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宋仁宗赵祯是谁?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024-01-23 18:50450

小时候我们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狸猫换太子》,讲的是宋真宗的刘妃为了陷害李妃,诬陷李妃生下的是一只血淋淋的狸猫,是妖孽,而把李妃生下的儿子据为己有,自己因此坐上了皇后之位甚至是太后之位。后来是包拯包青天查明了真相,才使得狸猫换太子这个计谋败露。

其中涉及到的孩子就是宋仁宗赵祯。赵祯是一个仁君,善于纳谏,但不像李世民那样是个暴脾气,虽然纳谏还是忍不住要破口大骂魏徵是个老贼,等哪天就要杀了他,但是仁宗并没有。

在仁宗和包拯的关系中,包拯才是那个暴脾气。当时包拯还当着监察御史和谏官,屡屡犯言直谏,说到兴起的时候,唾沫星子都糊了仁宗一脸,仁宗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还要听包拯的谏言,心里还想着:嗯,你说的真对,我该听你的。

有次包拯给仁宗提了一个建议,说三司使张尧佐这个人没啥上进心,也没什么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趁早换个人来做这个位置比较好。

按平常,仁宗肯定会允了包拯。但是这次他颇感为难,因为张尧佐这个人同他有点关系,是他的宠妃张氏的伯父。张饶佐要是把官丢了,张氏肯定要跟自己气一场。

要知道仁宗不是一般的宠这个张妃,他之前还想把张妃立为皇后的,结果被刘太后阻止了。不过后来张妃死的时候,仁宗不顾皇后的位子上有人,就下令把张妃追封为皇后。

所以这次,仁宗想了又想,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同意,两人就这么杠上了。包拯搬了救兵来,找了七位他的同僚也就是言官来同仁宗理论。

仁宗好生气,冲他们喊道:节度使就是一个不重要的官位,让张尧佐去当能坏什么事?

其中一个言官唐介毫不客气的说:节度使怎么是不重要的了?连太祖太宗都曾当过。

仁宗说不过,只好罢了,张尧佐被革了官位。仁宗回到后宫,对他的宠妃张氏说:你伯父的节度使也没着落,谁让包拯是监察御史呢?我没法任人唯亲。

仁宗有次退朝后回到寝宫,因为头皮痒,就立马换来梳头的太监替他梳一梳。这太监见到仁宗拿着一本奏折,就问道:皇上,你拿的奏折是说是说什么的呢?

仁宗说:是谏建议削减宫中的宫女和侍从的。

太监又说:大臣们家中尚有舞姬歌妓用于作乐,皇上你为什么不能有?况且宫中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还削减,他们真的是太过分了!皇上你真的要采纳他们的建议吗?

仁宗:当然要采纳,他们总是为我好,为这个国家好的。

太监想耍点小聪明,好让其他人看看自己在仁宗心中的分量,就一脸严肃地说:皇上要是想要削减人数,奴才就来当第一个吧!

太监本想着好歹自己是仁宗用惯了的,仁宗当然舍不得,自己既不用出宫,还能博得仁宗的好感,简直聪明极了。

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出宫的名单上。

太监:我一点都不想出宫,皇上你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哭唧唧

后来皇后问起仁宗怎么把自己的亲信给遣出宫了,仁宗回道:他竟然劝我说不要采纳谏官的言论,还说他们都是过分的人,我当然不会把这种人留在身边。

好在仁宗是个好脾气的人,即使被谏官冒犯冲撞的时候,他也不会小心眼地斤斤计较,不然,就算包拯有九条命都不够丢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狸猫换太子”真相 宋仁宗生母究竟是谁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狸猫换太子”真相宋仁宗生母究竟是谁? 所以,从《宋史》中的记载来看,历史上不存在“狸猫换太子”一事,李宸妃也没有流落到民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包拯为李宸妃鸣冤的故

0评论2024-01-26270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范仲淹不但是个军事家

0评论2024-01-2560

宋朝的奢靡之风
要说奢侈消费,在宋朝首屈一指的得数宋徽宗。为了让日子过得舒服,宋徽宗特别舍得花钱,甚至专门成立了国家机构,一个叫苏杭造作局,另一个叫苏杭应奉局,造作局归太监童贯管理,应奉局归“六贼”之一朱勔统率,这俩局是徽宗奢侈消费的主要代办机构。苏杭应奉

0评论2024-01-2572

把皇帝关进笼子里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真是老子天下第一。皇权高高在上,生死大权独断,谁敢去监督皇上可是,历史上有那么一个皇上,却被身边的大臣们所监督,大臣们有“监督权”,甚至监督权还被置于皇权之上。他就是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宋仁宗。在人事任免上进行监督。

0评论2024-01-2571

一眼识人难上难
远处有一个人悄悄注视着王安石,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贤才,宋仁宗听多了,想重用王安石。也许在宋仁宗看来,工作时间往往难以看出大臣的性情。在娱乐活动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谱,所以他组织了这次垂钓活动,用来考察王安石。活动结束,宋仁宗

0评论2024-01-2564

宋仁宗身边的谏官
某日退朝后,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给仁宗梳理头发的时候,看到他怀里有文书,就问是什么事。仁宗答说:“最近下雨不止,朝中谏官认为是阴气太盛所致,故上书让宫里裁减嫔妃侍从的人数。”女官听了以后

0评论2024-01-25110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有小说《七侠五义》,现今有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狸猫换太子传奇》,加上历代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说的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病逝,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为争当皇后,刘妃与太

0评论2024-01-2591

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

0评论2024-01-2569

真宰相刘沆简介 刘沆是怎么死的?
刘沆在宋仁宗时期任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为官期间,刘沆以长于吏事而著称。刘沆有真宰相之称,许多人就奇怪了,宰相就宰相吧,真宰相又是什么意思?难道宰相还有真假之分!其实真宰相并不是一个判定词语,而是对刘沆的一种赞扬。这个名称

0评论2024-01-2455

如何评价庞籍?他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庞籍是宋仁宗一朝宰相,出生于988年去世于1063年,享年七十五岁。庞籍是单州成武人氏,字醇之,宋真宗年间进士,初为黄州司理参军。后来因为任上表现优秀,受到州夏竦的赞许,以功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

0评论2024-01-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