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台湾人的教养

2024-01-19 17:19330

几乎在来台湾的第一天,就想写这样一个题目。

记得第一次来台,因为忘带入台证无法入境,只好乘原航班飞回。在飞机上,遇到上海西门子公司的一位白领,一路上聊得很开心。我问他对台湾的印象如何,他说:台湾人很有教养,礼貌周全,而且卫生习惯很好,垃圾都会分类回收。

我不知道该不该马上就相信他。因为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着这样一些文字:

我看见成百的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赏落日、去钓鱼。我也看见淡水河畔的住家把整笼整笼的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厕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涨,污秽气直逼到呼吸里来。

我看见出租车穿来插去,最后停在右转线,却没有右转的意思,一整列想右转的车子就停滞下来,造成大阻塞,你坐在方向盘前,叹口气,觉得无奈。

经过郊区,我闻到刺鼻的化学品的味道。走进海滩,看见工厂的废料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种奇异的颜色。湾里的小商人焚烧电缆,使湾里生出许多缺少脑子的婴儿。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脸颊透红的下一代,将在化学废料中学游泳,他们的血管里将流着我们连名字都说不出的毒素——

……

西方人来台湾观光,他们的旅行社频频叮咛:绝对不能吃摊子上的东西,最好也少上餐厅;饮料最好喝瓶装的,但台湾本地出产的也别喝,他们的饮料不保险……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亲眼所见之前,我无法将来自这些文字的印象彻底清除。

当我真正踏进台湾的土地之后,我终于相信,那位白领说的没错。台湾的大街小巷,真的很干净,即使那些老旧的街道和房屋,即使那些正在施工的建筑,也都给人以整洁清新的印象。

也就二十多年时间吧?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改变了那样一个“脏乱差”的台湾,改变了缺乏公德心和正义感的台湾人?

到了花莲,天蓝蓝,海蓝蓝,山青青,草青青,连大街上的车子都像刚洗过似的,整个一个世外桃源。

在东华大学的第二天,我骑车在校园闲逛,拿着相机到处拍,发现简直拍不胜拍。群山环抱的东华校园,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观园,走到哪里都是风景,走到哪里都觉心旷神怡。

在宿舍区,果然看到不少垃圾桶,绿色的上面写着“一般垃圾”,黄色的写着“纸类、纸箱、盒、纸餐具、铝箔包”,蓝色的写着“铁容器、铝容器、塑料容器、保丽龙”等字样,一字排开,整整齐齐。

在餐厅里,也必有一个垃圾处理区,师生们用完餐,自觉把不同的垃圾倾倒在不同的桶里,碗碟杯筷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整个一个大学,很少看到清洁工人,只有早上七八点时,会有一辆垃圾车开到学校,依次将垃圾分类运出校外。

垃圾分类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无须太多成本。但不要小看了那些分类的垃圾桶,它们不仅承载了环保的理念,还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自我管理者,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我觉得它对人心也有净化作用——一个人人都必须做好自我清洁的地方,绝不会对清洁工和环卫人员产生歧视心理。

从这些垃圾桶,我得到的启,示是:有时候,教养就是在细节中逐渐养成的。

再举一个例子。在东华校园,机动车道四通八达,每天经过的车辆不算多,也绝不少,却没有红绿灯。第一次坐车进学校是在夜里,看不清路况,觉得走一段车子就会减速,然后咯噔咯噔地越过一道凸起物,周而复始。这让我有点纳闷。

第二天,我才发现,原来,每条路上,在拐弯处、道路交叉处或上下桥处,都会有一个用白色油漆写的很大的“慢”字,隔不远还有几道白线,接着又是一道黄黑相间的弧形减速带。仔细走到跟前,发现那个“慢”字和那些白线都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定的突起。后来我才知道,东华大学的教授们,管那道减速带叫“面包”。有时候,他们甚至有点讨厌那些频繁出现的“面包”,视它们为“路障”。

不知道你怎么看,反正那些“面包”让我唏嘘不已。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人性化、也很有效的减速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要从人性的最低端开始,要把人的劣根性和惰性充分考虑在内。如果说,那个“慢”字是对你的善意提醒,那么几道白线和那一道道减速带,就是用实物的形式让你“快”不起来。如果你还心疼你的爱车,你就不能不降低速度,缓缓而过。

当你缓缓经过的时候,那些路人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

什么是教养?教养,绝不是对人性善的信仰。

教养,有时候就是对人的劣根设置减速的路障。

那些物质层面的形而下的路障,最终成就了某种教养。

试想,如果仅有那个“慢”字而没有那些“面包”,会有多少车辆在校园里呼啸而过?

这还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很具哲学的阐释价值。人性总是有善有恶,你不能假定每个人都能自律到一看到“慢”字标记、一看到行人就会自动刹车减速,那么就给他们设计一些“面包”,让开车的人多“吃”一些“面包”,行人就会多一份安全。久而久之,由人驾驶的汽车才能学会礼让制造了汽车的人,即使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

在台湾,也有不少在大街小巷跑得很快的摩托车,但我发现,无论他们跑得多快,在有行人的地方,都会放慢速度,更不会把红灯当做猴屁股,疾驰而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天,我们驱车赶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路上,隔着雨帘,我看到前面的大客车后面,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李宗翰”。再一看,上面还有三个小字:“驾驶员”。

我问开车的台湾京剧学院的喻老师:“那是驾驶员的名字吗?”

他说是。我问:“为什么要写名字?”

他说:“应该是提醒路人,万一发生车祸,可以迅速找出责任人。同时,把驾驶员的大名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也有监督作用吧。”

我补充说:“恐怕这里面也有一种激励作用,驾驶员的名字大白于天下,其实也就意味着,他差不多等同于公众人物,可以使他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喻老师说:“没错,有的驾驶员在网络上,还成为网友们品评赞美的对象,拥有自己的粉丝。”

怪不得我看到台北公交车的驾驶员都那么懂礼貌,有修养,你下车刷卡的时候,他还会冲你说声“谢谢”。原来如此!

其实,每个人的名字都有很神奇的力量。我注意到,在建筑工地的墙上,常常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工程各个项目负责人的名字和电话;在图书馆的柜台上,也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值班学生的名字;在宿舍区门口的墙壁上,也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宿舍管理员的名字。

这些写有名字的牌子,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可以起到明确责任、激励友善、展示教养的作用,意义非同小可。

细节决定一切。这话在大陆也是耳熟能详,可是,在台湾,我才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深意和力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她的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他是哲学界巨擘,为了“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他在白色恐怖中以一支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最终遭迫害。在他不幸人生中唯一幸运的是遇到她,那个为爱永葆热情的女子。她像一阵风,吹醒了梦中的呢喃1945年10月的一天,夏君璐打开位于重庆黄桷

0评论2024-01-2591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
他虽然隐居菁山、闭门写书,表面上似乎看破政治,远离尘世,实际上,他参与政治的欲火并没熄灭,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病重期间,以悲哀的语调说:“我不能随蒋公回大陆去了,这是我深感遗憾的。”蒋介石一手策划排除阎锡山职权1949年12月7日,这是

0评论2024-01-2564

看朱镕基的论辩之道
2000年10月1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问日本,并接受了日本的TBS电视采访。现场有99名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民众参与,代表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对中国有着明显的敌意,频频向朱镕基总理提出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朱镕基总理却用过人

0评论2024-01-2570

王雪红:“打败”郭台铭的女人
近年来,郭台铭一直是台湾首富的不二人选,但是在2011年,这一幕发生了变化,《福布斯》杂志宣布,53岁的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以68亿美元的净资产“打败”郭台铭,成为了新一代台湾首富,一时间,台湾商界流传已久的“生女当如王雪红”的言论再次成为

0评论2024-01-2590

不可预知即人生
人生不可能有一张蓝图我生在美国,我的生活蓝图似乎跟别人不太一样。画面跳到我5岁的时候。我在美国华盛顿上小学,我记得很清楚,我上了两个星期一年级的课。突然有一天老师没有来,我回头一看,见老师站在不远处跟校长在说话,指着我的方向。他们说完话,老

0评论2024-01-2574

有位姑娘在水一方
她只活了42岁,事业如日中天,终其一生,没有披过婚纱。不是没有人爱她—她公之于世的恋情就有六段;她逝去十多年后的今天,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坦白当年对她有“非分之想”;某歌星追求者干脆买下她的旧宅,无限缠绵地说:“我和她,总算是在一个空间里生活了

0评论2024-01-2584

当年那些坏学生
吴念真,台湾知名导演、作家、编剧、演员、主持人。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从1981年起,陆续写了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代表作品:《恋恋风尘》、《童年往事》、《风柜来

0评论2024-01-2587

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尽管过去了将近30年,但有一幅暗淡的画面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疏星点点的深夜,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的山上,一幢平层别墅里,我搀扶着下肢几近瘫痪的老太太去了趟厕所。回到床上,老太太再也睡不着,倚靠着床头,失神的眼睛蒙着一层白翳,空洞地注视着窗

0评论2024-01-2593

曾经云霞满天
羊街羊街的石板路坑坑洼洼,却一派江边古镇的幽雅。大约是因为少有人居住,黄昏时就显得格外宁静。很多院落大门紧闭,据说白天是开放的。诸如恭请中研院史语所前来李庄的乡绅罗难陔就住在这条街上,也是他把房子拱手相让,供那些学术大师如李济、梁思永等在此

0评论2024-01-2573

维密天使的内衣竟是咖啡渣
一场秀,就能掀起全世界狂欢,这一殊荣当属“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a’sSecret)。除了性感的超模、精美的设计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维多利亚的秘密”还在于重新塑造了内衣品牌的健康形象。内衣不再是闺房和脱衣舞秀上的专有品,而是以内衣

0评论2024-01-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