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一次震撼和一个决定

2024-01-25 02:18730

应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李光耀在新加坡国内,既赢得了高度的褒扬,也遭到严厉的批评。回顾他的政治生涯,李光耀承认他做错了一些事,而脱离马来西亚就是其中一件。

可历史就是爱开玩笑,他如今的成就也都是因那个遗憾而得来的。是不是心怀敬畏甚至是遗憾,才会加倍努力?不得而知。

为何把脱离马来西亚作为最大的遗憾?为何让儿子李显龙接棒,也不会有太多人怀疑他以权谋私?

这就是李光耀的魅力,也是新加坡的魅力。

我们现在纪念这位政治家,很多都停留在他的一些言论上,或者对新加坡的贡献上。其实,应该再往前一步,我们应该讨论“李光耀现象”的背后。

在李光耀23岁的时候,也就是1946年,二战结束次年,他考取了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当抵达伦敦,第一次走到繁华的伦敦市中心,他看见一个书报摊,旁边只有一个箱子,没有摊贩。这是最原始的自助售报摊,由买报纸的人自己放进硬币,自己找零,是完全凭自觉的交易。这个街边摊对李光耀的震动,是一生的。

许多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震撼,那是他内心最原始的对文明的感悟。这粒种子,这份美好,在他心中深深地生根发芽。

他在34岁的时候,忽然把烟戒了,这出乎所有人意料。1957年的一个夜晚,为了准备第二天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一次演讲,34岁的李光耀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抽了大概有30支。第二天,他失声了,说不出话来。坐在飞机上,他不住地恶心。下了飞机,李光耀决定戒烟。

那一晚的烟瘾,让他时隔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他说,他当时坐在飞机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是否还想继续完成我作为一个活动家和一名律师所未完成的事业?”对李光耀来说,戒掉多年的烟瘾是一种“剥夺”,但最终他成功了。“我常常做噩梦,梦见自己又吸烟了。”

李光耀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解读,只是这两个,也许能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这位政治人物的一些源起。

在他看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已经足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我选择离去——李光耀
我的日常生活安排都是定好了的。早上起床洗好吃好后,先要把电子邮件清理一遍,然后读当天的报纸,然后锻炼,之后差不多就到午饭时间了。午饭后,我会出门去我在总统府的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然后开始写文章或者演讲稿。下午和傍晚,我有时候会有采访安排;

0评论2024-01-2576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
新加坡“国父”、强权者、周旋于大国之间的两面派,世人加诸李光耀的标签很多。这些标签反映了人们对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方式和结果的解读:美誉之下亦有指责之声。“国父”:开创新加坡模式新加坡,一城即一国,可谓“弹丸之地”。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强敌环绕的小

0评论2024-01-2577

李光耀的眼泪
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性格刚毅,却也有伤心流泪的时候。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自治邦。此后不久,36岁的首任总理李光耀,致力于让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因与其他政党和民族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1965年8月

0评论2024-01-2150

邓小平叹惜蒋经国
难得的机遇1926年,邓小平与蒋经国同在苏联中山大学求学。那时,邓小平是蒋经国所在的共青团小组的组长。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于1978年3月被选为“总统”。对岸,老同学邓小平历经三次“沉浮”后,开始主政大陆。1978年12

0评论2024-0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