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官调

2024-01-20 16:45390

晚清时,闽南沿海有个叫马浮沉的官员,因治理水患和抵抗倭寇有功,官升一品,并被调至京城任职。

马浮沉什么都好,学问深、能力强,唯有一个缺点,就是家乡口音太重,闽南话外地人听起来如同天书,本来他在闽南生活了几十年没什么问题,可一到了京城,口音就变成了大问题。

别看马浮沉在闽南有头有脸、呼风唤雨,但到了皇城根下,他就什么也不是了。这里的一品大员、皇亲贵族成灾,各皇亲大员之间明争暗斗也很激烈,马浮沉论智商、论资历都排不上号。

好在皇帝重视人才均衡,各省都要选拔一些业绩突出的人才充实朝廷,他们了解各地情况,便于给皇帝出谋划策治理国家。

马浮沉带着发妻刘氏来到京城上任,半个月也没见到皇帝。半个月后,皇帝上朝,想见见新上任的官员,其他各省的新任官员慷慨陈词、侃侃而谈,皇帝听了很是喜欢。到了马浮沉这里,他憋红了脸也慷慨激昂了一番,可是他那浓重的家乡口音,听得人目瞪口呆、云里雾里,皇帝及大臣们愣是十个词没听懂一个词。

马浮沉浑然不觉,还在那里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皇帝不知所云实在听不下去了,挥挥衣袖:今日廷见就到这吧,各自跪安吧。

第一次见皇帝就碰了一鼻子灰,马浮沉都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了,同僚们暗地里都讥笑他。新到的一品大员争先恐后拉拢关系,中堂肃顺是他们巴结的重要对象。

马浮沉也不甘落后,刚出大殿,他就挤开人群冲到肃顺跟前,说:中堂大人,在下马浮沉久仰了,何时到舍下请您品尝拙荆亲自下厨的闽南小菜。

肃顺看着马浮沉哭笑不得,因为他只听明白他说的马浮沉,其他的一句没听懂,可又不能说没听懂,不知如何接话才好。

一四川来的道台压着舌头用普通话说道:马大人,您能不能说得慢些?我们听不懂。

马浮沉自己不会说,但听得懂普通话,他争辩自己说话并不快,并继续缠着肃顺套近乎,他自顾自叽叽呱呱,听得旁人头晕脑涨,肃顺逃也似的躲开了他。

因为浓重的方言,马浮沉几乎无法与人交流,他本是个开朗话多的人,一肚子的话只能在家里与老妻刘氏聊聊,刘氏与马浮沉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京城上下也只有他们两人能说说话了,下人是新招的北京当地人,只能凭主人的手势和意会伺候他们。

谁愿结交一个哑巴官员?马浮沉比哑巴还不如,起码哑巴还比较安静,马浮沉说话让人听不懂,偏偏还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特爱说,一开口就吵得人头晕。渐渐地,谁见了他都躲,马浮沉被冷落出了官场,皇帝不喜欢他,同僚不待见他,但马浮沉以前的功绩还在,又没有犯过错,便被扔到一边无人问津,俸禄照拿。

肃顺大人六十大寿,请了几乎所有在京官员,唯独没请马浮沉,因为他不想找个乱叫的鸟来折磨耳朵。

半年后,马浮沉总算有了个家乡的贴心人,他原来的同僚范成也被召进京城,范成年轻才四十出头,精力旺盛、聪明绝顶,他来京城首先拜见马浮沉,两人边饮边聊,马浮沉说:京城是旗人的天下,我们是外乡人总被人排挤,你要混出头可不容易。

范成一拍胸膛:英雄不问出处,何况我是从富庶之乡来的有功之臣,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范成可与马浮沉不同,他勤奋好学,深知交流的重要,他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他与京城官员侃侃而谈,马浮沉跟在屁股后面只有听的分,反正他插话进去,招来的也是白眼。

年末岁初,每个官员都要述政绩,范成苦学了半年,口音硬是把家乡味去除了大半,还能用京片子与人对话。中堂肃顺很喜欢,跟他交流了好几个来回。

轮到马浮沉了,他提起一口气正准备发表演说,肃顺皱皱眉:今儿先听下一位吧,马大人稍安。恍似一根针刺在充足气的气囊上,马浮沉差点摔一跤,范成同情无奈地看着他。

范成决定提点提点马浮沉。事后,他到马家小坐,他告知马浮沉在京城不受待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乡话。范成说:想要吃得开,就要学皇上喜欢听、同僚听得懂的话,这是官调,您不会官调,何以在官场立足?

马浮沉叹息道:我也知道要学会官调,我自生下来就在闽南,说梦话都是这个味,我一把年纪了,你让我改了语言不如罢了我的官。

放弃母语的确很不容易,范成只能替马浮沉惋惜了,他不会官语,仕途寸步难行。

马浮沉顶个闲职,有大把的时间玩耍,与夫人相聚,倒也过得惬意。这天,府里招进一位叫阿喜的下人,阿喜与其他下人不同,他对主子的意思很快就能心领神会,刘氏就让他在近前伺候。

此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四方叛党起事,皇帝躲到热河一病之下驾崩了。留守京城的马浮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刘氏经常为国家命运长吁短叹,更为西太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焦心,只可惜,早被人遗忘的马浮沉只有叹息的分。

这天,马浮沉去找范成话家常,偌大京城也只有这位同乡能听懂他的话了,下人回报范大人不在。第二天马浮沉再去,范成还是不在。马浮沉回去跟刘氏说:范成整天在忙什么?最近朝廷一定有变,范兄弟小心引火上身。

接着,马浮沉忍不住满腔的怨气,埋怨朝廷腐败、军队乏力,感叹百姓流离失所,他说到动情处,将桌上的水杯也拍到了地上,旁边伺候的阿喜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几天后,阿喜突然失踪了,马浮沉懒得理会他的去向。如今人心惶惶、身逢乱世,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闲得发霉的马浮沉总算有了事做,河北近郊的饥民闹事,朝廷官员谁也不想去,就派马浮沉去了,范成不解,他问中堂大人:马浮沉说话没人能听懂,去安抚饥民靠谱吗?

肃顺眼珠一转:本中堂自有道理,马大人本是能人,不能闲在家里白吃国家俸禄。其实老奸巨猾的肃顺有他的阴谋,他当然知道马浮沉无人能听懂的天书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饥民怒气更盛,他就是想把事情闹大,好逼迫西太后放权。

马浮沉硬着头皮来到近郊,果然他不知所云的叽叽呱呱,让饥民们更加恼怒,锄头、石头砸了过来,侍卫们拥着马浮沉落荒而逃,半路上却被一队手执刀斧的强人所劫,看贼人的旗帜,他们都是白莲教的。不堪一击的清军很快败退,马浮沉被俘。

被关在柴房的马浮沉哀叹:自己没死在倭寇手上,却死在同胞手里,真是冤枉。

柴房门被人推动,马浮沉听到有人说:马浮沉是个好官,他憎恶朝廷、关爱百姓,只是他三代官宦才会给清狗卖命听声音,怎么那么耳熟呢?像失踪的阿喜。

这个人果然是阿喜,他给马浮沉松了绑,把他给放了,并用正宗的闽南话说:你也算生不逢时,你和夫人说的真心话我都听到了,你走吧。

这时马浮沉才明白,阿喜是白莲教的人,他被安插到马府本是做细作的,没打听到有用情况,却将马浮沉用闽南话与夫人忧心朝廷昏庸、国破家亡的话听的明明白白。

马浮沉暗吸口冷气,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家乡话无人能懂,却不料阿喜也是同乡,幸好他是白莲教的,若他是朝廷派来监视的,他说了那些谩骂朝廷的心里话,岂不是要遭殃?

马浮沉捡了条命跑回了京城。不几天光景,朝廷已人事大变,西太后发动政变,联合六王爷,收拾了肃顺等顾命大臣,肃顺一党受到了牵连,与他走得近的范成也在列。

范成被充军离开京城时,马浮沉亲自相送,两个故人相对洒泪。人世间的浮浮沉沉谁人能料?马浮沉以前不招人待见,现在虽然继续不招人待见,但也没有招祸上身。

押解的士兵看在马浮沉是一品大员的分儿上,也没有为难他们。两人正在话别,前面来了一队饥民抢夺路边饭庄的食物,店家伙计亮出菜刀,一场流血冲突在所难免。

马浮沉冲上前大声喊道:大家别闹别抢,要填饱肚子也要保住性命。店家把食物都拿出来给这些可怜人吧,我来付账!

范成惊呆了,马浮沉这几句话正是北方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完全能让人听懂。饥民和店家得到安抚,马浮沉出了几块银子稳定了局面,饥民和店家都对他感激不已。

马大人,您的话您不是不会说官调吗?范成问道。

马浮沉自幼念书习文、学习儒家,哪能不懂中国文字的书面正音?他长叹一声: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让人听不懂的也许才是最好的官调,您以后会明白的。

不用以后,范成现在已然明白,可惜为时已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像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音sō

0评论2024-01-2572

刘禹锡游玄都观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

0评论2024-01-2584

白居易进长安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

0评论2024-01-25119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

0评论2024-01-2560

欧阳修改革文风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

0评论2024-01-2570

讨厌的甘草
很久以前,有一个秀才。他的妻子难产而死,这让他悲痛欲绝,唯一对他有点安慰的是他们的女儿还活着,瞧!她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孩。不管心里有多少悲伤,只要看一眼她那可爱的小脸,就会打心眼里笑出来。可是她太小了,秀才不知道拿什么来喂养她。于是秀才卖掉

0评论2024-01-2573

苏东坡游赤壁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正在注

0评论2024-01-25143

李纲守东京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出使者到

0评论2024-01-2576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85

好色皇帝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
正当徽宗为贵妃的去世伤感不已时,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