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和慈禧打赌

2024-01-24 13:30510

光绪年间,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慈禧赏识。

这日退朝后,慈禧留下阎敬铭聊天。二人正说话间,内务府总管李莲英轻步进来,对慈禧说:“老佛爷,您要的皮箱送到了。”慈禧说:“拿一个过来,哀家瞅瞅。”

不一会儿,李莲英就拎着一个皮箱进来了。慈禧看了看,对阎敬铭说:“阎大人,你瞅瞅哀家买的这皮箱怎么样啊?”阎敬铭走近看了看,问:“太后,这皮箱多少钱?”慈禧回答说:“六十两银子一个,哀家买了一百个。”

阎敬铭大吃一惊:“太后,恕臣直言,这皮箱买得忒贵了。前几日贱内也买了一个,才花了六两银子。”

慈禧扭头问李莲英:“小李子,你听见了吗?”

李莲英脸色一变,急忙回答说:“老佛爷,奴才这就到内务府去问。”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阎敬铭,离开了。

慈禧忽然问:“阎大人,要是这皮箱外面卖的不是六两,而是六十两,你打算怎么办?”阎敬铭摇摇头说:“不可能。一个皮箱,六两已经不便宜了。”

慈禧瞅着阎敬铭,说:“你敢跟哀家打赌吗?七天之内,如果你能买到六两一个的皮箱,就算你赢,帮哀家买一百个,哀家赏你黄马褂,否则就是你输,到时候……”阎敬铭点了点头:“如果臣赌输了,愿凭太后发落。”慈禧“嗯”了一声:“你退下吧。”

阎敬铭刚走出宫门,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阎大人,您下台阶时悠着点儿!”他扭头一瞧,竟是李莲英,正笑眯眯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路过东河沿一家杂货店时,阎敬铭见正好卖皮箱,进去就向掌柜的订了一百个,一个五两五钱银子,掌柜的今晚备齐货,明儿早上,阎敬铭打发管家来拉。

第二天,管家一大早就去杂货店拉皮箱了。一炷香过后,他回来对阎敬铭说:“老爷,杂货店的掌柜变卦了,一個箱子要六十两银子,忒气人了!”

阎敬铭愣了一下:“真是岂有此理!你到别的地儿去买吧。”管家又去了好几个地方,奇怪的是,这些杂货店不是缺货,就是卖六十两。

阎敬铭又气又急,对管家说:“我就不信,偌大的京城,还买不到六两银子的皮箱了。你一家挨着一家去找。”出乎他的意料,管家跑遍了四九城的大小杂货店,家家全卖六十两,而且是一口价!

阎敬铭这才想起李莲英那天说的那句话,难道是他在背后搞鬼?

于是,阎敬铭又来到了东河沿那家杂货店。掌柜的见到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说出了实话:“大人,那天您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俩宫里的人,要小的把皮箱价涨到六十两,不然就抓去坐大牢!”阎敬铭心里全明白了。

离赌约期限只有三天时间了,阎敬铭琢磨了片刻,让管家给天津卫的北洋铸钱局发电报,请督办帮忙采买一百个皮箱,每个箱子不得超过六两银子。

第二天,阎敬铭眼巴巴地盼了一天,却没等到天津送来皮箱。他心急如焚,当晚又叫管家发电报催,谁知铸钱局既没有回复,也不见来人。阎敬铭这才意识到,李莲英早已抢先一步打点好了,这场赌约自个儿是输定了。

夫人对阎敬铭说:“六十两就六十两,你就说是六两买的,交了皇差再说吧。”他却断然摇头说:“弄虚作假的事,我不会做,也做不到!”

这天上完朝,慈禧把阎敬铭叫去,问:“你给哀家买的皮箱呢?”阎敬铭跪在地上说:“回太后,臣没买到。”

慈禧笑了:“那你可就赌输了。”阎敬铭却摇了摇头:“太后,臣并没有赌输。”慈禧愣了一下:“这话怎么讲啊?”

阎敬铭却没言语,瞄了一眼慈禧身旁的李莲英。李莲英十分知趣,找个借口退了出去。阎敬铭这才把他买皮箱的事讲了一遍:“太后,这件事背后,一直有人在和臣暗斗。”慈禧十分意外:“竟有这种事?”

阎敬铭回答说:“恕臣直言,您应该问一问李总管,他心里恐怕最清楚了。”慈禧“哦”了一声,却说:“阎敬铭,不管怎么说,你没替哀家买到六两银子的皮箱,就是你输了。说吧,是让哀家革你的红顶子,还是砍你的人头?”

阎敬铭沉声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慈禧却笑了:“好了,看在你没弄虚作假的分儿上,给哀家磕仨头,就算是对你的惩处吧。”阎敬铭只好给慈禧磕头谢恩。

几天后,阎敬铭听说慈禧为皮箱的事大发雷霆,命李莲英彻查此事。查来查去,最后查到是采买皮箱的公公虚报银两,把他当场活活打死了。

阎敬铭知道后,一声长叹:“李莲英这是在杀人灭口啊!”他决定奏请慈禧,追查李莲英身为内务府大总管的失职之责,于是连夜写好折子,第二天就递了上去。谁知,半个月过去了,宫里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天上朝,慈禧忽然想重修被洋毛子毁坏的清漪园(颐和园),却遭到阎敬铭的极力反对,理由是国库亏空,拿不出银子来,气得慈禧拂袖而去。

第二天,李莲英突然登门而来,大声说:“传老佛爷懿旨,即刻革去阎敬铭户部尚书一职,留京候任!”说完,他一声冷笑,得意地走了。

夫人埋怨说:“看吧,这就是你得罪李莲英的结果。”阎敬铭却“呵呵”一笑:“罢了也好,无官一身轻!”

一天,北洋铸钱局督办来京办差,特意来看望阎敬铭。阎敬铭问他怎么不回电报,督办十分惊讶:“大人,下官没收到您发的电报啊!”阎敬铭一下子愣住了。

夫人得知后,想起了一件事儿:“听下人说,最近管家花钱特别阔绰,好像得了一笔外财似的。”阎敬铭立马叫来管家质问:“上次给天津的电报你是怎么发的?”

管家瞅着阎敬铭的脸色不对劲,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老爷,那两份电报,我……没发。”

阎敬铭惊呆了:“为啥不发?说!”管家结结巴巴地讲了原因。原来,打赌的那天晚上,李莲英亲自出面请管家吃饭,让他盯着阎敬铭,有啥事立马给宫里禀报,还给了管家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阎敬铭大怒,打了管家一顿板子,把他轰走了。晚上,阎敬铭一阵长吁短叹后,写奏折说他年事已高,请太后准许他告老还乡。几天后,折子却被退了回来。阎敬铭心意已决,又连上三道折子,最后才被准奏。

这天,阎敬铭特意来到东河沿的杂货店,花六两银子买了个皮箱,放进奏折,派人送进了宫里。然后,他带着家眷离开京城,回老家去了。

慈禧看完奏折后,叫来李莲英,把折子扔在地上:“你好好看看吧,阎敬铭临走前又给哀家递折子,要罢你的总管。你为啥不把屁股上的屎擦干净啊?”

李莲英捡起奏折,粗略看完后,边磕头边说:“老佛爷,您消消气儿,怪奴才考虑不周,忘了阎敬铭的管家。要不,您就摘了奴才的顶子吧,好让奴才一心一意伺候您……”

慈禧叹了口气,说:“算了,看在你替哀家背锅的分儿上,这事就到此为止吧。这场赌约啊,说实话,是哀家输了。”

李莲英却说:“老佛爷,您是大清国的主子,怎么会输呢?您就是不吩咐奴才,奴才也会替您分忧。主子的面儿,就是咱大清国的面儿啊!”慈禧听后笑了:“你呀,就会拣好听的话哄哀家高兴。甭跪着了,起来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老佛爷:我跪着为您开车
1901年,慈禧太后过66岁大寿,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用一万两白银从国外买了一辆奔驰敞篷式小轿车,作为寿礼送给慈禧太后。这辆车的设计很精致: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铜质车灯。车厢内有两排座位,前排是一个司机席,后排是两个乘客席。袁世

0评论2024-01-2577

深宫里的龙凤玉佩
这天,慈安太后在钟粹宫里突然想到先帝咸丰皇帝的一件朱笔。她摒退宫女,从箱子里取出一个信封,又拿出一个金丝系着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个身似海马头似凤的动物,玉佩表面细腻润滑,通体透亮。咸丰皇帝曾告诉过她,这个动物叫海马凤。慈安太后盯着玉佩看了

0评论2024-01-2580

硝烟中的情谊
慈禧有一个侄女,名叫钮钴禄琳娜,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很受慈禧的宠爱。慈禧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世界上,把钮钴禄琳娜送到英国留学。钮钴禄琳娜去英国后,改名叫艾琳娜,被英国开明政策感染,而对大清的封建制度感到厌恶。艾琳娜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英国贵族公子

0评论2024-01-2573

慈禧断案
八国联军要攻进京城,慈禧太后闻风丧胆,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从京城到西安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连日颠簸使老佛爷吃尽了苦头。这天,慈禧和光绪皇帝乘着车辇在人马前护后拥下浩浩荡荡往西行走,由于道路不平,车辇摇摇晃晃,颠得老佛爷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尚

0评论2024-01-2581

大清皇帝爱吃鸭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

0评论2024-01-2568

咸丰皇帝为何只有一个皇子
封建皇位继承制的原则是父死子继,立嫡以长。因此,历朝历代皇帝都把生育当成政治大事来抓,尽可能地充实后宫妃嫔,尽可能地生育更多的男性子嗣。清朝皇太极11个儿子,顺治帝8个儿子,康熙帝35个儿子,雍正帝10个儿子,道光帝也有9个儿子,唯独咸丰帝

0评论2024-01-2574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
慈禧太后反腐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

0评论2024-01-2578

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为何物
失落的珍宝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奢华无比,陪葬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传说,慈禧临终时,嘴里被塞进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保尸骨不化。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将陵墓内的

0评论2024-01-25118

古代避讳的笑话
古代人讲“避讳”,即子女避祖、父名字讳,臣民避君王名字讳。一般地说,是在写文章、谈话时避开要避讳的字,通常是用其他字来替换。普通老百姓的避讳还好办,而帝王的避讳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强制特点,弄不好就会被杀头。由于皇帝的避讳如此神圣不可侵

0评论2024-01-2564

我昨伺候慈禧睡觉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世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储秀

0评论2024-01-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