着书包参加新秀歌唱大赛,用叶倩文的《干一杯》获得季军,被华星唱片公司看中后签约出道。

出道二十多年,郑秀文的故事和特质,被描绘成一部普通香港女生翻身为“平民天后”的励志样板。但她也承认,这种“麻雀变凤凰”的成功,是用极端的自我苛求换来的。她很敏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她的恩师杜琪峰素爱在片场骂人,但唯独不骂她,因为她面子薄,一骂就哭,一哭就乱套,完全没办法再演戏。

但她同时也是个幸运的演员,虽然身材干瘦,鼻子上一堆雀斑,说话如傻大姐,肢体语言又像卡通片一样愣,但这样的形象和性格偏偏在银幕上稀缺讨巧。拍摄《孤男寡女》时,杜琪峰安排郑秀文演一场找戒指的戏,她完全没有按要求来演,而是很随性地在桌椅间跌跌撞撞不停翻找,看上去非常神经质。结果杜看完之后赞不绝口,觉得郑秀文身上有一种只属于她的喜感和节奏,于是努力发掘她变身“神经喜剧”的女代言人,2002年她曾以《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钟无艳》三部电影同时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

刚出道时她还是个婴儿肥的圆润少女,后来她追求以瘦为美,到了病态的程度,曾经过度节食导致晕倒。拍戏时为了把一件旗袍穿出“纤幼”的窄细感,她几近绝食,最多只吃几口白水煮青菜,饿到手脚冰冷身体发寒。她的生活每天都像吹响了冲锋号,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我以前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永远都要做最棒的那个”。

完美的代价

她的争强好胜和完美主义,让她时刻像一根绷紧的弦,没有喘息。精神和肉体一样,太过疲惫总会出问题。2003年到2004年两年间,她连续推出了三四张热卖专辑,又出演了三部电影,超高的工作强度和长期的心理压力,终于让她积重难返,开始崩塌。

在她情绪渐趋紊乱时,导演关锦鹏找她出演《长恨歌》,这是一部她一直渴望的文艺转型之作。她向关锦鹏隐瞒了自己的精神状况,接下了片约。拍摄时,她变得越来越糟糕,在剧组她像老鼠一样躲着太阳,不想和别人讲话——梁家辉就住在她隔壁,她都无法迫使自己和他当面聊天,只能发短信来沟通。

2006年电影上映,却并未获得期待的好评,票房不佳,她塑造的女主角王琦瑶也备受抨击,这对于郑秀文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她开始情绪性地暴食,视野中任何能吃的东西,都被她像饥饿的狮子一样吞下去。

这一年,她34岁,患上抑郁症。对女艺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年纪,努一把,还能继续往上爬,松一口气,也许就坠入谷底永无出头之日。但她明白自己病了,需要休息,开始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

过去的郑秀文极度要强,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恰恰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接纳,而这场抑郁症却是一个转机,让她开始明白自己并不完美,学会和自己平和相处。她拒绝看医生,坚持“自我治疗”,每天看书、画画、写字、运动、旅行,开始信奉基督教,“把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托付给上帝”。四五年后,她逐渐走了出来。

她复出后拍的第一部电影,是麦兆辉、庄文强执导的《大搜查》。刚进剧组时,她找不到状态,在现场很没安全感,常常手足无措,“麦庄”组合只好放慢拍摄节奏,有时干脆让她连续几天站在一旁看别人演,慢慢找寻感 觉。

到杜琪峰执导的《高海拔之恋Ⅱ》时,她有了患病后最强的一次爆发,“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女主角,我能感受到她的一切爱与痛,这是我全身心最为投入的一个角色”——最后,这部电影的票房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她也再不像《长恨歌》时那样一蹶不振,痛苦得想拿头撞墙,而是大大咧咧来句:“算啦,去吃顿饭就好啦。”

女人四十

年过四十,郑秀文自认心态成熟了不少。她常常告诫自己,做女人不要太强悍,女人应该学会享受男人的照顾呵护。2011年3月,她和分分合合二十多年的许志安宣布复合时,专门手写了一封公开信,把许志安称为“供我撒娇又或流泪的肩膀”。但细看郑秀文的微博,却全都是自己独来独往的工作照、自拍图、美食日记和运动志,绝少看到这个“肩膀”的痕迹。她解释说,两人一起出道这么多年,太熟悉了,之所以兜了一圈回到原点,也许是因为宿命。

郑秀文多年前有过领养孩子的想法,她的父亲告诫她,这是一件要负责任的事,“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改变这个想法,如果有可能,我会领养一个小孩,男孩女孩都行”。

相反,她把最多的热情用在了工作上。从抑郁症的阴霾中走出后,郑秀文在香港连办八场演唱会,场场爆满,并出版了回顾抑郁症心路的自传《值得》,卖出十万本,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举办世界巡回演唱会。她承认,只有在工作中,才总能找到令她精力充沛的源泉——这似乎是对她生命的一种补偿。

如今,她给自己的生活信条是“投入地工作,节制地吃喝,恒心地运动,专一地信主,喜乐地生活”,她的微博签名上写着“不要害怕,做自己”。她的抑郁症有没有彻底好起来,很难断定,但一起工作的杜琪峰、韦家辉、刘德华都说,看,她总是在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60

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聊天
七十二岁的母亲在两个月前被告知罹患喉癌,需要切除喉部的息肉。但只是这样还没办法完全治愈,必须同时切除声带及喉头部分。手术前两天,医生对我说:“你母亲接下来会暂时不能享用美食,所以尽可能让她吃喜欢的东西吧。”因此医生让她先出院回家。我没有告诉

0评论2024-01-2580

鱼玄机:梦为蝴蝶也寻花
一、相思相忆空吟唐朝成通九年(868),长安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杀死婢女绿翘一案,惹得京城上上下下议论不休。与鱼玄机差不多同时代的皇甫枚在其《三水小牍》里曾经详细叙述:这年正月的一天,邻院女友邀请鱼玄机去做客,她临走时叮嘱绿翘:“你不要出门,

0评论2024-01-2577

余秀华:被命运撂倒,却获得站起来的坚强
她几乎一夜成名,短时间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笔下那些饱含深情的诗作,也一时洛阳纸贵,是出版机构争抢的“香饽饽”。她,就是余秀华。余秀华在《活着》一诗中这样写道:“让我安静的时候写诗/穷苦的时候流浪/让我对路过的人和灯持永恒之爱/让我总是在该

0评论2024-01-2581

林依晨:生命的礼物往往来自讨厌的事情
十月底,林依晨刚满三十岁,年纪尚轻的她,已经手握两座金钟;除此之外,她的心里也已自成一套超龄人生哲理。采访中,一则问题是这样的:很多年轻人现在都很苦闷,工作不好找、薪水低、仿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请问你会给这些年轻人什么建议呢?她停顿一会儿,

0评论2024-01-2578

佟丽娅:北京,一路向北
都说新疆出美女,小美人佟丽娅5岁起就接受舞蹈训练并进行舞蹈表演,16岁已是新疆歌舞团的“小团花”。对于未来,佟丽娅只想当一个舞蹈老师,跳一辈子的舞。谁也没有想到一次进京表演,改变了她的人生路。1999年国庆50周年汇演,佟丽娅作为新疆表演团

0评论2024-01-2595

只要选定了目标,就不要再想太远
她五官立体感强、眼睛也无比深邃,很多人都说“这个美人儿是个混血儿”,其实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越南人,她不过是在美国出生而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则开了间小小的美甲沙龙。马路上车来车往,母亲不放心让她出去玩,便把她留在美

0评论2024-01-2578

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尽管过去了将近30年,但有一幅暗淡的画面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疏星点点的深夜,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的山上,一幢平层别墅里,我搀扶着下肢几近瘫痪的老太太去了趟厕所。回到床上,老太太再也睡不着,倚靠着床头,失神的眼睛蒙着一层白翳,空洞地注视着窗

0评论2024-01-2593

忧郁是人生的一场试炼
16岁那年,她身着一袭黑衣、载歌载舞,在香港第七届歌唱大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娱乐圈的她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承受着沉重的爱与痛,从胖妹变成骨感美女。人们传唱她的歌曲,分享她的影片,效仿她的衣着。2004年,当年的胖妹已成为娱乐圈的百变天后,她的唱

0评论2024-01-2573

爱的鼓声
一个人不仅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更得高亢激昂,响声飞扬。那段时间,她总希望能给人以震撼,可是,她的人生就像鼓面严重受了潮的大鼓,不管怎样就是发不出应有的声响。是的,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突破自己,一直在寻找创作灵感,可思维就像有了皱褶一般,处处

0评论2024-01-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