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是北宋初期宰相,在宋太宗时期受太宗提拔为相,此后三次入相位,是宋朝初期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位。张齐贤有一个别称,叫饭桶宰相。说实话,这个称呼听起来真不好。因为饭桶这个词在今天,常被用来形容不能实现自己价值的人。张齐贤有这么一个别称,是否说明他也是一位无作为的宰相呢?
还真不是这样,张齐贤是北宋时期名相,在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当然除了对当时的重要影响之外,张齐贤还在后世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传说。
饭桶在张齐贤这儿就是它原本带有的意思,虽然一样是形容词,但是却不是褒义。张齐贤之所以被称为饭桶,完全是因为他能吃!张齐贤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能吃的故事,所以才有了饭桶宰相的称号。
张齐贤幼时生活贫穷,常常不能吃饱。到长身体的时候,更是饭量大增。俗话有言: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虽然是一个趣味故事,但是却蕴含了真理的。在身体发育的这个时期,少年人胃口极好,好似怎么都吃不饱似的。
胃口大增,但是家中有不能钱财让他吃个饱,除了每年过节杀猪祭祖之时,能开怀大吃之外,平日里都算是饿着肚子的。有一天,张齐贤路过一户人家,看见那家人在宰杀老牛。张齐贤看见肉,眼睛都亮了,坐在那儿不走。别人同情他,于是就把播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拿回家之后,不知怎么鼓捣一番,全吃进肚子里去了。
宋太祖驾临西都的时候,张齐贤自荐,于是宋太祖把他带回去问话。正好是中午饭点,宋太祖于是让张齐贤和士兵一起吃饭。张齐贤眼睛尖,鼻子灵,动作还很快。厨师刚端上来一盘肉,就别他三口两口吃的精光。不止是侍卫,就是宋太祖都看呆了。于是又让人给他端了肉上来,让他吃个尽心。
张齐贤吃的满脸油光,就连向宋太祖献策的正事儿都忘了。宋太祖让他先别吃了,先说说治理国家的策略。张齐贤却表示,宋太祖随便问,他可以边吃边回答。宋太祖一连问了十个问题,张齐贤就是在吃肉的时间答完了,并且还让太祖满意。
张齐贤在当官之前,穷的叮当响,连在外住旅店的钱都没有。有一天在一个旅馆里,一伙强盗在里面吃吃喝喝。张齐贤看了一会儿,对里面像首领的人请求一起吃饭。强盗说若是你一个书生,不嫌弃我们这些粗人,当然可以一起吃。
于是张齐贤坐进去,拿了个大碗倒酒喝,一饮而尽,这样连喝三碗。又拿了个猪肘子,用手指分成几段嚼着吃,吃得像虎狼一样。他豪迈的吃相把盗匪都看傻了,惊讶的说:真是做宰相的料子啊!(这里指的是宰相肚里可撑船,宰相肚子大,气量大。)
张齐贤是一个十分感恩之人,恩情不忘,知恩图报。早先贫穷,父亲去世都无钱安葬,后来还是河南县吏替他办丧事,齐贤非常感激他,以兄礼奉事他,就算后来发达了也不曾改变。
张齐贤也是一位任人不唯亲,公私分明之人。早些年的时候,一位奴仆趁张齐贤不注意的时候,偷拿了家里的银器。这事儿,实际上早被张齐贤看在眼里,只是没有点破。后来张齐贤官位越来越高,年纪越来越大,他早些年的幕僚奴仆都得到了一定的升迁,只有那位偷拿银器的人没有改变。
那人就跑到张齐贤面前哭诉,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
张齐贤却回答:早些年你偷拿家里的银器,我看在眼里,藏了三十年没有说出来。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今天既然挑明了此事,你也不能再在我这儿做事了。我给你三十万钱,你去吧!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童贯镇压了方腊起义没多久,东北的金朝派人到东京,催促北宋攻打燕京,夹攻辽朝。原来,辽朝经过几次内乱和各族人民起义力量的打击,渐渐腐朽衰落。在这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逐渐强大起来。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
0评论2024-01-2582
泥腿
宋太祖时,赵普为相。有一天,赵宰相给皇帝递上一个奏折,请求让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看了眼奏折上推荐的人名,脸色就阴了下来,因为他一向讨厌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奏折扔了回去。赵宰相似乎早有预见,拾起奏折,掸了掸上面的土,随手就揣
0评论2024-01-2568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0评论2024-01-2580
宋太祖的“ 诚信 ”公关
1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
0评论2024-01-2583
“抠门”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
0评论2024-01-2597
首席小锣
过去戏班子里的人,同桌吃饭有个规矩:首席要让给班子里地位最低的小锣师傅坐。班主、主演、鼓师、琴师只能陪着下坐;有达官贵人、乡绅豪富,跟戏子一起吃饭,也只能坐偏位。说起来有一段缘故——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思老友周颠帮其破了陈友谅。本想
0评论2024-01-25100
书法趣话
话说当年南齐太祖萧道成是位能文能武的君主,他对书法也有些造诣,平时也爱挥毫泼墨写上几笔。自己也有孤芳自赏之感,听说朝中有位书法名士,姓王名僧虔,在当朝也是数一数二大家名仕。一日闲来无事太祖提议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看看到底谁的书法是上乘。于是
0评论2024-01-2589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儿,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
0评论2024-01-2592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
0评论2024-01-25147
胡维庸案件
胡维庸案件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
0评论2024-01-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