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栏目组来我的家乡舒兰市,拍一档反映当地文化的节目,我所在的作协做了很多协助工作。按照央视编导的要求,要拍摄一组关于本地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一些镜头,这些宝贵的资料,只有一位老作家手里才有留存。老作家原来住在本地,后来被上级文化部门调走了,经过多方面努力,终于联系上了老作家,老作家也非常高兴,表示愿意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了迎接老作家的归来,作协特意组织了一场诗会,老作家不远几百里路按时赶到会场。央视栏目组采访老作家之后,还要采访几个人,按照时间安排要现场录制老作家讲课的情景,离开故乡多年,老作家心情也十分激動,便兴致勃勃讲了起来,大家也听得意犹未尽。正在这时,有个“领导”拿起话筒,打断了老作家的讲课,说时间不早了,后面还有很多安排。老作家的讲课被迫停止了,现场气氛有一些尴尬。会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作家悄悄地离开了现场。因为对老作家的采访没有完成,后来剧组又几经周折赶到老作家的家中,终于完成了采访。
在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QQ群与微信群成了第二个聊天场所,极大地方便了大家交流感情。我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最近又有文章见报,我突然想展现一下自己,恰好发现同学微信群里正在聊一个关于敬老的话题,同学们都在线,这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好机会,我便将文章发表的喜讯在微信群里说了一下,原本以为会得到同学们的点赞,可是我横插进来之后,同学群里却喝彩之声寥寥。
对这些经历反思之后,我发觉善于倾听的重要性。人与人要想友好相处,既需要倾诉衷肠,也需要认真倾听,二者对沟通思想、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祛除烦恼是缺一不可的。生活中,不合时宜地打断别人谈话的人是多么令倾诉者反感,是多么不受人欢迎,而善于倾听者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却能使倾诉者心旷神怡、眉飞色舞,说话更有激情,更加滔滔不绝,更有思想的火花不时迸发,倾听者与倾诉者无形中达成的这种默契极为可贵,能加深彼此的感情,使人际关系日益趋于和谐。
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善于倾诉者,也应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倾听者,在需要倾诉时纵情倾诉,在需要倾听时真诚倾听,这样不但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学到别人的长处和宝贵的经验。同时,要认识到倾听对于交际的重要作用。因为倾听,并不意味着你的知识浅薄,而是一种可贵的修养,是你对倾诉者的尊重与钦佩;倾听并不代表你虚伪奉承,而是一种迷人的风度,是你对倾诉者的理解与认同;倾听,并不象征着你缺乏胆识,而是一种谦逊的品德,是你对倾诉者的鼓励与期待。在倾听中融洽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新女声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汪曾祺即使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可是自己还是能全心投入,那才是人最幸福的时刻吧。——作家若竹千佐子像个小孩一样表达喜欢,也是一种能力啊!——作家丁丁张用疑问句来回答疑问句,那就是说对了。——《四重奏
0评论2024-01-2585
露易沙·梅·亚寇德
电影“小妇人”上演17天之后,门票依然供不应求,购票的观众大排长龙,当时正逢圣诞节期间,前往附近购买圣诞礼物的人,都对这种盛况大感惊讶,这是纽约史无前例的景象。“小妇人”是由长篇小说改编而成,作者名叫露易莎。梅。亚寇德,年轻时是个顽皮少女,
0评论2024-01-2591
辛克莱·路易士
他的长篇小说“亚罗史密斯”,是描写一位具仁心的医生的奋斗历程,文中对美国医学界作了相当的批判。这部小说的底稿就有6万余字。也就是说,仅底稿就有一般长篇小说的一半之多。又有一次,他耗费12个月的时间,写一篇以劳资对立为题材的小说,但最后却把所
0评论2024-01-2583
作家莫言背“黑锅”
2011年“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之前曾应邀带病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一个名为“感知中国”的论坛。他到达德国后,有件事使他闷闷不乐。原来,在当天德国的许多报纸上刊登了他出席论坛的消息,捕风捉影说他耍大牌:放言拒绝与某某人同时出席论坛
0评论2024-01-2568
大作家莫言的军旅故事
【人物名片】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
0评论2024-01-2579
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林清玄
我的人生几乎是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我没有读过什么好的学校,学校里的老师经验也都很不足,就像给我们教英文的老师,其实他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短训就上岗了。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的成长。这个老师教我们用汉
0评论2024-01-2564
考琳·麦卡洛:谛听“荆棘鸟”的歌
不幸的童年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考琳·麦卡洛的童年就充满了不幸。麦卡洛自幼好学,嗜书如命,5岁就开始写诗、讲故事、学画画,然而,在不幸的家庭中长大的她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分歧颇多的父母在对待麦卡洛求学这
0评论2024-01-2574
作家的八卦
如今是图像的时代,翻开报纸都是明星消息,拍拖、大婚、出轨、离婚……主角频频更换。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灰头土脸的作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扬眉吐气的时候,当时的报纸上就有不少“作家消息”,那是十足的明星待遇。想当革命家的巴金,不幸成了小说家
0评论2024-01-2599
88岁,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那天下午,88岁的多丽丝·莱辛陪着生病的儿子回家,刚下出租车就发现街道两旁站满了摄影师。“又拍肥皂剧了!”这位英国“祖母级”作家嘟嚷了一句。她所居住的伦敦北部的汉普斯特德地区,历来受电视剧制作商的青睐:在这一排排外表上看上去并不惹眼的砖瓦小
0评论2024-01-2562
那些流传下来的名字
据说乔尔丹诺·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接受火刑时,曾高声大叫:“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有志于不朽的青年,都可以拿这话当座右铭,并在墙上贴满凡·高、巴赫、卡夫卡这些伟人的照片,不断催眠自己:“无所谓,后世总会明白我
0评论2024-01-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