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毛泽东过春节

2024-01-25 02:47780

1945年:请枣园人吃饭

毛主席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主席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主席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堆了一桌。吃饭时礼堂里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毛主席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做客。自从毛主席说了这句话以后,每天清晨妇女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都收拾好了,就怕毛主席忽然来了,窑里不干净,慢待了他老人家。

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许多是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有不少人被打成了混进来的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这年春节毛主席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主席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然后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委屈的同志你们怎么办,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这个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

1947年:撤离延安

1947年春节后,胡宗南调动23万人马,分五路进攻延安。彭德怀获悉情报之后,忙派兵守卫延安机场,并且亲自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毛泽东回答了两句话:“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样子呢!”

一天黄昏,毛泽东同王震谈话,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犯到吴家枣园。王震忙说:“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周恩来也劝:“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毛泽东稳稳坐在椅子上,问:“机关和群众都撤完了吗?”“早撤光了。”好几个喉咙抢着回答。“嗯。”毛泽东满意地哼了一声,“好吧,吃饭!让我看看胡宗南的兵。”

彭老总回答:“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

1953年:畅游武汉

这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武汉度过的,权延赤的《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了其中的一段情形:1953年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他这时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到群众中去了,安全部门一再坚持,他不得不妥协,带着口罩,到人民群众中。那时群众见到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天天处处都可见到毛泽东肖像。

正是春节,春游的人不少,一个小孩竟然认出了戴着口罩的毛泽东,孩子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

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士们在里面围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潮动荡。到处都是人,拥来拥去,出透几身汗,终于拥挤下山,拥挤到江边,大家保护毛泽东登船。毛泽东摘下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掌声雷动,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罗瑞卿和杨奇清后来向政治局做了检查,说安全保卫没搞好。毛泽东毫无责怪的意思,稍稍带了一丝陶醉的语气说:“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1972年:主席春节还债

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他去上海找到章士钊,章随后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一共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又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五十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1976年:最后的除夕夜

1976年的春节,无论是气温还是现实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那个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住处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齐的路灯闪着微弱的亮光。

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

年夜饭是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主席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吞咽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饭后,我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着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通知了正在值班室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后,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家心里都明白,主席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带领苦难的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听到的最后一次“炮声”。这个爆竹是他为工作人员放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鼓励我们去除旧迎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毛泽东一生中最伤心的15次流泪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毛泽东一生叱咤风云、雄才大略,总是以坚强、刚毅、勇敢、伟岸的形象出现,很少见到他有痛哭失态的场面,但那只是因为还没到真正让他伤心的时候。毛泽东一生其实也曾哭过多次的,因为他亦是一个感情丰富、具有爱

0评论2024-01-2569

新媳妇“过门”
文革期间我亲见过革命化的新媳妇“过门”。老贫农刘庆菊大娘的二小子邓志红娶媳妇的事一传开,人们都说向阳生产队搞的婚礼特别,紧跟形势是一次革命化的无产阶级婚礼。新媳妇过门这一天,按照刘庆菊大娘预先和新媳妇娘家达成的“协议”,新媳妇进门带的不是嫁

0评论2024-01-2497

推销有术
上个月报社交个给区域的发行任务又没有完成,还丢失了不少的客户,区域经理总在想办法来开发新客户来填补空穴。如果这个月继续完不成任务,可不是罚款那么简单了!这天,区域经理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尊镀金的毛主席塑像,他对各位站组长说道:“这个月能否完成公

0评论2024-01-2474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1陈嘉庚赠送两辆“福特”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和爱戴,专程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党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

0评论2024-01-24142

受人崇拜的军时代
每当我想起那个令我激情燃烧的军帽军挎军装军歌的军时代时,总犹如品尝着一杯陈年老酒,常常让我沉醉其中。电影《闪闪的红星》点燃了我儿时对红五星的爱。当时,我之所以去看连场的《闪闪的红星》电影,就是专门去看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一个真正的

0评论2024-01-2452

狗日的十三岁
那天傍晚,一片片云被夕阳照得深红,潦草地飘在天空。老幺不知道今天他老子会用什么揍他,怯怯地在田埂上走着,像个娇滴滴的小媳妇生怕踩到了屎。老幺背着破书包,拉链坏了,张着个巨大的嘴巴,里面却是空空如也,书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管他呢,老幺从来都不

0评论2024-01-2445

毛泽东延安时期的三个小故事
毛泽东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

0评论2024-01-2356

彭德怀被开国少将当众打耳光内情
1967年在北京军区批斗场,彭德怀被打伤背;在北京卫戍区批斗中,曾受过彭德怀批评的高级将领李钟奇,冲上去打彭德怀一记耳光。1967年7月,“无产阶级革命派”在全中国“全面夺权”,掀起“大揭发、大批判、大斗争”高潮。《人民日报》号召“革命派”

0评论2024-01-2382

林彪称手下能抵十万兵的大将是谁
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中,苏静将军算是名气比较小的一位,开国中将中,搞纯政工工作出身的,很少,要知道当时很多四大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军长,都只授衔少将(如贺晋年、丁盛、钟伟等),而苏静的简历中,建国前最高也只做到了东野情报处处长,从红一军团

0评论2024-01-2340

1976年毛主席追悼大会现场三千多人昏厥
伟大领袖毛泽东已逝世40周年。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吊唁期间,一万五千多人在吊唁大厅内外出现病状,体现出中国民众对最高领袖去世的悲恸程度。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1976年是转变中国历史的一年,但也是不幸和悲痛的一年。这一年,周恩来、朱

0评论2024-0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