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某一刻我热泪盈眶

2024-01-23 16:13700

七月底一个人从北京去了趟厦门,遭遇了自己经历的最长时间的航班晚点。一开始的几个小时还好,航空公司也发了机场客餐安抚旅客,但起飞时间一再延误,眼看着跟我同去厦门的朋友坐高铁从安徽出发都快要到了,我再也无法淡定。

“别着急,我的一个朋友在厦门航空上班,我帮你问问情况。”

给我发微信语音的安然,是我通过一起给杂志写稿而线上认识的,生活中从未谋面。话音刚落,她便将她与朋友的微信截图发到了我手机上。

“小怪你看,只是正常的天气原因延误,别担心,厦门和我一直都在,等你。”

这句话一刹那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焦虑。三小时后飞机落地厦门,我在机场出口见到了疯狂朝我招手的她。

“你看,偶尔放慢脚步,生活会更美!”

可后来我才知道,她在我告诉她航班延误之前就到了机场,已经等我好几个小时。

坐机场大巴去宾馆的路上,湛蓝的天、深邃的海、洁白的帆,还有坐在我身邊一直为我介绍的她,足以构成我初次在一个陌生城市里最美的记忆点缀。

那时我才明白,有的景色,慢一点看会更美;有的人,迟一点相遇会更合拍。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感动,一直都在。

醒来的凌晨两点多,我收到两张海边夕阳的照片,是班里一个叫佳浩的孩子从夏威夷发过来的。

“老师,我明天就回国了,这是我拍的夏威夷的夕阳,您觉得好看吗?”

都说老师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职业之一,从去年9月走上讲台起便对此深信不疑。在与40多个孩子朝夕相处一年后,我与他们之间建立了无话不谈的信任关系——是孩子在放假前约我一起去吃肯德基,是孩子假期里养了两只小狗也要告诉我,是孩子把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都说给我听……

所以我总会被孩子们某一瞬间的细枝末节而感动——比如我在看到照片的这一刻。

照片上,太平洋上帆船随意飘着,远处正下落的夕阳将这一天中最后一点辉煌霞光都点点浸染在云层和海面,所有的诗意和远方在这一刻显得那么静谧和美好。

小孩子心性,总想要把他们看到的一切迫不及待地跟身边人随意分享。而这恰好也最打动我——让我在与他远隔重洋的中国凌晨热泪盈眶,为孩子这一份把我当成朋友的信任,为孩子这一份把我放在心上的宝贵用心。

谢谢孩子们的眼睛,带我看到了全世界的风景。

从厦门回来便跑去找S君。本来决定27日走,但由于台风天气逼近,便临时决定提前离开。机场出站时,S君早已等在了那里,穿着一件白色底斑马条纹衫,一条七分短裤,在重重人流中朝我快步走来,很自然地拖过我手中的箱子。

“我不是发了微信不让你来接我吗?”我知道他晚上有工作应酬,所以早早地找好了住宿酒店并特意叮嘱他不用来接我。

“你来我一定要来接你。”他人站在我面前,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温柔和细心。

我和他是异地,所以总是聚少离多。他的工作时间太弹性,总是一个电话就必须到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可能随时会飞走的都教授,让我心里总是缺乏安全感。

最糟糕的一次是,从早上七点半出门直到过了第二天中午,他才一身酒气地回来。

听到他用钥匙开门的窸窣声,我已经准备好了满腔怒火向他开炮。可是,下一秒他整个人无力地抱住我,头抵在我肩头时,我的怒火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心疼。

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每一个人走的路都不容易。我以爱之名,说服自己,唯有包容和理解,才是正确的相爱方式。

但此刻他话语哽咽地说——“丫头,对不起”。

我如何不懂他这番话的言外之意?

“对不起,没有好好陪你。”

“对不起,答应你的没有做到。”

“对不起,我爱你。”

熬更守夜的等待,每分每秒的时间,有点动静就要下楼去看是不是他开门回家,一切一切的心酸和委屈都被“对不起”这三个字化成了眼眶里升腾的雾气和内心的翻江倒海。

后来他推掉了所有的工作,陪我窝在沙发上看了一下午《笑声传奇》。我时不时地拿他彻夜不归的话题耍小性子,他总是用力地抱着我,温柔而沉默。那一刻我觉得他就像一面镜子,用同样的包容和理解感动了我。

“你怎么哭了?这个小品不好笑吗?”他歪着头问我。

“因为我爱你,如此深沉。”

做老师以后的第一个暑假,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直到八月初才回家。

妈妈见到我后的第一句话是:“小姑娘,你怎么晒得这么黑?”

爸爸却说:“疯丫头,玩了一圈终于舍得回来了!”

弟弟双手接过我给他买的肯德基全家桶乐不可支:“谢谢姐!”

在家人微信群里,还在医院实习的妹妹也发消息问我有没有到家。

被家人的日常关怀而感动逆流成河,是连续多年在外工作后偶然回家的欣喜。

“我也很想你们呀!”在异乡半夜时不能入睡,给妈妈打电话说这句话时却被吐槽:“没良心的,想我们还往外跑!”

这一学期的工作还没结束时,我便早早就定好了去厦门的机票和酒店,规划好了所有的行程。但在厦门的几天里,我的肠胃在新鲜劲过了之后开始无比想念鲜香麻辣的老家饮食。吃不惯沙茶面,就想吃重庆小面;吃不惯海蛎煎蛋,就想吃妈妈牌水煮鱼和麻婆豆腐;受不了厦门天气的海潮,却无比想念“火炉”里的湿热,连决定提前回家被朋友们善意嘲笑说“暑假回重庆避暑”都觉得异常亲切……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吃一碗妈妈做的凉面,喝一口爸爸泡好的薄荷茶,再在竹篾的凉席上打个盹儿,醒过来再吃一口从井水里捞起来的自然凉西瓜……连同亲人们日复一日重复絮叨的关切和温暖,都是二十多年的故乡给我的感动。

可是我知道我还是要离开故乡到他乡闯荡,离开亲人直到多年后也许都无法荣耀地衣锦还乡。但是我还是要怀揣着一抔故乡的热土,带着亲人们殷殷嘱托的目光,义无反顾地一直往前走,从不停留!

我很想你,是真心的话;我要一直走,也是肺腑之言。他们的温柔,是世间最甘洌的酒,为我一次又一次的离开壮行。

我一直在想,我心中的理想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

大抵是有一见如故的知己好友,有包容理解的知心爱人,有不离不弃的长辈亲朋,有出得去又回得来的故乡,还有一颗永远新鲜的心。

总有一刻,生活里的感动会让你我热泪盈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饮酒不醉最为高
随着赖昌星被判刑,当年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案件的经过,发现受贿的海关官员中,大多都被赖昌星轻易以金钱和女色所俘获,只有一个叫接培勇的副关长是个例外。赖昌星对接培勇说:“我送你儿子出国读书。”接培勇说:“

0评论2024-01-25118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1912年,孙炳炎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孙厝社。他的父亲孙清廉在家乡开了一家小杂货铺,有5个子女,孙炳炎排行老三。1927年,孙炳炎才15岁,为了生活,父亲把他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他住在店里,每天早上6点钟就开始打扫店铺

0评论2024-01-2476

不敢存藐视之心
1985年10月,曹德旺的玻璃厂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人。此人道明来意:“曹总,我今天来是想代理贵厂的汽车玻璃。”曹德旺带他看了一圈工厂,提出要求:“要代理也行,你得让我看一看你的工厂。”来人同意了。他带曹德旺来到厦门郊区一个报废的仓库。曹德旺

0评论2024-01-2467

郑小瑛:“80”后的音乐梦
她是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郑小瑛女士,如今依然活跃在指挥舞台上,她笑称自己是“80”后,和当下中国的“80后”一样年轻,充满活力。指挥界的稀有动物1955年2月,苏联指挥家列·尼·杜马舍夫主持中国第一个专业合唱

0评论2024-01-2474

升起梦想的桅杆
升起梦想的桅杆黄浩量是厦门松柏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自小就对电影情有独钟,每次看完电影后,他都能将其中的剧情和细节讲给爸妈听。电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文学滋养:他小学时写的作文,就获得过全国大奖;上初中后,竟然自己动笔写起了小说。2

0评论2024-01-2435

温柔伎俩
这个周末结束了,又到了回厦门的时候。一大早我接到了大熊的电话,他说:“我的车又坏了,刚被拖去了修理厂。”我说:“没关系,我自己坐车回厦门吧。”“等我想想办法,我肯定能送你回去的,你先去Joe的公司等我吧。”对于我喜欢的人,我从来不曾怀疑过他

0评论2024-01-2436

历史上真实的陈近南 他是怎么死的?
《鹿鼎记》的小说和影视剧火遍大江南北,韦小宝、陈近南、康熙,以及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天地会被大家所熟知。《鹿鼎记》中韦小宝是绝对的主角,但是康熙、陈近南等角色也十分出彩。作为韦小宝师傅的陈近南,是天地会总舵主,身负反清复明重任。那么历

0评论2024-01-2376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1936年,弘一法师由鼓浪屿移往厦门南普陀寺担任住持。当时,有很多人说弘一法师是贪图厦门的富裕生活,这让弘一法师的弟子们非常不悦,他们就写了一篇关于弘一法师的生平文章给当地的报社以辩驳造谣者。报纸刊发出来后,弘一法师才知道徒弟们的这一做法,

0评论2024-01-2331

依旧念旧人
他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80岁那年,在《八十自述》一书中竟然这样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好友的妹妹。”这个妹妹名叫陈锦端。他十七八岁时对她心生热爱,相爱却未能在一起,直到80岁犹是难能忘怀。正应了白居易那句诗

0评论2024-01-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