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熊秉坤对空连发三枪,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
末代皇帝溥仪主动向熊秉坤敬酒,周恩来总理亲下指示为其操办后事。在儿子熊辉眼中,熊秉坤是有着大智大勇的男子汉,“父亲一生胸怀坦荡,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时势造就盖世英雄
今年4月,熊秉坤之子熊辉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在儿子熊光涛的陪同下,一身白西装的熊辉坐着轮椅,拜访了国民党党史馆。当熊辉拿到父亲熊秉坤撰写的“辛亥湖北武昌首义事前运动之经过暨临时发难之著述”等手稿档案时,眼里满是泪光。
熊辉回忆:“我年轻时,有些父亲的老朋友、历史学家、记者来探访,我是家里的独子,必需经常接待。”通过“旁听”父亲口述,熊辉逐渐了解了父亲经历的辛亥革命历史。
熊秉坤1911年加入共进会,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熊辉清楚地记得父亲为他讲述的那一幕:1911年10月10日下午,时任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的熊秉坤率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对空连发三枪,正式发出了推翻清廷的发难信号,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
熊辉说,其实父亲原定的起义时间是当晚操课结束后,但因营区发生意外冲突,迫使起义行动提前。熊秉坤随机应变,在巡查过程,对空连放3枪,随即率领40位敢死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并大喊:“我是革命党总代表,我们要起义了!”
对于父亲的历史功业,熊辉强调,武昌首义取得成功,是“时势造英雄”。“我父亲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担当了历史性的关键角色。他敢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是受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影响。他一生胸怀坦荡,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末代皇帝向父亲敬酒
熊辉记得,辛亥革命50周年前夕,熊秉坤受邀赴京参加纪念活动。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专员应邀参加。得知熊秉坤在会场后,溥仪主动提出见面。这一会见成为旷古未闻的历史性会见,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辛亥革命,您打响了第一枪,可称盖世英雄,了不起,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倒了我这个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皇帝,让我能顺应历史潮流,改造成为新人。为表达谢意,容我敬酒一杯。”溥仪高举酒杯对熊秉坤说。
“当不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全国志士仁人共同的功劳。今天见面,我们都是新人,让我们共同干杯。”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周总理为父亲操办后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秉坤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熊秉坤病危,周恩来总理颇为关切。
熊辉回忆说,“之前,总理就多次对我父亲说,‘熊老你放心,我来安排你的后事’。我父亲以为是个客气话,一直未和我们说这事。”1969年,年愈八旬的熊秉坤因感冒病情恶化,5月30日离世,“去世前父亲让我给总理捎个话,以示感谢。”
熊辉站在省革委会门口从白天守到半夜近12点。“正准备放弃时,大门里出来一辆小车,门卫把我的事告诉了车内人。不到5分钟,我就被接进了办公室。向有关领导讲明情况后我就回家了。”
令熊辉没想到的是,省里的人马上就上门来了。“他们告诉我,向总理汇报后,总理马上指示,在报纸和广播上发布熊秉坤去世的消息。接着,给我父亲开追悼会、安葬等事宜,都是在总理的安排下一一操办的。”84岁的熊辉至今对此心存感激。
“末代皇帝”与“熊一枪”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熊秉坤为全国筹委。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席间,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应邀到会,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当听说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也在宴会上时,他迫
0评论2024-01-2587
“民国第一女杀手”的传奇一生
她的丈夫曾是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不过,她的名声不仅仅是通过市长夫人的头衔得来的,她自己的经历就堪称一部传奇——刺杀过袁世凯,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学女博士、第一个站在法庭上的中国女律师;后来又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
0评论2024-01-25162
“民国影帝”康有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名气大争议更大。他是大名鼎鼎的“南海圣人”,但也有虚伪做作的一面。举例来说,他极有表演欲,演技也甚为高超,堪称影帝级人物。1918年,词学大家郑文焯病逝。康有为听说后,大为窃喜,他知道郑家珍藏着许多罕见的宋版书。当时宋
0评论2024-01-2577
袁世凯的拔树理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袁世凯正隐居“垂钓洹水”,静观清廷和革命党双方的角力,自己准备坐收渔翁之利。10月14日,清王室下诏起用袁世凯对付革命军。在袁世凯看来,自己得到的最大好处莫过于一方面利用清廷对付革命军;另一方面利用
0评论2024-01-25124
揭秘毛泽东一生经历的十八次磨难
在中国民间,对毛泽东一生的传闻,充满了许多神奇色彩。有人认为,毛泽东戎马倥偬一辈子,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可是竟然连一颗子弹也没挨过,甚至都没有受过一次伤,身上连一个伤疤也没有,真是神了!他不是有仙人襄助,就是他本来便是仙人下凡。其
0评论2024-01-2353
拐弯,需要智慧
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
0评论2024-01-2174
张勋复辟简介 他为什么要复辟又为什么能成
张勋,字少轩,籍贯江西奉新,生于清历咸丰四年,三十岁时在长沙参军。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此后被袁世凯看重,历任管带、副将、总兵等职位。公元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辛亥革命以后,败退徐州一带,仍然宣誓效忠清朝,所在部上下禁剪
0评论2024-01-2040
孙中山忒缺钱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业只
0评论2024-01-2054
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带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
0评论2024-01-2067
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
0评论2024-0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