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不管是学医的还是不学医,对《本草纲目》应该都有所了解。
这部草药学著作,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著作,同时在世界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西方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有着世界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此书的作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祖辈三代都是当地有名的医者。受到家庭熏陶,李时珍自幼对医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医生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并且还时常与算卦、占卜挂钩。所以他的父母并不想李时珍走自己的老路,安排李时珍接受学习,将来参加科举考试。
李时珍14岁的时候,就成功考中秀才。可惜的是一连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能高中,最后才放弃了科举之路,回到家中跟随父亲学医。
李时珍在医学方面很有天赋,学习医术不仅快,而且时常能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三十多岁的时候,李时珍进入太医院。在太医院当值期间,李时珍的医术又有了提高。
成为一位好的医生,不仅要懂医理,同时也要精通药理。如果把药物等到形态和性能搞错了,救命良药就会变成毒药。但是当他在读《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衍义》等草药著作的时候,却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在这些著作中,在药物分类方面常常草木不分,虫鱼互混。甚至有些著作中,竟然将有毒的钩藤当作是补益的黄精。都是医生提高医术的书籍,但是却存在着这么大的错误,李时珍实在难以视而不见。
他知道出现这些错误,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药物缺乏实地的调查。为了完善和改正这些错误,李时珍有了编写一篇完善而正确的草药著作的想法。
编书当然不能夸夸其谈,更不能想当然的脱离实际。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书籍介绍的草药药理的正确性,李时珍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苦的实地考察。
从1565年起,李时珍靠着自己的双腿,和自己的徒弟以及儿子来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草药大多数生长在人烟稀少的野外,所以李时珍他们常常都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攀崖趟河,艰辛程度无法形容。
李时珍也丝毫没有架子,充分发挥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请教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等人,从各方面各渠道获取信息。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参考历代医药学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处理疑难问题。
就这样,李时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耗尽心力,才完成了这本著作。
当时李时珍已经年迈,为了能够将这本书出版传播,还不顾虚弱的身体,亲自到出版业中心的南京,拜访私人出版商。令人心酸的是,走遍整座城市,竟然没有找到一位愿意出版此书之人。
李时珍最终因为辛苦劳累,又兼郁结于心,病倒在床,不久就去世了。临死之前,交待子孙将此书献给国家。
李海珍死后不久,为了充实国家书库,朱诩钧就下令让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遵从父亲的遗命,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得到朝廷的 重视。当时的官员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几个字之后,就将此书搁置在一边。
最后的最后,还是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此书才最终面世。而那个时候,李时珍已经死了三年了。
《本草纲目》一经面世,就在国内广泛传播,甚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欧洲各地,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此书对达尔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
0评论2024-01-2583
李时珍的中药名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5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
0评论2024-01-2574
历史乱套了 文字版
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世界的石头都是连在一起的,由于盘古开天地时力量无比大,所以把石头都震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小块块。但有一块石头例外了,它有一个故宫城那么大。人们千百年来都认为这是一块妖石。然而有一天,这块石头爆发了:天在震动,地在摇晃
0评论2024-01-2452
李时珍曾任御医吗?李时珍救人故事
李时珍,晚清著名医学家,因其高超的医术和对中国医药学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其所作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更是学医之人必须了解的书籍,大名连不学医的人都听过。《本草纲目》是李时珍高超医术的见证,而民间流传的关于李时珍治病的故事,
0评论2024-01-2360
王世贞和李时珍有什么关系?王世贞与杨继盛
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李时珍则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医药学无论是和史学,还是文学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王世贞和李时珍这两个人到底哪里有关系呢?又是什么关系?说到王世贞和李时珍的关系,必须要提的就是李时珍的医药学著
0评论2024-01-22118
李时珍的求真精神
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人;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在撰写《本草纲目》一书的过程中,李时珍
0评论2024-01-2244
精彩全在留白处
山东东阿人张向阳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医书。有一天,他在翻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时,对里边一段记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阿胶,以乌驴皮得东阿水乃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视为阿胶的上上品。”原来被李时珍称为“圣药”的用来进贡的阿胶是需要
0评论2024-01-2239
谁能赐我神药
父亲的病越来越厉害了,桂生愁得彻夜难眠,父亲病这几年,他头发也白了一半,刚三十出头的人哪!父亲得的是心肺病,目前世上尚无特效药物。早年为了给他们兄妹几个挣学费,父亲到一个小煤矿下窑当挖煤工,一干就是十年。父亲的病就是在那里得上的,据说是因吸
0评论2024-01-2179
李静:一个女产品经理的彪悍自白
“我是狗急跳墙型。”这是东方风行传媒董事长李静的彪悍语录。她不只是跨界女王,不只是主持人,更是产品经理界的女汉子,她的产品秘诀是制造无法拒绝的消费。“我是狗急跳墙型”体现在3句话上:我根本不知道公司需要律师,我也不知道财务和会计要分开,我们
0评论2024-01-2166
药渣为什么倒路口
吃中药的病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民治病,亲自上山采草药,尝百味,又跋山涉水,走东家,串西家,上门就医,医道很高,手到病除。有一次,李时珍来到河南,只见田地
0评论2024-0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