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杜宪、薛飞:离开《新闻联播》的那些日子

2024-01-25 01:143260

1982年,杜宪和薛飞一同入职央视,10年后又同时离开,投身商海,而今又都隐居大学校园,他们的人生轨迹看上去几近相同,但每个人又有自己不同的波段和频率。“皓月”和“天蚕”分别是杜宪和薛飞离开《新闻联播》后用过的笔名,意味深长,暗暗指向他们的人生。

起点

薛飞和杜宪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77级播音班的同学,也是“文革”结束后北广统招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北广只恢复了新闻系的招生,共设播音、编采和摄影3个专业。每个专业一个班,3个班加起来刚好108人。

在此之前,薛飞是一名因为不愿上山下乡而在家躲了一年多的高中毕业生,杜宪是北京人民轴承厂的一名食堂工人,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轨道。

薛飞的父亲是总政歌舞团的一名职业舞蹈演员,后来又担任舞蹈编导。受家庭环境影响,薛飞从小就热爱文艺,高中毕业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考取部队下属的一些话剧团体,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16岁就参加工作的杜宪,在工厂的大食堂里一待就是7年,蒸馒头、烙饼、煮菜、卖饭,什么都干过。年轻、端庄、人缘好、办事利索,是她那时留给人们的印象,以至每次卖饭,她的窗口前都会排起一支长队。她几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这个拥有一千多人的大工厂。

突然恢复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薛飞记得他们那一级学生年龄差距特别大,最小的是应届生,比他小两岁,最大的要比他大6岁,甚至有人还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来上学。杜宪比薛飞大4岁,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

当时正值中国电视事业起步时。央视只有一个频道,每天从下午6点半开播,晚上10点多结束,节目类型偏文艺,直到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问世后,内容才渐趋多元。薛飞和他的同学们几乎都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作最理想的归宿,很少有人会想到毕业后去电视台工作。

富有戏剧性的是,这一届毕业生最终没有一个人进入中央广播电台播音部。薛飞认为这与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毕业生整体被轻视有关,一些招聘单位觉得十年动乱期间人才基本损失殆尽,重返教坛的老师少有实践经验,带出的学生可想而知。

“这个状况从78级之后就迅速改变了,因为他们发现该专业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很厉害,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先的想法是有失公允的。”薛飞回忆。

1982年,大学毕业后的薛飞和杜宪一同选中了前来招人的中央电视台。进入央视之初,两人即开始承担《新闻联播》20分钟的国内新闻录制工作。后来随着老一代播音员赵忠祥、刘佳、吕大渝等人淡出一线,薛飞和杜宪开始挑起了《新闻联播》的大梁。

1980年代是薛飞和杜宪人生中最为耀眼的时期。借助《新闻联播》,他们成了“文革”后最早的一批大众偶像。

薛飞和杜宪的播音生涯同时结束于1980年代末。两人不再担任出镜主播后,杜宪被调到了经济部当编辑,薛飞则被调到专题部《神州风采》节目组做纪录片。为了便于工作,两人都起了一个笔名,杜宪叫“皓月”,薛飞叫“白墨”。

下海

Tata是距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66公里的一个小城,仅有3万人口,宁静,安逸,按匈牙利的发音,薛飞称之为“陶陶”。这里是他新生活开始的地方。

1990年代初,随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大批中国人涌入当时与中国互免签证的匈牙利,以求在该国经济转轨之际,大捞一笔。这也便是当时流行歌曲中唱到的“北京的倒爷震东欧”。

薛飞回忆,当时每周都有两列从北京开出的国际列车将一批批中国人连同他们携带的货物,经莫斯科转到匈牙利。最后涌入的中国人太多,匈牙利政府不得不临时做出决定:封闭边防,禁止中国人入境。

薛飞的妻子及其家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很早就在陶陶开了一个中餐馆。后来,薛飞在国内的几个朋友通过追加投资也加入了进来,共同注册了公司,以便做大宗贸易。薛飞赶赴匈牙利时,正值公司各种矛盾丛生。一边是家人,一边是朋友,毫无商业经验的他很难维持平衡,不久也陷入了矛盾的漩涡。最终,饭馆被关闭,朋友撤股,落在薛飞及其家人身上的是一大笔债务。

最困难的时候,薛飞带着家人一起在“陶陶”的集贸市场上辛苦地练摊。曾经的“国家喉舌”,这时不得不为生计发出个体户的吆喝。

“第一声叫喊实在不易,它所冲破的不仅仅是我心理上的防线,而是将全部的虚荣心彻底打碎,使我重又走上了一条实实在在的生活之路。”薛飞说。

通过练摊、开商店等艰苦创业,薛飞的手头宽裕了起来,他和家人一起在陶陶小城建了一座占地约700多平方米的别墅。摆脱了生计之忧的薛飞开始关注他更感兴趣的文化事业。他认为无论从电视市场还是文化道义讲,自己都应该拍出一部旅匈华人的电视剧来。

一部名为《多瑙河·黄太阳》的20集电视连续剧由此诞生。薛飞对这部电视剧的期望值很高,从筹资到拍摄再到最后的剪辑,他全程参与。出于市场考虑,他还邀请了陈宝国等明星加入。当时类似的电视剧题材还有《上海人在东京》和《别了,莫斯科》,卖得也都不错。

这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薛飞至今都很严重的烟瘾便是在那时候犯下的:“一根接着一根,每天从早到晚都停不下来。”

拍摄电视剧惨败后,薛飞决定回国发展。他把教育培训当成了再出发的起点。最初,他只是利用自己在播音主持方面的特长,纯粹地做技能和职业培训。但随着市场转向,他意识到人们对学历的看重,开始和学校合作。现在的薛飞,是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讲座教授。

2000年,就在薛飞回国前后,杜宪受凤凰卫视之邀,重返荧屏,担任《只有一个地球》、《穿越风沙线》、《寻找远去的家园》、《永远的三峡》等专题片主持。然而两年后,她再次从公众视野消失。直到2013年,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杜宪回到母校授课的照片,外界才知道她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回归

和20多年前每晚在万众瞩目的电视上为国家播音不同,现在的薛飞和杜宪更多地在校园一隅默默为自己发声。栖身大学校园,使他们身上多了几分传承的意味。

薛飞的老朋友张宝瑞告诉记者,这些年薛飞其实有很多机会重返电视台,他都拒绝了。

教书之余,摄影、书法、朗诵等都是薛飞的爱好。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他以“天蚕”为名朗诵的作品。

在学生隋伟凌眼里,薛飞在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一方面他很“酷”,“似乎没有什么拘束他的灵魂和思想,想去哪儿了就会去,想干点什么就会去做”;另一面,他又很随和,“就像一个邻家大伯,跟你有什么聊什么,讲一个笑话给他听他能笑上半天,有时候自己也会说个冷笑话,同学们其实都听过了,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薛老师自个儿却笑了起来。十分的亲切,让你都不好意思不认真听他的课”。

现在的杜宪也一样埋首课堂,低调、沉默。以前,人们提到陈道明时,会说他是杜宪的丈夫;现在,刚好反了过来,而杜宪似乎也乐意隐藏在陈道明的光环背后,如同那些流失的岁月,寂静无声。

除却一些八卦新闻,能搜索到的媒体最近一次对杜宪的公开报道,是2007年她与清华大学签署“杜庆华奖学金”协议。杜庆华是杜宪的父亲,也是中国著名力学教育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宪遵从父亲遗嘱,以父亲所获“何梁何利奖”为基础,首次筹款55万元人民币,设立清华大学“杜庆华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去年,陈道明的影迷聚集地“明阁”转发了一段杜宪寄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的短片,这是近些年来杜宪少有的一段公开视频。镜头前的杜宪恬淡从容,一身素色衣服,外加一头烫得略卷的短发,让她在一如既往保持着不变本色的同时,多了几分时代赋予她的优雅。

虽然远离公众视野多年,但薛飞和杜宪并没有被时光湮没,任何一丁点儿关于他们的动态,最后都会成为新闻。偶尔还有人在网络上贴出自己与他们中某个人的合影,以表达某种情怀。

对于往事两人则都刻意不提。两年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传媒记忆”书系,曾邀请广院77级播音班全班同学撰文。负责此书的该社编辑赵丽华在博客中透露,全班学生的回忆稿件中,薛飞和杜宪的文章显得别具一格:薛飞全文不着一字,内文共3行,以问号和感叹号为主,逐渐加强,题目同样是一串标点符号;杜宪则写得很长、很认真,但也仅仅是回忆了自己后来在凤凰卫视工作时一次采访途中的落水经历,以及濒临死亡的那种生命体验。赵丽华告诉记者,出于多种考虑,这本书后来是内部印刷的,没有公开发行。

私下里,薛飞和杜宪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几年前他跟我说,他跟杜宪一个礼拜见好几次面。”张宝瑞转述。正直,善良,行事低调,不爱说话,也不爱聊往事,喜欢抽烟——这是薛飞给他留下的多年不变的印象。

除此之外,张宝瑞最大的一个感觉是这些年薛飞苍老了很多:“他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是一个英俊小生的形象,现在是一个非常沧桑的中年人了,身上有很多岁月的痕迹,受苦的痕迹,但是他很坚强。”

张宝瑞曾到薛飞家里去过。那是位于北京东四的一座老旧的大杂院,里面住了很多人。薛飞的家静守一角,面积不大,布置得很典雅。屋子中有两样东西让张宝瑞记忆犹新,一是带有佛教色彩的装饰和摆设,还有就是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照片,是薛飞跟同学们的合影,其中有杜宪——那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年代,如今被微缩、封存在像纸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真爱不失约
凯蒂和萨列里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过整个欧洲。凯蒂是老矿工的女儿,在矿区的洗衣房工作,萨列里是一个出色的井下采掘工。每天,萨列里收工后从井下上来,总会看见凯蒂娇美的身姿穿梭在木棍搭建的一排又一排晾衣架之间,在晚霞的映衬下,像跳动的音符。经过两年

0评论2024-01-2469

好个匈牙利恽晓萍
有人说,说我的博客里充斥着自恋;我说,凡是写博客的都自恋。因此我的这篇稿件如果开罪了谁,那可不是我的初衷。话说恽晓萍一向都是在乎我的,这可以从她见面就要与我杠上的做派中略知一斑。这不,2月21日我们原江苏师院附中初二(3)班的同学在沧浪亭、

0评论2024-01-2233

梦想皆有神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大头”,他也确实名副其实。9岁之前,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学校里获得一枚玩具螺丝之外,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是地

0评论2024-01-2243

宽容能救赎心灵?
一个匈牙利的骑士,被一个土耳其的高级军官俘获了。这个军官把他和牛套在一起犁田,而且用鞭子赶着他工作。他所受到的侮辱和痛苦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因为那个土耳其军官所要求的赎金是难以想象的高,这位匈牙利骑士的妻子变卖了她所有的金银首饰,典当出去

0评论2024-01-2151

我和中国,不曾相忘
五年前的冬天,我坐火车来北京,在清华大学最老的建筑清华学堂里接受自主招生的面试。面试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冷,呼出的白气依稀可见,我却从内往外冒着燥热之气,燥热是因为觉得自己面试的效果并不好。高三的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

0评论2024-01-2165

极致的爱
极致的爱永远和死有关。 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一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杜普雷演奏的大提琴曲,当时他并不知道演奏者是谁,但他说:像这样演奏,肯定活不长久。 看过杜普雷拉大提琴的照片和传记电影里的演奏镜头,很男性的姿势,

0评论2024-01-2049

诺贝尔的爱情故事
诺贝尔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一生未婚的诺贝尔也曾有过三次短暂的爱情生活,但都以悲剧而结束,他倾心的3位女性一个早逝,一个有情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

0评论2024-01-1950

诺贝尔:纵有千金难买情
诺贝尔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厌恶暴力与战争。却成了现代炸药之父。一生富有,却是个流浪汉,没有固定住所。他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他的家。他对自己的评价为:“最大的优点:保持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

0评论2024-01-1842

索罗斯:活着是第一要务
我的人生理念的形成深受个人经历影响。我的个性成长期是在1944年德国占领匈牙利时。那时我还不到14岁,突然之间,只因是犹太人就要面对被驱逐和被杀害的可能。幸亏父亲对这一动荡早有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父亲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自愿参加

0评论2024-01-1848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这个名字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是无人不知的。他以他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而闻名,被誉为数学奇才和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于1903年12月28日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富裕家庭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他在13岁

0评论2024-0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