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四梅先生叶兑简介 叶兑结局 叶兑为什么不

2024-01-23 18:58440

叶兑,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著名大儒,公元1307年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一个书香世家,去世于公元1389年,字良仲,号四梅先生,别号归根子。

叶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叶兑的祖父叶培,为南宋末年的进士,通经史,善天文地理。父亲叶德象,也博学多才,不过没有机会施展抱负。当时宋朝被元朝彻底灭亡,心灰意冷的叶德象因此退隐,留在家中教授乡里子弟。

叶兑出身之后,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祖父叶培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在一对一的专心培养下,叶兑也得以成为一名学识出众,博览群书,通经史,善天文地理的能人。不过他本人对于仕途官场却丝毫没有兴趣,因此长大之后也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和他父亲一样,留在家中教授乡里子弟。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深重,各地位反抗元朝腐败统治的起义军,犹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出现。在这样一个时局动荡,风云多变的时代,叶兑虽然生活在一个小地方,但是却对天下局势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他知道元朝即将灭亡,于是将目光放在了天下各大起义势力之中。

叶兑认为方国珍虽然身居浙东,但是其才能与眼光注定了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叶兑看遍天下各大势力头领,最终看中了朱元璋。他亲自动身前往金陵,拜谒朱元璋,上《武事一纲三目》,建议朱元璋: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后来朱元璋成大事,整个次第都入叶兑所言。

朱元璋听了叶兑的阐述之后,惊异于他的才能,连忙命人赐座,上美酒佳肴。朱元璋是一个任用贤才之人,当时他的麾下有许多的能人,诸如刘基、宋濂之辈,都是有大才之人。朱元璋对他们十分重用,但凡大事都会与他们商量着来。

朱元璋算是一个能容人的领袖,更何况当时朱元璋正值势力迅速发展之时,求贤若渴。叶兑上陈之言,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才能,所以朱元璋诚心请求叶兑跟随他一起,成为他的助力。叶兑虽然上陈次第策略,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当官的想法,于是婉言拒绝了朱元璋。叶兑说:如策可采用,使苍生早获安乐,为愿已足。取荣华富贵,并非所愿!

也许是自幼家学教导,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叶兑也养成了不慕名利的性子。他是一个真正的隐者,所以面对朱元璋的征召,面对朱元璋许以的高官厚禄都不为所动,坚持本心。

朱元璋多次请求不成,也不好勉强叶兑,于是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命人将他护送回家。当时宋濂也一样返回浙东,与叶兑同坐一条船,得以赏阅叶兑的文章,对其大为赞赏。惺惺相惜之下,两人成为了至交。后来朱元璋成功夺取天下,情况大略就像叶兑说的那样。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成功攻破苏州,俘虏张士诚。后来又再次征召叶兑,叶兑仍然婉拒,留在家中以教授为业。筑楼一座,并于楼前植玉梅、绯梅、腊梅、金梅四种,取名四梅轩,自号四梅先生。

宋濂曾经劝说叶兑与他一同辅佐太祖朱元璋,但是叶兑却立刻拒绝了。就如同叶兑诗中一句:清操不争桃李艳,绛纱轻护雪霜寒一样。叶兑就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守护之人,不争锋,不斗艳,只求天下安定。这样的节操,其实很令人钦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捡祸上身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捡祸上身!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带着刘伯温等大臣巡游江浙,第一站便来到了苏州。苏州知府冯文灿不敢怠慢,特意把皇上安排在苏州知名的龙泉园内。说起这龙泉园,因一日夜不息的喷泉而闻名,再加上园内亭阁回廊、丹桂飘香,真是一处洞

0评论2024-01-26112

和尚当元帅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为出身低微,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敲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只等一有机会,就杀死那批贪

0评论2024-01-2583

鄱阳湖大战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

0评论2024-01-2578

朱元璋位山相狗
朱元璋没发迹之前,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学过兽医、贩过酸梅、扛过活,总之,啥苦都吃过。可这世上听说有相马的没听说过相狗的,这事儿,朱元璋还真就干过。朱元璋在参加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前,因为他吃得多,庙里的其他师兄弟就吃不饱,方丈和知客僧一商量,

0评论2024-01-2574

朱元璋删《孟子》惹笑话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

0评论2024-01-2568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0评论2024-01-2574

朱元璋的井与警
明代初期,在许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原来,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时,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汲取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

0评论2024-01-2575

朱元璋倡廉反腐
“四菜一汤”其首倡“四菜一汤”相传为朱元璋首倡。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出身贫苦、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整治。一天,适逢皇后生日庆

0评论2024-01-25102

拍朱元璋的马屁
朱元璋,有明一代的开国皇帝。作为万乘之尊的皇上,朱元璋也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有人拍朱皇帝的“马屁”就是不足为怪的了。只是,朱皇帝的“马屁”也不是那好“拍”的。把朱皇帝的“马屁”拍好了,居然成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智慧故事”,讲起来,不知当

0评论2024-01-2583

朱元璋为何要除掉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