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是河北雄县人氏,明朝神宗时期成为太监,最开始在大太监冯保麾下办事儿。万历六年的时候,被选入内书堂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宫中安排的教学,不仅让王安开阔了见识,增长了学识,同时也培养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万历二十二年,因为表现优秀,学业也是一等一的好,在陈矩的推荐下,王安被安排给皇长子当伴读。
当时后宫之中,以珍郑贵妃的势力最大,而郑贵妃自己膝下也有一个皇子。所以在皇位没有彻底落稳之前,大家都不甘心放弃。郑贵妃有势力,对皇位自然更不可能没有想法。一想到只要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那么自己就是后宫的太后,自己的母族也能受到重用,郑贵妃就充满了斗志。
郑贵妃想要皇位,而依据古代长幼有序的习惯,皇长子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那个。王安服侍的皇长子,自然也就成了郑贵妃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拖他下马,郑贵妃时常派人收集皇长子的过失。王安自然不能让她得逞,他一路保驾护航,最终让皇长子没有被郑贵妃所害。
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发生了明朝最著名的三件大案之一的梃击案。当时普通人张差持枣木棍进入紫禁城东华门,打伤守门太监,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欲对太子不利。幸而当时众位太监一拥而上,将其制服。
事后明神宗命人审问张差,张差供出自己是被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和刘成带进皇宫。供词一出,郑贵妃成为了最有嫌疑的一个,群臣们都怀疑是郑贵妃主谋。郑贵妃对此十分惊慌,后来王安给太子起草诏书,颁下令旨,解除群臣的疑虑,安抚郑贵妃,令皇帝十分满意。所以在明神宗去世之后,太子顺利继位,是为明光宗。
明光宗继位之后,王安这位光宗最信任的太监,理所当然的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尽管权利增长,受到皇帝宠信,王安却并没有骄傲放纵。他仍然像是最忠直的大臣那样,规劝皇帝,让皇帝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发努金接济边费,起用忠直大臣。王安的所作所为,受到朝臣的赞扬,朝廷上下文武大臣对其都十分尊敬。
泰昌元年,明光宗驾崩,当时的宠妃李选侍想要挟持皇长子登基,自己垂帘听政,扩张自己的权利。此事被王安得知后,为了国家稳定,迅速将此事告诉大学士气杨杨涟,并将皇长子抢出来,择日登基。这个小小年纪,差点沦为政治斗争牺牲平的皇长子,就是后来的明熹宗。
天启元年,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礼监。王安象征性的推辞,然而明熹宗却在奶娘客氏的蛊惑下,认为王安是真不想执掌司礼监,于是便起用了魏忠贤。
魏忠贤和客氏二人是对食,魏忠贤的起事离不开客氏的支持。巧合的是,客氏最终能和魏忠贤在一起,还是王安推了一把。但是等到魏忠贤渐渐受到重用之后,却反而对王安发动了攻击。
王安失去大权,魏忠贤却还没有打算放过他,最后和客氏两人合计,将王安降职充当南海子净军。王安到了南海之后,又派心腹刘朝任南海子提督,让他杀掉王安。
刘朝最开始下令不给王安饭吃,王安却刨取篱笆底下的萝卜吃,这样维持了三天,刘朝见王安还没死,就干脆动手杀了他。
这位明朝少有的忠直太监,就这样死在了魏忠贤的阴谋之下。一直等到明思宗崇祯皇帝继位之后,才得以赐昭忠之号,受到赞扬。
司马光写《通鉴》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0评论2024-01-2560
一眼识人难上难
远处有一个人悄悄注视着王安石,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贤才,宋仁宗听多了,想重用王安石。也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在娱乐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用来考察王安石。活动结束,宋仁宗
0评论2024-01-2564
见微知著显性情
一叶落而知秋将至,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预知事物的发展,一只蝴蝶在巴西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远在几千公里外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位哲学家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0评论2024-01-2577
月夜蝉声
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园写下了名篇《荷塘月色》,其中有句云:“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上世纪30年代初,有位姓陈的读者写信给他,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向周围的同事询问,大多
0评论2024-01-2587
分你一半炒青菜
一次,著名作家王安忆到外地出差,到达目的地时刚好是午饭时间,她便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份炒饭。不一会儿,餐馆里走进一位满脸病容的老妇人,她点了炒青菜和豆腐汤。菜端上来后,老妇人突然求助似的对旁边的中年男子说:“我把青菜分给你一半,好吗?”说这话
0评论2024-01-2458
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择日拜相。上台后,他推行新法,但处处遭到保守派的抵制,并对他施加压力,迫使宋神宗于熙宁七年将他辞退。但到了第二年,又再度请他出山,
0评论2024-01-2454
不清算政敌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了“熙宁变法”的大幕。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便是其中之一。他常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激烈争辩,原本私交甚笃的两人成了政敌。神宗希望司马光出任枢密副使支持变法,被断然拒绝。随后,司马光连上5
0评论2024-01-2453
西塘先生郑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他
郑侠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同时也和当时许多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郑侠与许多书生不同的是,在他还没有参加科举的时候,就受到王安石的赞扬。等到后来进士及第后,更是受到王安石的提拔。当时王安石受宋神宗重用主持变法,提拔了许多人才。郑侠是
0评论2024-01-2454
北宋诗人郑侠简介 郑侠人物结局?
郑侠是北宋时期诗人,出生在一个小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郑翚曾任江宁酒税监。郑侠是在北宋嘉祐四年,出生在这个清贫家庭的。在现代一个小官家庭,怎么也是小康层面,怎么郑家就清贫了呢?这不是乱说的,首先当时的整个社会发展就不能与现代可比。酒税监职位低微
0评论2024-01-2458
王安石弟弟王安礼生平简介 王安礼匿名谤书
王安礼是北宋政治家和诗人,是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弟弟,与王安国、王雱二人合称临川三王。北宋嘉祐六年,王安礼高中进士,最开始进入河东路唐介门下为幕僚。在西夏军队进攻北宋边境的时候,阻止了河东璇抚使韩绛集结四万百姓防守的打算,改而劝说
0评论2024-0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