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2024-01-25 00:46710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财富档案

松下幸之助是世界著名电器财团“松下”电器的创始者,他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备受世人重视,享誉全球,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其照片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帕斯卡尔和哈佛商学院教授阿索斯在他们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赞誉松下幸之助是世界级的企业管理天才。

企业类型

电子业。

成长记录

当人类的生活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增加了各式各样的电器,在享受着这些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带来的便利时,也许,人们会问,全世界最大的电器制造商是谁?经过各方面专家和机构的调查研究,这个答案出来了,原来就是闻名全世界的松下电器公司。的确,提起“松下”这个牌子,人们是如雷贯耳的,电视上、广告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而它的创始者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就是松下幸之助——一个瘦削却有着巨大力量的人,日本的“经营之神”。

从“学徒”到“老板”

古诗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个成大事的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常人所知的辛酸,他们的成功都是付出了极其辛苦的代价而得到的。松下幸之助也是这样,他从9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做工生涯。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在松下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境的窘困,兄姐一个个夭折,而父亲又欠了许多债,于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就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大阪,开始了个人独立生活的历程。刚到大阪时,松下在一家火盆店开始了学徒生涯。

松下的名份是学徒兼看小孩。在家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帮别人打打杂并不感到辛苦,可是心里的寂寞却使他受不了。晚上就寝后就会想起母亲,哭个不停。最初的四五天都是如此,待久了以后,偶尔想起来还是会哭,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一年之后火盆店关门,店主介绍松下到“五代自行车”店工作,不幸的是,1906年,松下的父亲这一年也因病去世了,他成了家里惟一的男子汉,必须担负起养家123456口的重任。

幸运的是,新老板一家对他很好,他们教会了他许多作为商人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渐渐地,松下长大了,是在自行车店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他职?在这时,松下表现出他的长远目光和才智。当时,自行车行业虽然比较兴旺,但是随着自行车的普及,利润已经越来越薄了,而电气行业是新兴的,如果自己转入这行,必然大有作为。

1910年,年轻的松下毅然辞去了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练习工。这个工作看似低微、不起眼,却改变了松下的一生,从此他的一生便与这个行业无法分开了。

做练习工是辛苦也是有意思的,每天都要推着装满工具和材料的手推车走街串巷,给老百姓装配电线和安置电灯。在热情为别人服务的同时,松下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在这时候,松下深感自己的知识太欠缺了,于是主动上了夜间大学。但是这种白天上班、夜间上学的做法实在很辛苦,而松下的身体又一向不好,所以没能坚持下来。这时的松下已经由于工作出色,被提拔为检验员了。

一般人要是在22岁时当上检验员,就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也可以心满意足、安安稳稳地过着小职员的舒适生活。一般人安稳的人生是人生,松下积极进取的人生也是人生,主要在于选择。松下不满足于舒适的生活,他想改变自己,过一种更有干劲、更有活力的生活。同时,聪明的他这时已经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灯插座,他想靠自己的技术,靠自己办的企业过活,而不是做别人的员工,依靠工资生活。

1917年6月20日,公司挽留无效,批准了他的辞职。

艰难中的崛起

辞职后的松下面临的问题很多,办自己的企业,谈何容易?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厂房,这些问题倒还是其次的,他们亲自动手,土法上马,倒也克服了一些难关。

最难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松下发明的那个新插座,其他方面都解决了,就是外壳的材料问题,大家一筹莫展。松下等人都知道那是一种合成材料,其成份大概是沥青、石绵、滑石粉一类东西,但究竟是何比例、怎样合成,就一窍不通了。

今天,这类的合成品随处可见,不再是什么新鲜东西,其配方和合成技术也大多进入了公用领域。可在当时,那是一种新型行业,不用说许多技术工艺还处在摸索阶段,就是已有的资料也被发明者视为绝对机密的技术资料,秘而不宣。

但松下没有退却,他认为“不懂有不懂的好处”。

因为,不那么了解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敢于试验,敢于往前闯。

松下和几个合作者反复实验,找回一些生产此产品的厂家的材料加以分析,但还是不能合成。幸运的是,这时候有个旧同事出现了,他知道这种技术,终于1917年11月,松下生产出这种改良灯插座。

生产出来了,怎么推向市场呢?推销商一个都不认识,松下只好派人试探性地到各地推销,连续10天,只赚了10元钱,每天最多卖出一个灯插座,连本钱都没有捞回来。不要说再搞革新了,大家的生计也都有了问题。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拖家带口的人,薪水多少倒不要紧,可是总得有饭吃呀。

没有具体计划,没有资金,也没有薪水的保证,松下的合作者深感为难。虽说他们很愿意和松下一起干下去,但面对此种情形,他们很无奈,只能另找工作谋生,暂时与松下分手。这样一来剩下的就只有松下的妻子、内弟和松下三个人了。

此时,松下曾有过另做其他生意的打算,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念头,坚持近来的事业计划。他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种努力,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于这项工作,松下内心深处觉得前途无量,深具信心。这种在深陷的谷地不只是看到黑黑的峭壁,而且更看到峭壁上面的坦途的信念,正是松下此次、也是以后无数次闯过难关的支柱和动力所在,是松下走向成功和辉煌的良好素质所在。

正是依靠这种信念,在两个伙伴离开以后,松下的小作坊就只剩下了三人,松下没有泄气,夫妻二人再加内弟井植岁男,胼手胝足,辛辛苦苦地操劳着。而在山穷水尽、无饭可吃的时候,松下就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饰等等送进当铺。

55年以后的一天,已经功成名就的松下偶然从住宅的仓库里保存的一包旧文书中,发现一本年轻时典当衣物的账册,依据账面上的记载,从1917年4月13日到1918年8月止,共有十几次将他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送进当铺。这一本账册,把松下当时生活之困窘、事业之艰难,生动地记录下来。

他们的坚持没有白费,终于在12月初的时候,机会来了,有个电器厂需要一种电风扇底座,材料与灯壳一样,松下接下了这个订单,赚得了平生的第一个80元。1918年,经过改进的新灯插座得到了市场的承认,价廉物美带来的是滚滚财源。

正如在一开始,松下不愿意做个平凡的职员,同样,成功后的松下也不会固步自封,在保持老产品畅销的同时,他又在想新的发明了。在市场调查中发现,松下敏锐地发现:虽然自行车已经广泛应用,但夜间骑车照明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果能发明用干电池为能量的车灯,肯定能够取代以往的蜡烛、煤油灯,不出所料,“炮弹型车灯”顺利进入市场,大获成功。

以后的日子里,松下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占领各种领域。

在“一战”萧条的岁月里,他开发发射式电炉、电熨斗、新型收音机等等。“二战”之后,他生产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更是带来了空前的利润。

挫折中的奋起

松下企业的路走得并不是很平坦。多少次已经进入绝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松下电器,能够在今天依然这么壮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战之后,由于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对日本进行接管。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一些大公司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松下被要求辞职。

最后由于员工们的大力请愿,松下的位置被保留了。但是企业的境遇却是极其糟糕的,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都发不出来。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都辞职了,松下的个人生活都入不敷出,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这是全行业的不景气,但松下并不气馁。他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法子是停产减员。松下以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减员则大可不必。如果担心浪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做: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怠忽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

1949年2月,美方逐渐改变对日政策,日本经济略有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许多的磨难,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过去多了些沉着、冷静和谦逊。松下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业,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当成业界的小字辈;也不把松下电器当成是一个“小巨人”,而是当成刚起步的新企业。当然,松下并不是鄙薄自己和松下电器,而是站在世界企业界的立场审视、评价自己和松下电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已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

1951年1月,他在新年经营方针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我们的公司从33年前创办至今,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开幕。”

松下电器在战后的腾飞以及长期高度发展,这种“重新开业”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浪巅。由于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利而怨声载道,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经销商大量流失的严重局面,松下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每天按时上班,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这就是松下: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永远的追梦

松下深知,公司不是他一人所能支撑的,他特别重视发挥所属员工的智慧,并因人而异地巧妙地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穷70余年功力而悟出的至理名言。

的确,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人才,利用人才。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松下就正是将用人之道发挥到妙于毫巅的高超艺术家。

松下还说:“经营者的重大责任之一,就是让员工拥有梦想,并指出努力的目标;否则,就没有资格当老板。”而松下给员工的梦想,就是公司的短、中、长期规划,就是公司未来的美景,就是员工的美好前途,甚至是富裕、文明的整个社会。

世人尽知,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个富有机心的老板,他为人真诚坦率、正直无私。

他能让员工拥有梦想,并不是出于任何机心,他确确实实是想让员工生活得好一些;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回报,又是尽人皆知的了。

他的用人、他的经营、他的人格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所以,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他的企业经营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他的经营智能与人格风范,早已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成功秘诀

12岁涉足商界,养成了好学习惯。

预见并抓住了20世纪家电科技大发展的机遇。

深谙用人之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松下幸之助那神一样的老婆
她没什么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选择了一段看似平凡的婚姻,但这段婚姻造就了一个世界500强的总裁。这位神一样的妻子就是松下电器的总裁夫人,松下梅野。松下梅野过上了几乎每个女人都想过的生活:丈夫事业有成,女儿优雅有才,婚姻充满信任。作为日本“

0评论2024-01-2566

三洋之魂——井植薰
三洋之魂——井植薰财富档案创建于1950年的三洋公司经过50年的发展,三洋目前已经是一家拥有4500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1家分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近年来,年销售总额均超出15000亿日元(约110亿美元,产品畅销世

0评论2024-01-2562

家电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是世界瞩目的超级企业家,赢得了多方面的赞誉和奖励。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等分别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日本天皇先后为他颁发过:“绀绶褒章”、“二等旭日重光勋章”、“一等瑞宝勋章”及“一等旭月大绶勋章”。荷兰女王授予他“经济合作友好

0评论2024-01-2471

经营之神松下
经营之神松下松下幸之助是举世闻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从一个3人的小作坊起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5万人的世界电器之王。在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倒闭,而他却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从

0评论2024-01-2482

没有吃完的牛排
没有吃完的牛排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

0评论2024-01-2466

松下为何不说“不”
松下为何不说“不”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

0评论2024-01-2463

松下公司的招聘题——利用好手中可以利用的
松下公司的招聘题——利用好手中可以利用的条件故事精粹松下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电器公司,员工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公司。有一年,松下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女职员,一时应聘者如云。经过一番比拼,安娜、杨子、鲍波三人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

0评论2024-01-2468

一万日元
一万日元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年轻人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薪水

0评论2024-01-2465

当你一心想着薪水时
在工作中,有的人认为,薪水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给钱多,我就多干;给钱少,我就少干。他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薪水,不会自觉做事。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问一个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000元钱,你应该做多少事情?”员工回答:“你给我100

0评论2024-01-2454

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短”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他不仅在经营上有其“神乎其神”的一面,在用人上更有异乎常人的“独特之处”。一天,松下幸之助去下属的一家加工厂考察,正赶上厂长要开除一名叫中尾哲二郎的工人。松下幸之助问厂长:“中尾

0评论2024-01-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