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李时珍的求真精神

2024-01-22 02:32430

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人;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一书。

在撰写《本草纲目》一书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南朝宋时的医药学家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说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李时珍有点怀疑,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李时珍就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跟踪穿山甲的踪迹,进行实地考察,还捉来穿山甲亲自解剖,发现穿山甲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经消化的蚂蚁,证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中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过,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张开来诱捕蚂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也就是张开嘴伸出长舌头置于地上,让嗅觉灵敏的蚂蚁爬满舌头,然后将舌头突然一缩,便将贪腥的蚂蚁全部吞入肚腹内。于是他修订了《本草经集注》穿山甲捕食的错误记载。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时珍的求真,是做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体现,这是有了这种求真精神,才使他抛弃臆断,获得正解,从而避免尴尬和错误。求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种态度,是衡量做事尽力的重要标志;求真是一个人的本事,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

0评论2024-01-2578

李时珍的中药名情书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5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

0评论2024-01-2569

历史乱套了 文字版
我认为历史是这样的:本来全世界的石头都是连在一起的,由于盘古开天地时力量无比大,所以把石头都震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小块块。但有一块石头例外了,它有一个故宫城那么大。人们千百年来都认为这是一块妖石。然而有一天,这块石头爆发了:天在震动,地在摇晃

0评论2024-01-2449

《本草纲目》出版坎坷 最后如何出书传播的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不管是学医的还是不学医,对《本草纲目》应该都有所了解。这部草药学著作,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著作,同时在世界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西方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有着世界级影响

0评论2024-01-2365

李时珍曾任御医吗?李时珍救人故事
李时珍,晚清著名医学家,因其高超的医术和对中国医药学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其所作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更是学医之人必须了解的书籍,大名连不学医的人都听过。《本草纲目》是李时珍高超医术的见证,而民间流传的关于李时珍治病的故事,

0评论2024-01-2357

王世贞和李时珍有什么关系?王世贞与杨继盛
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李时珍则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医药学无论是和史学,还是文学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王世贞和李时珍这两个人到底哪里有关系呢?又是什么关系?说到王世贞和李时珍的关系,必须要提的就是李时珍的医药学著

0评论2024-01-22117

精彩全在留白处
山东东阿人张向阳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医书。有一天,他在翻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时,对里边一段记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阿胶,以乌驴皮得东阿水乃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视为阿胶的上上品。”原来被李时珍称为“圣药”的用来进贡的阿胶是需要

0评论2024-01-2238

谁能赐我神药
父亲的病越来越厉害了,桂生愁得彻夜难眠,父亲病这几年,他头发也白了一半,刚三十出头的人哪!父亲得的是心肺病,目前世上尚无特效药物。早年为了给他们兄妹几个挣学费,父亲到一个小煤矿下窑当挖煤工,一干就是十年。父亲的病就是在那里得上的,据说是因吸

0评论2024-01-2176

李静:一个女产品经理的彪悍自白
“我是狗急跳墙型。”这是东方风行传媒董事长李静的彪悍语录。她不只是跨界女王,不只是主持人,更是产品经理界的女汉子,她的产品秘诀是制造无法拒绝的消费。“我是狗急跳墙型”体现在3句话上:我根本不知道公司需要律师,我也不知道财务和会计要分开,我们

0评论2024-01-2158

药渣为什么倒路口
吃中药的病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民治病,亲自上山采草药,尝百味,又跋山涉水,走东家,串西家,上门就医,医道很高,手到病除。有一次,李时珍来到河南,只见田地

0评论2024-0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