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捉老鳖尾与敲鳖

2024-01-24 22:45700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华民国的三十一年闹旱荒,叶县的任店冈上有一位袁员外,为人吝啬。号称老鳖尾。

这一年自从种上晚秋以后,真是天天刮风,天天出太阳,旱得大地裂缝,禾苗枯焦,池干溪涸,甚至于十井九眼断水。特别是任店冈上更是闹水荒。

尤其是袁员外家,家大业大,不仅饮水吃紧,晚上为了防火,还得备八口大敞口天缸的水。整天派出两个打短工的跑到十里远的澧河担水供应。所谓短工,就是一天一结账,随时雇用。

奇怪的是,不管两个短工如何卖力,采用什么办法运水,尽管到晚上储备了满满八缸的饮水,但到了第二天早上,这八缸水总是滴水不留,不翼而飞。还得起五更从新担水做饭。出力,这切不说,还受袁员外的责骂,另外还要扣除头一天八缸四十担的工钱。你说,袁员外抠不抠?

这天下午,两个担水的短工又担了四十挑水,把八个天缸打满了。夜间,他俩憋了一肚子气,一商量,决定隐藏在附近,窥探水蒸发的原因。

一更天,院子里人多,没有什么异常现象。二更天了,各个住房仍有零星的灯火,院内仍不见动静。等到三更天的梆子响了,亦然寂静无声。两个短工失望了,就是准备回房睡觉时,突然,东南角响起了一股风声。他俩机警地伸头一看,见一只火鏊子一样大的老鳖,乘风声爬到了八口缸边。前爪直扒缸沿,伸头四处张望,见夜阑人静,就自东往西,跳入缸内,伸头摆尾,摇曳舒爪,时而抬头望月,时而低头饮水;时而翻筋头、打车轮,时而上下跳动、四肢击水。一缸水顷刻弄得一干二净。直至八缸水糟蹋完了,才摇头晃脑地又伴随着一阵风声原路而去。两个短工尾追到村外,发现那只鳖径向素有老鳖潭之称的西大坑爬走。据说里面有个鳖精。可能是因坑旱干了,才到这里抢水喝。他俩知道了原委,就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天没亮。袁员外就站在这两个短工门口,边骂、边吼着让他们赶快起床挑水。

他俩忍气吞声地去澧河打了两担水。袁员外又让柜上扣发他们昨晚四十担水的工钱。两位短工无奈地把前天晚上暗地窥探到的情况向他述说了一遍,想不让扣发工钱。

袁员外冷笑地说:“别编瞎话骗我了,没门儿!今天晚上,我陪你们窥探,倘若是假的,我加倍罚你们!”

二位短工说:“好!那咱们就打个赌,是假的,我兄弟俩,任你打骂任你罚。不过,掌柜的,倘若是真的怎么办?”

袁员外嗤之以鼻地说:“如果是真的,我扣发你们多少担水的工钱,全部吐出来,还给您。”

双方议定,当日无话,照常运作。

这天晚上更深夜静时,袁员外和二位短工悄无声息地潜伏于防火的天缸附近,待到三更天过后,果然又是一阵阴风响起,那只鳖精就爬上了缸沿儿,得意忘形地玩水,瞬间,四缸水已经挥霍一空。

甲短工低声地说:“员外,你看见了吧,是这只王八所为,你应该兑现你的诺言,把近三天扣发我们的工钱吐出来,退还给俺吧!”

袁员外却反口说:“那是鳖精喝了你们担的水,又不是我喝的,凭什么退给你们?有本事,让鳖精把缸里再吐满水,我自然退还工钱。”

二位短工一听,怒火上升,甲短工顺手抄起身边的一根木杠,向乙短工睇了个眼神,二人“嗖!”地跃起,直扑鳖精。那老鳖见有人来,躲闪不及,便趴在缸内,将头缩回壳内,一动不动。甲短工一手按着鳖盖,一手举棒痛打,谁知,越敲,头越往里面缩,仍然不伸出头来。

乙短工说:“不怕王八不伸出头来。我有办法。哥,你只管敲鳖盖,我捉他鳖尾,抠它的软甲,看它吐水不吐水!”

说吧,乙短工用左手死死的抠住鳖的软甲,右手把老鳖尾紧紧捉着,用力往外拽,经过一阵痛打、拽尾,那鳖精只好伸出头来,乖乖地往缸内吐水。

等到吐第三缸的时候,袁员外为鳖精求情说:“二位不要再敲鳖盖了,因为我姓袁,它能到我家寻水玩,那是俺的好兆头啊!求求你们放了它吧。”

二位短工说:“那可不行,他喝了俺的血汗钱,就得敲它的鳖盖,捉它的老鳖尾!不然,它说话不算数。想叫放它,除非把这三天的水吐出来完!”说着又敲起鳖盖,捉起了鳖尾。

袁员外只好跑回房去,取了银子,如数退还了扣发的工钱。二短工才放了那个鳖精。

第二天,这个怪异的事不翼而飞传开了。从此,人们就把治服吝啬的人,叫做“敲鳖”、“捉老鳖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万银鞋
谢老万人如其名,闯关东三年,挣了上万两银子,打道回府时,他把银子换成了银票,用油布包了,缝在鞋里,然后领着脚夫牟大牛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往老家走。谢老万毕竟年纪大了,在路上染了风寒,在客栈住了几天,吃了几副药,就是不见好。眼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0评论2024-01-2460

王小贵智斗铁公鸡
明朝永乐年间,黄庄大洼深处有一个解家湾子村。村上有一个庄稼财主,叫解共起,他为人十分吝啬,常常昧着良心压榨长工,所以人们都不叫他解共起,叫他“铁公鸡”。铁公鸡家有庄田几百亩,宅院四层,骡马成群,长工、短活长年不断,富得流油,是大洼最有钱的财

0评论2024-01-2337

五分钱地主
从前,山东济宁一个村子里,有个姓曹的地主叫曹三金。曹三金家大业大,但日子过得很节俭,一个破底的茶杯,他都能用上好几年不舍得换。那年秋天,老天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村子变成了鱼塘,用土挑成的毛坯房被水泡得摇摇欲坠,村民们都不得不往县城逃难。这

0评论2024-01-2350

送生意
古时候,村里有个人叫冯大全,心眼很小,家里日子明明过得挺滋润,偏偏还见不得别人挣钱,一看到就眼红,想方设法也要抢过来。这天早上,冯大全到村外溜达,见同村的张小狗推着一车芦苇回来,就问他弄这么多芦苇干吗。张小狗说,他想编几套苇笆,卖给盖房的人

0评论2024-01-2327

洋短工
小龚出身本地农村,是个在校大学生,主修的是荷兰语,现在趁放暑假,在旅行社打工。这天,巧事来了,小龚接待了一个老外,竟然是荷兰人,他叫范斯特,是个乡下老头,种了一辈子地,挤了一辈子牛奶。去年老伴过世,为了缓解自己的哀伤心绪,他把农场交给儿子打

0评论2024-01-2242

员外打赌
古时候,一个县城里有个王员外,是个远近闻名的富户。最近,县里来了个新县令,想着法儿地圈钱。他把包括王员外在内的富户全都召集到府衙,说这满县没有个文雅之所,他想募集些银两,建个吟诗作画的地方,请富户们多出一些。王员外早就猜出了县令的真心思,他

0评论2024-01-2137

一觉还乡
我们村有个叫张广才的人,年轻时家里很穷,父亲早故,与寡母相依为命。1963年农历五月初,张广才和杨武等四个年轻人结伴去抚宁县台头营镇打短工。台头营附近做生意的人多,很多人家都到市上雇短工。为了节省几个钱,四个人不住店,晚上就睡在西关外的一座

0评论2024-01-2066

妙用嘴皮子
话说晋冀交界处有一城,距城不远有个张家庄,这张家庄有三个年纪相仿的后生,分别唤做张进、黄风、马灵,皆是家境贫寒之子,自幼在一起嬉戏,撒尿和泥,上树掏雀,相处甚是融洽。及长十一二岁,相伴进了学堂,数年后,三人都有了满腹的文墨,可进京科考,却屡

0评论2024-01-1943

父亲的作坊
一父亲的作坊建在村西杨树林的边上,孤零零一座砖瓦平房。印象中自己屈指可数的几次去父亲的作坊,都在夜里。进了作坊,机器的轰鸣声瞬间将我包裹,猛烈地撞击着耳朵和胸腔,世界突然喧哗,也突然温暖。作坊的光线很弱,昏黄的电灯泡上蒙了一层厚厚的油脂。我

0评论2024-0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