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王光美优雅地离开

2024-01-25 01:46940

2006年10月13日凌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女士平静离世,享年85岁。亲属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摆设灵堂,低调接受吊唁。身边人士说,王光美9月已进入病危,最后时光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从生到死,这个红墙内外的方寸之地浓缩了她的一生。

拒绝了美国

陪刘少奇出访印尼时的高贵优雅,文革中被迫套上旗袍挂着乒乓球接受批斗的屈辱,倚在船舷一捧捧洒下刘少奇骨灰时的痛哭,这一幕幕历史场面如同烙印打入很多中国人心中。

王光美跌宕的人生总是和刘少奇连在一起。然而,她的一生中有过两段独立的时光,即学生时代和晚年岁月。而这两段属于她自己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一个旧官吏家庭,当时正值父亲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遂取此名。其父壬治昌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官至北洋政府农商部工商司长。母亲董洁如亦出生在富有的盐商家庭,受教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文革”中死于狱中。

王光美排行老七,下有四个妹妹。家庭中另外一个为人熟知的人物是六哥王光英,他后来成为“红色资本家”,并创办光大银行。

和有些革命领袖夫人不同,王光美接受过最好的学院教育,在理科方面尤为突出。高中时王光美就有“数学之王”的称号,后来考取了辅仁大学数理系并读至研究生。她是中国最早一批理学硕士。这位后来以革命政治为生的领袖夫人,晚年仍能记起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利用光学来测量距离》。

“我受‘读书救国论’的影响,准备抗日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学习原子物理,学成回国搞建设。”王光美晚年时说。她自称理想是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她的老师为她写了留学推荐信。“我最后一次上完他的课离开辅仁大学,没有向他辞行,等于不告而别。因为我离开辅仁不是去留学,而是准备去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当翻译,我不知道怎么同他讲。”

王光美英文纯熟,70岁时仍能阅读英文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然而,也正是这一特长,奠定了她一生的命运基调,将她一路送到了延安。

1946年,国共和谈成立军调部,因为她出色的英语,被地下党推荐担当翻译一职。和谈失败后,组织上要求王光美前往延安。也正在此间,王光美之前申请的两所学校寄来录取信。一个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学专业。“但那时我已经到了军调部,去不了了。”晚年的王光美简单地用一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20年后,在“去哪里”这个人生重要抉择上的一点点“犹豫”也成为她的罪行。王光美之女刘亭亭在接受杨澜采访时回忆,“文革”中看大字报,说母亲曾经在去延安和美国之间犹豫。当时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回家便质问母亲。王光美坦诚地说,“我是犹豫,我(拿的)是全额奖学金,而且是最好的学校,是我梦寐以求的要去读的博士。”

年轻的王光美最终拒绝了美国,拒绝了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可悲的是,20年后她却被冠上“美国特务”的罪名。

1946年8月,一架小飞机载着王光美飞赴革命之地延安。这次飞行,让她彻底远离了居里夫人的梦想,却让她走近另外一种生活,成为她未曾预料到的、一生悲欢跌宕的领袖夫人。

关于刘少奇的三个记忆

1963年11月,王光美作为第一夫人陪同刘少奇出访印尼。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携夫人出访,迄今都有标志意义。当时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给中印两国公众均留下深刻印象。

对王光美而言,这是一次诚惶诚恐的政治任务,之前她专门就服装和礼仪问题请教了宋庆龄。四年后,这一美好形象却被丑化后在清华上演。

和自己非常尊敬的首长结婚后,这位知识女性就开始以辅助料理丈夫的事务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王光美以自己温婉的性格给了刘少奇生命中最为安定的一段家庭生活。

若干回忆录都将他们描述为政治夫妻中美满的一对。他们常常两人一起散步,这让毛泽东非常羡慕;在中央内部舞会上,他们总是雷打不动地跳第一支曲和最后一支曲。王光美在日后的回忆中,常常提起的温情场面有三个: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开完会赶来的刘少奇亲了她一下;“文革”中在家等待批斗时,刘少奇帮她整理衣服;两人的最后一面,批斗间歇,在书房,“我就心疼他,给他点水喝,然后他喝了一杯水,真惨,就这些点滴的印象,难以磨灭。”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王光美访谈录》作者黄峥相信王光美和刘少奇之间存在坚贞的爱情。黄峥说,综观历史和文献,即使在刘少奇最困难的时刻,周同人包括一些亲属都来污蔑刘少奇,王光美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他任何坏话。今天,在王光美位于木樨地的住所,到处都是刘少奇的照片。

从1967年4月清华批斗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王光美即使在那样极端的气氛下,每一句回答仍充满着对抗、保留和智慧,执著捍卫自己的丈夫。“文革”初期,王光美曾问刘少奇,“为什么我们被捕绘得那么丑陋,可我们之间却没有怨言?”刘少奇回答:“因为相互信任。”

1967年,王光美以“美国中情局长期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走出公众视线,开始了12年隐秘的监牢生活。“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今天是上午、下午、阴天、晴天……那个监狱的床,是木炕,但是矮……我们常年都坐在那儿,不许动,也不许抬头看窗户。”

晚年一笑泯恩仇

“她穿着黑色的狱衣,花白头发已经过肩,但气质非常好。”翠明庄宾馆前员工李红仍然记得初见王光美的那一刻。

1979年,经历12年监牢生活的王光美出狱,被暂时安排至中组部招待所翠明庄。服务员李红被安排专门负责照顾王光美。“她的头发很长,我帮她理了发。她不断地说谢谢,特别和蔼。”

“过了一会儿,她的四个孩子们就来了,抱着就哭,看着那样,我也落泪。后来我也给亭亭理了发。”时隔27年,已经退休的李红仍记得,王光美的房间号是214。

公众再见王光美是她从河南省省长手中接过刘少奇骨灰,她长时间将脸依偎在骨灰盒上的样子,让所有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动容。

恢复名誉后,王光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却并不多言政治。她将晚年的大部分精力投入救助贫苦母亲的慈善工作,并在基金会资金短缺时,拍卖了母亲留下的古董。

黄峥说,王光美一直保有一种乐观宽容的大爱。恢复名誉后,她不太愿意再谈过去的遭遇,她喜欢向前看;她仍保持着和刘少奇前妻孩子们的友好来往,即使他们中有人在“文革”中深深地打击了刘少奇;她每年都去看望因刘少奇受牵连的时传祥家人;她把女儿孝敬她的美元总是源源不断地捐出去。

年轻时的王光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她说,我是“飞”到延安去的,没有和别人一样吃苦;她很长时间没有写入党申请书,是因为看罢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觉得自己离党员标准太远;她没有马上同意和刘少奇结婚,是觉得自己连党员都不是。

晚年的王光美仍在说,自己不应该享受这么高的待遇,这些待遇都是给刘少奇的。

2000年,《忠贞》(原名“开国元勋的夫人们”)剧组为王光美制作了长达70分钟的节目。制片人姚言说,在不开空调,紧闭窗户,4000瓦聚光灯的照射下,王光美坚持完成了四个小时的录制。回顾自己一生时,她在节目中感慨:一个人不经历坎坷,人生就不会丰富,对劳动人民的理解也不会深刻。

王光美和刘少奇育有一子三女,儿子刘源现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大女儿刘平平,美国营养学博士,曾任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二女儿刘亭亭,哈佛商学院毕业,目前从商;三女儿刘潇潇,定居海外。

1979年,王光美和她的儿女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她在回忆录中说,“这是10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人们认出了我,纷纷来同我握手、拥抱,有的同志拉着我的手失声痛哭……我眼含泪花,向人群深深鞠躬,高兴地说:我又和同志们在一起了,是人民解放了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林彪与五个女人的故事
林彪一生的五次婚恋在林彪的一生中,共经历过五次婚恋:初恋对象陆若冰婉转回绝,给少年傲慢的林彪当头一棒;对从小就订下"娃娃亲"的汪静宜,林彪中途变卦;"陕北一枝花"张梅生性活泼,林彪少言寡语,性格不和导致他们的姻缘以离婚告终;对最心动的孙维世

0评论2024-01-25164

揭秘:唯一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军中将
据萧克将军的回忆:“一九三五年六月在湘鄂西一次战斗中,我们俘虏了国民党部队一个名叫张振汉的纵队司令兼师长,按过去左倾路线那一套,早就把他枪毙了。一个月后,打破了‘围剿’,我兼任红军学校校长,请他担任了红军学校高级班的战术教员。张振汉随军行动

0评论2024-01-25130

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我军经7昼夜

0评论2024-01-25145

周恩来“斗酒”胡宗南
周恩来“斗酒”胡宗南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领——第八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为周恩来洗尘。胡宗南吩咐黄埔六期以上三十余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把周恩来灌醉。招待会在小雁塔举行,邓颖超因身体不适未能

0评论2024-01-2570

毛泽东过春节
1945年:请枣园人吃饭毛主席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主席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主席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堆了一桌。吃饭时礼堂里

0评论2024-01-2578

写作就是燃烧自己
在路遥去世23年后的这个春天,由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全国再次掀起了路遥热潮。几乎每天的微信上都有关于路遥写作及其生前点点滴滴事迹的连续介绍。作为路遥生前的好友,也是路遥最后一部创作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责任编辑,我想谈谈我所认识

0评论2024-01-2571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1陈嘉庚赠送两辆“福特”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和爱戴,专程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党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

0评论2024-01-24142

毛泽东延安时期的三个小故事
毛泽东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

0评论2024-01-2356

中共早期唯一外籍党员李敦白的传奇人生
1945年9月16日,李敦白被派往中国专门负责调查美军在当地的违法行为。后因不满国统区官员腐败与美军在中国的恶行而来到解放区,并从此脱离了美国军队。他在延安担任新华社总社的英语专家,负责翻译和修改稿件。1946年,他请李先念、王震作为自己的

0评论2024-01-2355

解放战争前事关中国命运的一次绝密飞行
1945年8月25日午后,一架美军运输机顺利降落在太行军区的长宁机场。消息传回延安,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看似平常的一次飞行,确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次战略空运。搭载这架飞机的21名乘客中,有3人后来成为共和

0评论2024-01-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