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我们都是马拉拉

2024-01-25 02:05680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老师,她来联合国,是要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马拉拉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听众席,下面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和各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她大方地开口说:“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这是我能重新开口说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能与这么多尊敬的各国代表齐聚一堂,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马拉拉这段话开始了她在联合国总部的第一次演讲,这也是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头上围着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曾经围过的一条粉红色纱巾,神情自若,眼神坚毅,并不时用手势加强自己的语气。她铿锵有力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尽管受过伤,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这一天也是联合国的第一个“世界马拉拉日”。由联合国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特别为马拉拉提议而定。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第一大城市明戈拉,一辆校车正驶出一所中学。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持枪男子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你们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没人做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原来就是她!”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扣动了扳机,无情的子弹划过她的脑袋,飞过她的脖子,最后击中了她的肩膀。

接着凶手又开枪把马拉拉附近两名女孩打伤,然后逃之夭夭。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生命垂危,师生们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在陷入昏迷前,马拉拉喃喃自语:“爸爸不要担心,我会好起来,胜利属于我们……”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发表声明,宣称对此次刺杀行为负责。

有着橄榄色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和一双澄澈的棕色眼睛的马拉拉一直是名出色的学生。

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2009年,塔利班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是,齐亚丁还是让马拉拉上学,并从小给她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马拉拉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正如她在演讲中提到的:“要跟每一个人都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没有被吓怕——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11岁时,她开始匿名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撰写博客日记,笔名叫“古尔·马凯”,普什图语中是矢车菊的意思,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她记录下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比如怎样把书本藏在披巾里面;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她又是怎样坚持读书的。博文用最简单坦率的言辞写一个孩子的生活。打开其中一篇博文,就可以看到巴基斯坦边界上,正在发生的苦难。

短短三年内,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而迅速成名,并成为了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被南非大主教屠图提名“国际儿童和平奖”并获得第二名,还是巴基斯坦首位“国家和平奖”得主。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由于伤势严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紧急手术后,马拉拉被转送到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这是英国最好的16家外科医院之一,运送和治疗费用全部由巴基斯坦政府承担。为了避免马拉拉遭到塔利班的再次报复,搭载马拉拉的车队一路上受到英国警方的严格保护。

在巴基斯坦各地,无数曾被塔利班气焰慑服、不敢公开表达不满的人开始大量涌上街头,高举马拉拉画像,点燃蜡烛,为她祈祷,大声呼喊着马拉拉曾孤身喊出的那些口号。在网络上,“我们都是马拉拉”的运动已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也应该勇敢起来。

遇袭前不久,她曾为新开设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增至两千兴奋不已,而如今已突破六万,且在不断增加中。3月,由美国纪录片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纪录片《女孩崛起》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马拉拉的事迹作为开头,马拉拉的事迹随之传遍全球,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马拉拉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这样的言语显示了超过她年龄的成熟。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马拉拉正在帮助改变世界,同时她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将马拉拉形容为“巴基斯坦之光”,还称“她令同胞引以为荣,她的成就无可比拟,全球少男和少女们应学习她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为争取人类尊严而努力,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实现性别平等及全民教育的征途上,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勇敢从不孤单,因为我们都是马拉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破坏爱情的是生活?
1955年生于台湾台北市,毕业于辅仁大学日文系,曾任职日商空运公司、时报周刊。曾出版几十本书,代表作品《男人终于说实话》《偷眼泪的天使》等。一对朋友离婚,对熟识的朋友,他们各自很客气、很君子地表示,一切出在生活,许多细节两人无法配合,久而久

0评论2024-01-2586

我是马拉拉
在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后没几天,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自传简体中文版即将出版。这本名为《我是马拉拉》的自传,由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还原了她的传奇经历。我来自一个午夜建立的国家。而我在

0评论2024-01-2589

父母爱情:两个人的“马拉松”
文藝男青年和女强人我爸和我妈是大学恋爱,在他们那个年代算是很稀有的一对比翼鸟。他们俩大二相识,大四在一起。那时我爸是学校里有名的男神,品学兼优,精通文史哲,拥有我这辈子大概都无法超越的学历——经济学博士。我妈呢,性格如火,当过她们大院的孩子

0评论2024-01-2484

坚持的意义
朋友喜欢长跑,这几年,随着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兴起,朋友经常自费去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长跑多年,朋友变得精瘦,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赘肉,原本轻微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也不见踪影。朋友最初的马拉松成绩是5个小时,后来慢慢减少至3个多小时,足足缩短了一

0评论2024-01-2471

奥运冠军之死
那一幕,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大家难以忘怀。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天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来自肯尼亚的22岁的选手塞缪尔·卡马乌·万吉鲁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是单独领跑,最终荣获冠军,并将奥运会最佳成绩提高了近3分钟。当奥委会主席罗

0评论2024-01-2463

不老的人生
认识一位老者——从年龄上看,确实应该叫“老者”,但从他整个人的状态来看,却和“老”一点都不沾边。虽然年过七十,他却活得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网上购物、手机支付这些功能他早就熟练掌握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很硬朗,“一

0评论2024-01-2448

无臂赛车手极速追梦
无论我们在人生的赛道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不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终有一日,再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会在时光的砥砺下变得触手可及。1987年,他出生于波兰。从小受哥哥影响,他渐渐迷上了赛车,梦想着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

0评论2024-01-2458

与珠峰对视
打小就熟悉一个数字:8844。那是地球的制高点,终年积雪,来自远古的寒意,无声地泛着白光,冲向天宇。高寒和冷白,是珠峰预留给这个星球的神奇密码,无数人穷尽一生,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以解密的名义,攀登高峰,征服自然。为什么要登珠穆朗玛峰?一

0评论2024-01-2457

失败离成功只差一百米
郭威对商业的接触,最早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他不满15岁,在新加坡上高中。由于学业紧,他不能玩游戏,却发现了魔兽世界中的商机,于是他就雇人打游戏赚金币,然后通过线下交易,硬是在不能打工的新加坡,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8年,郭威赴美

0评论2024-01-2454

马拉松“上瘾症”
马拉松“上瘾症”据说在现在企业家中,最流行的运动不是高尔夫,而是跑马拉松。我周围就有这么一群做企业的,几年前还挺着一个大肚腩,现在他们的身材苗条有型。这些跑马拉松的企业家中,最有名的人是万科总经理郁亮。5年前的“中年发福男”经过刻苦训练,现

0评论2024-01-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