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李自成:寇性难改的“山大王”

2024-01-23 19:57380

杀星转世

最根本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朱元璋本人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从地主和农民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用法律手段禁止地主的兼并行为,同时通过“路引制度”使农民不得四处流动。

土地兼并是每个朝代都面临的问题,明朝也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土地慢慢向地主集中,尤为严重的是,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皇室直接管辖的田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强占土地现象。明孝宗年间,只有4处皇庄,官田不到2000顷。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皇庄增加到了36处,占地万多顷。其他皇亲国戚纷纷仿效。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850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422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国戚们兼并了。

这样一来,无数农民无地可种,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受到官府追捕,成了所谓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廷的赋税反而增加了。有田地可种的农民要负担更沉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有田地的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弃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队伍。逃亡农户的赋税分摊在未逃亡的人身上,于是又引起逃亡,如此循环下去,“流民”越来越多。

偏偏这时接连出了几个昏聩的皇帝。先有荒唐的正德皇帝,继有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后有打破这个纪录的万历皇帝。以及热心做木匠、任由太监胡作非为的天启皇帝,当皇位传至崇祯时,国家已经糜烂,无法收拾。

陕西长期以来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徭役严重,加之连年灾荒,农民生活尤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常成为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李自成小时候是有机会读书的,但是天生尚武的他,似乎对学业不太感兴趣。8岁那年,李守忠送李自成和李过去私塾读书。但是这两个人都重武轻文,不喜欢读书。有一天,李自成对好友刘国龙说:“吾辈须习武艺,成大事,读书何用?”这话说得很有气势,只是内里透着愚昧,想当初项羽也是这么说的。两人有着类似的品性,类似的经历,结局也有相似之处。

李自成如何走上了造反之路?史上说法迥异不一。不管真相是怎样的,官逼民反,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纷争乱世,喜好武力的李自成自然不肯落于人后,动乱之中初显身手,而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李自成最开始一无所有,只能依附于别人的势力,他前后共投奔了好几个领导者,但是都很快脱离了出来。毕竟,李自成想要自己成为一方之大,怎么能总是屈于别人之下。

王左挂起事较早,活动在陕北怀宁河一带,很快发展到三四千人。李自成觉得王左挂的势力较大,便投到他的军中,充当他手下的一个小头目,号称“八队闯将”。

崇祯三年(1630年),王左挂率众南下劫掠韩城,总督杨鹤率兵来剿,王左挂损失过半,便接受了官军的招抚。李自成愤然而去,投到不沾泥(张存孟)军中。但是不沾泥胸无大志,不能容人,李自成在那里只待了两三个月,便领着李过和自己的一小队人马投靠高迎祥去了。

这位独眼闯王逐渐从明末造反大潮中脱颖而出,从屡遭围剿,几度诈降,险遭剿灭甚至身边只剩18个部下,到后来建国“大顺”,一路北上摧枯拉朽,“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最后埋葬朱明王朝。但是他却在辉煌的顶点上骤然陨落,空做了仓促的41天帝王梦。偶然吗?必然吗?李自成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份值得深思的问卷。

闯王双刃

历经起落,辗转四方。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无畏艰辛,一路杀过,常于绝处逢生机。但是,“破军星”的负面破坏力也不容忽视,“流寇”出身的军队,又会给贫苦百姓带来怎样的生死折磨呢?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高迎祥联合张献忠等人围攻滁州,守军拼死守城,火炮连发,农民军伤亡惨重,滁州城数日攻不下。此时,援剿总兵官祖宽率领数千辽东兵赶到,冲击高迎祥、张献忠农民军,农民军大败。

高迎祥牺牲了,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闯王。这时各部农民军接连受挫,不少农民军首领还投降了明军。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有勇有谋,在他们的协力围剿下,农民军的处境十分困难。上天会赐给李自成怎样的转机?

正当官军节节胜利之时,清兵却突破喜峰口,大举南下,接连攻占昌平、宝坻、房山等许多州县,直逼京师。这一年,清太宗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祭天地,受尊号,改元“崇德”,并遣兵内犯。崇祯皇帝急调卢象升等入援京师。这样,李自成等农民军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瓦岗军开仓分粮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

0评论2024-01-2574

冲天大将军黄巢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

0评论2024-01-2593

铁面无私的包拯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

0评论2024-01-2572

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

0评论2024-01-2571

朱元璋删《孟子》惹笑话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

0评论2024-01-2568

揭秘:朱德为什么身经百战却身无片伤
打游击的专家朱德是打游击的专家,在不断的实践中,他总结出“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一套与众不同的战法。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朱德身强力壮,所以能和士兵们一起生活,与他们密切接触,从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朱

0评论2024-01-2577

辛弃疾:脉脉此情谁诉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长沙城那条有名的营盘路,俨然一条现代都市繁华的街道,却立着一尊辛弃疾的塑像,看上去自是英武

0评论2024-01-2589

陈锡文:不能再对不起农民
一4年前我采访陈锡文的时候,他说,中国农村的水利设施,长则七八年,短则三五年,会出现全面的崩溃。现在的局面我们都看到了,结果就是今年首次出现夏粮减产。很多人觉得没粮有钱可以买,但陈锡文认为这条路走不通。他说:“1996年年初,我去芝加哥的期

0评论2024-01-2581

全美第一大银行家——贾尼尼
全美第一大银行家——贾尼尼财富档案他只有一张小学文凭,却能用不同的语言跟人打交道;父亲因为一美元的贷款给人打死,他却无息把钱贷给分文不名的贫民。他以一种极不正统的经营方式,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民主,并在法律禁止垄断的空隙间,秘密建成了遍布欧美的

0评论2024-01-2572

商业巨擘西尔斯
商业巨擘西尔斯一开始,西尔斯就把他的主要销售对象放在农民身上。那时,美国农民购买东西大都是到当地普通商店。这些商店效率低,价格高,品种少。因此,如果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商品送下乡,就大受农民的欢迎。西尔斯从他转手买卖怀表中得到启发,他便四处打听

0评论2024-01-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