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其上竟焚书,劫后壁藏方有余。(出自《南陵无双谱》)伏生就是诗中的主人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始皇帝嬴政一声焚书令下,无数文化瑰宝付诸一炬,皆在熊熊烈焰之中化为灰烬,无数先辈一生的心血,尽付东流!可悲!可叹!
有一个人,唤作伏生,是秦朝一个不起眼的小博士,他偷偷做了一件大不敬的事。但是,正因为他做的这件事,才让一部分珍贵的文化史记被保留了下来,他也被后人铭记,千古流芳。
伏生也被叫做伏胜,字子贱,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弟子轌子贱的后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等方面,秦始皇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秦朝朝廷还设置了一共70人的博士顾问团,方便解答典籍史册中的一系列政治问题。伏生有幸,入选其中,从此成为了一名兢兢业业钻研学问的博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丞相李斯奏请始皇: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正是李斯的这道请旨,促成了秦始皇焚书。
从李斯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为博士的伏生是具有一定的特权的,那就是可以藏书于家。
公元前213年,伏生为了将珍贵的典籍《尚书》保存下来,冒着被杀的危险,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中,偷偷开凿了一个夹层,私自藏了这本书。《尚书》是一本记载了尧、舜、夏、商、周,几代历史的书籍,其中有很多先人的思想和见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百科大全。
秦朝末期,由于胡亥的暴政,各地都掀起了叛乱。后来楚汉争霸,灾难依然没有结束。伏生一介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又上了年纪,只能在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不停地流亡。
伏生藏书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人们都知道,秦始皇几乎是烧光了当世之书的,突然传出了躲过始皇焚书的孤本存在消息,说不惊讶是不可能的!
汉文帝刘恒统治时期,刘恒很欣赏儒学,对秦朝焚书的做法也很是无奈,听闻伏生的事迹后,汉文帝惊喜万分,立刻就要召见伏生。可伏生当时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九十岁老人,整日只能卧在床上渡日,怎么赶来拜见他呢?
可是,汉文帝又很迫切的想要见到《尚书》,希望有人能看得懂《尚书》,世上恐怕只有伏生能做到了!于是,汉文帝就派了太常掌故晁错前往章丘,将《尚书》破译之后再回来。
伏生很老了,说话没几个人能听懂。晁错来到章丘后,伏生通过他的女儿羲娥,将《尚书》传授给了晁错。经过这样一番波折,孤本《尚书》才算是真正的保存下来。
后人对于伏生做的这件私藏书籍的事,有这样的评价,即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可见,在整件事中,伏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了他就不行。伏生之功虽然特殊,但是意义重大,所以后人也将他和发扬光大了儒家的董仲舒并列,史称董伏。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
0评论2024-01-2582
皇帝的家事管不得
出身豪门望族的郑崇虽然生于西汉末世,却不能算作生不逢时。因为天生好谏且不畏权贵的他,恰巧遇到了强国心切但才智平庸的汉哀帝。身为尚书仆射的郑崇勤勤恳恳,事无巨细定要一一亲察,甚至把提意见当成一种乐趣,而汉哀帝也十分乐意配合这种政治游戏。汉哀帝
0评论2024-01-2582
朱元璋: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原来,突降大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在京城内转了大半天,是越看心越沉。京城应天府本属江南,气候温暖,可突然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降
0评论2024-01-25100
许弘纲智斗魏忠贤
一许弘纲身为兵部尚书也算是当朝重臣,深得皇上喜爱,可是魏忠贤经常在皇上面前进谗言,想方设法排挤许弘纲。这一年端午节,许弘纲家乡来人,千里迢迢的带了粽子,许弘纲舍不得吃,把它送给了皇上。这粽子是许弘纲族人把上等糯米用多层过滤的黄豆灰汁浸泡,夹
0评论2024-01-2562
枷项
枷是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将犯人枷项后绑在衙门之前或闹市之中示众,又是一种残酷的刑罚。枷本来是一种农具,又叫做柫或连枷,其样式是在一根长竿的一端固定一节活动的短竿,人用手挥起长竿,带动短竿,用来击打堆在禾场上的稻谷。古代齐地所说道“耒耜
0评论2024-01-2586
好运莫如刘玉书
刘玉书,又名刘青园,汉军正蓝旗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年轻时做过不大不小的官,后来隐退著书。关于他的故事,民间流传甚广,都说他运气好。1.有样学样刘玉书生在江苏无锡,从小就笨得出奇,先生每天只教他一个字,当天还能记住,可过了三天就全忘了。先
0评论2024-01-2570
随机应变作趣诗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
0评论2024-01-25144
汉叶仙令王乔降凫化鞋的故事
晋代干宝著《搜神记卷一王乔》文曰:“汉明帝时,尚书朗河东王乔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帝怪其来数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那
0评论2024-01-2454
你若不哭,命运便笑
你若不哭,命运便笑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以大力颂扬他曾祖父的丰功伟绩。公卿大臣们立刻表示衷心拥护,不料长信少府(皇太后师父)夏侯胜却站出来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
0评论2024-01-2463
南宋奸臣万俟卨佳节 万俟卨是怎么死的?
一直以来跪在岳飞庙前的秦桧和王氏塑像,都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没去过岳飞庙的人,一定以为跪在岳飞庙前的塑像只有秦桧和王氏两人。但实际上在杭州岳飞庙面前跪着的铜像,其实是有四座的,最为出名的两座是秦桧和王氏,另外两座分别是张浚和万俟卨。反剪双手
0评论2024-0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