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晚安!晚年

2024-01-20 08:47360

父亲看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说咱陕西这块地方像一把钥匙。说完,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裤带,那里系着一串钥匙,能打开一处挂着锁的老房。这处房子在陕南,藏在一条山沟里。

这是父母来武汉的第二天,外面正飘着雪,亮着的电暖器像一盆火。父亲嫌这东西费电,说要是在家里,给火塘加些柴就能取暖。

我明白父亲思乡心切,接着这个话题和他聊了火塘里的茶罐、煨着的酒、埋在火灰里的洋芋。父亲的心思好像不在这里,他说,这么冷的天,不晓得花脸猫咋样了?

这把我的心思一下扯远了。我在武汉待了十来年,接父母来住过几次,他们总要留一个人在家,照应庄稼,人情礼往,还有花脸猫。这次,他们能一起来,下了很大的决心。地得找到接手种的,不然荒着像什么话;打电话告知亲戚,不然客人来了大门锁着那像什么话;至于花脸猫,自然也要请人来做猫饭。

我和弟弟妹妹都不想让他们再回老家了,却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觉得被挟持了。可他们来了,还是把他们落下了,除了周末,家里只有他俩,幸亏还有只狗小朱,给他们添点笑声。我每天中午打电话问他们吃了没,回说吃了,要么煲谷糊糊,要么洋芋煮豆角,要么青菜煮豆腐,都是老家的吃法。

晚上,我和父亲照例要喝杯酒,扯些闲话,通常我会说到某个邻居或亲戚到城里去了之后是如何生活的,比如下棋、看书。说到有一位表爷还上老年大学学书法了,父亲笑笑说,那是没办法的事,城里没有地嘛,手闲着也累。

父亲喜欢看书,读了《浮生六记》,说写得真好,可惜沈复和芸娘命太苦了,他夸蒋坦的《秋灯琐忆》写得好,看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夸汪先生家常,是个好老汉。父亲看书时,母亲要么逗弄小朱,要么坐在阳台上看看花草。母亲进过扫盲班,开始能认一些字,后来全忘了。等到她的三个儿女都在城里成家立业,有天她叹息一声:原来养了三个客呀!他们羡慕别人家里有老头,有青年,有小孩。其实,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却分散在几个地方。

我听到这句话很伤感。我在城里这些年经常没有归宿感,时常发些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牢骚,犯愁的事情层出不穷,可每次回老家,总要做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生怕父母忧心。在奔赴城市的路上,他们躬身做垫脚石,到后来我们忘记了最初的梦想,陷在世俗里。就算每年都回家探望,但一个事实就是不说是抛弃了父母,至少是舍弃了父母:别人家济济一堂享天伦之乐,他们只有艳羡的份儿,并且生怕给儿女添麻烦。

前年母亲摔倒了,半边身子不能动,他们竟然没吭一声。幸好我打电话回去,母亲还说不要紧,睡一夜明儿就好啦。我当下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电告亲友帮忙送到医院。虽说脑部出血点位置不伤要害,但手脚依然有障碍。母亲说,这回花了那么多钱,就像你们买回来一个妈,我得好好活几年,不然,你们太划不来了。

有天晚上,父亲和我谈起了生死,说起了他预备的墓地位置。他说他要是死在城里,一定要把骨灰送回老家,他说他答应过祖母死后陪在身边;他说那地方离老屋近,就像换个地方睡觉一样,离屋近还有个好处,你们想看我了,不用跑路。我想,是不是留他在城里这事儿给他压力了?

他们还是孤单。我每次下班,他们都像五星级酒店的门童,站在门口,眼巴巴的,看样子等了很久。我说,以前每年回去两次,现在天天在一起,怎么还等起来了?母亲说,那样习惯了,现在不一样了,有盼头。

周末扶着母亲去不远处的小广场晒太阳,母亲忽然指着一个人说,像咱们村里的一个人。这只是开始,后来每次下楼,她总能看到一个人像我们村里的某个人,要么背影像,要么头发像,要么走路姿势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松狮狗,怎么看都很忧愁,母亲忽然乐了,说,你看这狗多像某某某!我也笑起来,她说的那个邻居不苟言笑,倒真有几分神似。

我笑着笑着,心一紧,原来母亲也在思乡。

年关一点一点近了,父母想念起老家的腊月,烧酒的香,熬糖的香,左邻右舍欢快的声音,而这里缺这一份热气腾腾。每有亲朋来电问候,父亲总说挺好的,挂了电话会若有若无地叹息一声。有天,我回来,父亲很开心地说,那位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的表爷回老家啦,不住城里啦,说就像一棵玉米种在公园里,怎么看怎么不是一棵庄稼。看来,表爷的话让父亲产生了共鸣,我又忐忑了一会儿。

春节前两天弟弟从南京过来,说起前不久去广州出差看望一位老邻人的事情,说那位邻人拉着他的手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弟弟说,一个老头子怎么会那样哭?父亲说年轻人不知道乡情,古人把他乡遇故知跟洞房花烛夜列入人生四大喜事,那可不是胡乱拉扯的。

父母第一次没在老家过年,母亲说前一阵给老家一位王神仙许了愿,让我去买了香火。我腾了一个花盆的土放在阳台上。母亲跟王神仙说,对不住,隔了这么远,害你跑路,这城里又不敢放鞭炮,怠慢你了,等我回去再敬你,我给你许的愿你可要尽心呀。我问母亲许了啥愿,母亲笑着不说。我又问,母亲说请王神仙保佑我有瞌睡,说她都一觉睡醒了,看我还坐着,就许愿请王神仙让我早点睡觉。

正月初二,阳光很好,我们去公园。站在巨大的银杏树下,父亲说起老家有一棵桦树让人连根挖了栽在县城的公园里,有人还拍了相片回来,说树底下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可这跟树没啥关系呀!父亲的话有些突然,但我听懂了他的意思,他要回老家。

正月初五,弟弟接父母去了南京。3月初,父母坚持要回老家,弟弟问我怎么办,我说,送他们回吧,城里留不住。弟弟说,父亲打开老家的门时,猫突然扑了出来,像个委屈的孩子,二老差点哭了。

我不再打让父母住在城里的主意了,就算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至少他们还有邻居,还有瓜果,还有老锅老碗,还有过往。而城市是一把剪刀,把什么都剪碎了,除了儿女,可儿女属于公司,属于妻子或丈夫,属于孩子,属于柴米油盐当然也属于他们,不过已经分解得差不多了。

对孩子,散养比圈养好,对老人也一样,这也许是父母想让我们明白的。有许多福的确是福,但他们消受不起,他们那点福在村庄,如父亲拟的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没关系;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对不起。

这样想时,我给这副对联补了个横批:晚安晚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25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52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4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88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92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1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