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马拉松“上瘾症”

2024-01-24 12:29650

马拉松“上瘾症”

据说在现在企业家中,最流行的运动不是高尔夫,而是跑马拉松。我周围就有这么一群做企业的,几年前还挺着一个大肚腩,现在他们的身材苗条有型。

这些跑马拉松的企业家中,最有名的人是万科总经理郁亮。5年前的“中年发福男”经过刻苦训练,现在已经变成了身材瘦削的“型男”,马拉松成绩堪比专业运动员。现在的万科高管中,跑马拉松已经成了一种流行风潮,甚至网络上流行一篇文章,说那些能够带领团队跑马拉松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升迁。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喜欢马拉松?仅仅用“跟风”是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这些企业家都是非常理性的人,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是跟风起哄的粉丝。很多朋友确实很享受长跑的感觉,这种感觉甚至会让人上瘾。生理学的角度解释就是,长跑会让人体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两种激素会让人产生一种很快乐的感觉。

长跑的人都会有这种快乐感觉,但能够让人快乐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要用这种“折磨自己”的方法。除了让人有些上瘾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之外,还有什么是让企业家们跑起来停不下来的东西呢?除了生理上的原因之外,我觉得还可以从心理层面解释,那就是长跑给了他们很强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和做企业的满足感非常相似,甚至和人在整个职业生涯的满足感非常相似。

试想一下,一个人大学本科毕业时大约22——23岁,到他65岁退休,工作年限正好是42年多一点,和马拉松的距离42.195公里很接近。很多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都血气方刚充满干劲,但后来发现现实和理想相差甚远,开始怀疑自己的目标,对未来陷入迷茫和焦虑,只有那些坚韧不拔的人能够坚持下来,等熬过了最艰难的那个时间点之后,人的状态会越来越好,开始享受跑步这个过程。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哪怕这个起点只有1000米,也要悦纳自己。

2、不要一开始就设定很高的目标,每跑完一段距离都要给自己打气,自己又超越了自己。

3、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4、慢就是快,一开始不要太快,保持自己的心率不要高于140,这样可以跑得更久,那些一开始就快跑的人很难持久。

5、尊重自己身体的反馈,当自己觉得自己身体吃不消的时候不要死扛,休息一下等身体康复了再跑。

你从这5点感悟中能看到什么?应该不仅仅是跑步,而是做人、做事、做企业的道理。大道相通,人生和事业就是无数个马拉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破坏爱情的是生活?
1955年生于台湾台北市,毕业于辅仁大学日文系,曾任职日商空运公司、时报周刊。曾出版几十本书,代表作品《男人终于说实话》《偷眼泪的天使》等。一对朋友离婚,对熟识的朋友,他们各自很客气、很君子地表示,一切出在生活,许多细节两人无法配合,久而久

0评论2024-01-2598

父母爱情:两个人的“马拉松”
文藝男青年和女强人我爸和我妈是大学恋爱,在他们那个年代算是很稀有的一对比翼鸟。他们俩大二相识,大四在一起。那时我爸是学校里有名的男神,品学兼优,精通文史哲,拥有我这辈子大概都无法超越的学历——经济学博士。我妈呢,性格如火,当过她们大院的孩子

0评论2024-01-2493

坚持的意义
朋友喜欢长跑,这几年,随着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兴起,朋友经常自费去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长跑多年,朋友变得精瘦,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赘肉,原本轻微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也不见踪影。朋友最初的马拉松成绩是5个小时,后来慢慢减少至3个多小时,足足缩短了一

0评论2024-01-2474

奥运冠军之死
那一幕,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大家难以忘怀。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最后一天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来自肯尼亚的22岁的选手塞缪尔·卡马乌·万吉鲁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是单独领跑,最终荣获冠军,并将奥运会最佳成绩提高了近3分钟。当奥委会主席罗

0评论2024-01-2475

不老的人生
认识一位老者——从年龄上看,确实应该叫“老者”,但从他整个人的状态来看,却和“老”一点都不沾边。虽然年过七十,他却活得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网上购物、手机支付这些功能他早就熟练掌握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很硬朗,“一

0评论2024-01-2451

无臂赛车手极速追梦
无论我们在人生的赛道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不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终有一日,再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会在时光的砥砺下变得触手可及。1987年,他出生于波兰。从小受哥哥影响,他渐渐迷上了赛车,梦想着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

0评论2024-01-2472

失败离成功只差一百米
郭威对商业的接触,最早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他不满15岁,在新加坡上高中。由于学业紧,他不能玩游戏,却发现了魔兽世界中的商机,于是他就雇人打游戏赚金币,然后通过线下交易,硬是在不能打工的新加坡,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8年,郭威赴美

0评论2024-01-2458

奔跑吧,先生
奔跑吧,先生365天,每天一个马拉松,可行吗?对于32岁的英国人罗博·扬而言,还好吧,拥有“英国马拉松先生”称号的他有份体面的特种车辆工程师的工作,和未婚妻带着21个月大的儿子安静度日。忽一日,童年的苦涩泛起,催促他要用奔跑募捐,救助那些生

0评论2024-01-2475

婚姻是一场马拉松
星期天,天气很好,楣欢想和辛涛带着儿子出去走走,一家三口好久没有在一起活动了。没想到辛涛洗漱完了就着急出门,楣欢问他去哪儿,他说:“和哥们儿有事,你问那么多干吗?”说着便将楣欢一个人撂在了家里。这就是辛涛现在的状态,基本视楣欢如无物,不肯和

0评论2024-01-2351

智慧战胜对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

0评论2024-0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