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2024-01-24 23:43760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1912年,孙炳炎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孙厝社。他的父亲孙清廉在家乡开了一家小杂货铺,有5个子女,孙炳炎排行老三。

1927年,孙炳炎才15岁,为了生活,父亲把他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他住在店里,每天早上6点钟就开始打扫店铺,开门、送货,什么杂活都干。晚上关门后,还得糊纸袋,一直干到11点多钟才能休息。这样干了一个多月,父亲见他太劳累了,不忍心让他再这样干下去,便将他送到一个同乡开的酒店里当店员,月薪14新元。干了一年多以后,他又转到一家公司当文职人员。在工作之余,他努力求知,上夜校,学英文,并自学写作,曾在《新国民日报》上发表过一些杂文和小品文。学习、写作,他每天都要搞到深夜;之后又学习马来文和商业经营知识,了解当地社会和商情,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2年,孙炳炎才20岁,就决心自己创办公司,他在2个哥哥的帮助下,在芽笼地区办起了森林木材公司。开始时,这个“公司”只是一家小作坊,总共只有3名职员。既无资金,又无熟悉的客户,起步非常困难。好在他们兄弟通力合作,2年后,逐渐有了些赢利。这时,兄弟3人就决定分开各自单立门户,独资经营。大哥办了森业公司,二哥办了森安公司,孙炳炎则保留森林公司。兄弟3人都想试试自己的能力。当时,他们每人手中分得的资金是2000元。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竞赛,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老三是他们中唯一的胜利者。

分家以后,孙炳炎仍旧以经营木材为主,他既是老板,又是书记、售货员和收账员,实际上是单枪匹马地开始了第二次创业。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过去,各地经济建设和工商业也逐渐复苏。这期间,森林公司除经营木材外,还经营水泥等其它建筑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水泥已成为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孙炳炎的森林公司信誉良好,获得各地厂商的信任,资金周转也比较灵活。他开始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户,许多木材电锯厂、建材五金商行和洋行都和森林公司发展业务关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孙炳炎经营的水泥业在东南亚已有一定规模。他代理经营的越南红龙牌水泥,一次都要运来几万包,几十艘载满水泥的驳船停泊在新加坡河岸边,气势相当大。那时,公司的职员已增加到20余人。10年时间,公司的资本已有数十万元,成为初具规模的企业。

战争期间,新加坡遭日寇飞机轰炸,城市建筑破坏严重。战争结束后,建筑行业便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行业。孙炳炎利用这个机会,继续扩大经营木材、水泥、钢铁、大五金等各种建筑材料。由于森林公司原先有着良好的信誉,建筑承包商们都愿意与他合作,公司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公司从芽笼地区迁移到新加坡市中心,资产已增至50万元。

为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孙炳炎又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森林公司改为森林私人有限公司,除了他自己保留89%股份之外,其余的股份都卖给本公司的职员。这就意味着各级职员都成了公司的股东。大家的利益拧在一起,这样就确保了每一职员工作都尽职尽责,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其次,他请了一位英文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经过几年学习,他能用英语和外商洽谈生意,能看懂英文账目和合同,处理英文报告和文件。

1952年,孙炳炎将他的企业扩展到马来西亚,先在吉隆坡和棋城两地设立森林分公司。后来为了适应马来西亚的环境,方便业务扩展,他正式在吉隆坡注册成立森林有限公司。随后又在关丹、怡保、马六甲等地设立分公司。

1957年,森林公司在北马创办了开采矿产的华伦矿务有限公司;还与其它公司合资成立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第一家拆船公司。1960年,孙炳炎又把他的业务扩展到海外,在香港建立了香港森林有限公司。这时,他在东南亚一带已经颇负盛名了。

60年代初,印尼政府开始与马来西亚对抗,双方贸易往来也直接受到影响。1965年,新加坡脱离了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因此,许多企业的关系及经济贸易都进行了重新调整。1967年,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5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联盟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协作及发展。

1970年初,石油危机在全世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促使东南亚国家政府采取一系列推进民族经济的措施,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孙炳炎及其森林公司抓住时机,不断进行改革,克服重重困难,使企业不断发展。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与当地及外国公司进行竞争,1963年,孙炳炎代表森林公司向政府提出申请,将森林企业改为森林企业(大众)有限公司,建立企业集团。其次,将经营方针改为向多元化发展,分贸易、工业、房屋建筑、金融、种植业等部门,其中,他在工业和种植业方面投资巨大,制定了种植业的长期发展计划。到1986年,森林企业集团在新加坡有13家公司,在马来西亚有6家公司,共计19家,总资产约16亿元。

孙炳炎毕竟年事已高,在谈到企业集团接班人的问题时,他说:“我不赞成搞家族式的世袭继承接班,虽然森林集团是我创设的,我的4个儿子皆在森林集团内工作,但他们都不是当然的接班人。假如我的儿子没有条件或不适合作为公司的接班人,就应该让其他有才干的人来接班。总之,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接班人。”孙炳炎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公司每一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受过专门训练,并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要事业成功,重用人才是很重要的。”孙炳炎说,“这是我一贯的看法。”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孙炳炎对中国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1956年,他曾参加新加坡工商考察团访问中国,同时他与中国矿产公司签订了经销五羊牌水泥的合同;1981年,他率领新加坡华商代表团访问福建,到福州、厦门等地进行考察访问。1985年与厦门开元饭店合资创建了厦门新加坡酒店。之后又多次来福州、厦门等地,目的在于加强原有的双方传统贸易和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他想把他的“森林”扩展到家乡的这片热土上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说法,孙炳炎这样做,大概也是归根的一种方式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困境是最好的老师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困境是最好的老师! 有位白手起家的富商到了花甲之年把公司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享起了清福。儿子接管了父亲的公司之后不久,就遇上了经济危机,公司濒临倒闭,儿子满脸颓废,一抽不振地回来向父亲求救:“爸爸!现在经济

0评论2024-01-2699

败犬效应
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当看到别人陷于困境中时,都会忍不住拉一把,即使最终得不到任何回报。这确确实实也是人类心理的真实状况,心理学上称之为“败犬效应”,表现的是一种想对处于不利状况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状态。有一项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哈佛

0评论2024-01-2572

相亲这件事
这段日子,相熟的小姑娘不太开心,问她,说是被逼婚。原来她母亲的同事给她介绍男朋友,她觉得这么老土的事情居然找上她,当即回绝。那位阿姨不气馁,又打电话给她,把男人说得天上有地上无。小姑娘回绝得更干脆。我听后簡直捶胸顿足,比她还着急:这是一个机

0评论2024-01-2566

马克·安德森:开创未来的的人
与比尔·盖茨、乔布斯或扎克伯格等家喻户晓的高科技名人相比,马克·安德森实在是寂寂无名。不过他对于互联网络的贡献则在众人之上。安德森22岁便发明了全球首款可显示图片的网页浏览器“马赛克”,随后他又与人共同创立网景公司,并促成网景公司成功上市,

0评论2024-01-2577

成龙:举高自己生命的鼓槌
在国际巨星成龙还叫陈元龙的时候,曾有机会在大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少林门》里出演一个角色。在这部戏里,有这样一个镜头,陈元龙要与男主角对打,武术指导为了武打效果,设计的动作是:让陈元龙跳到弹簧床上,然后利用弹跳力跳起来,让男主角踢中他的胸部,为

0评论2024-01-2583

苹果CEO乔布斯的三个故事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个故事而已。第一个故事是

0评论2024-01-2575

马云:带着仇恨的竞争一定会失败
马云,浙江省杭州市人,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他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其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核心提示不要抱怨没有机会,机会永远存在,每5年到10年就有伟大杰出的公

0评论2024-01-2559

机会在敲门
魏晨,中国内地歌手,2007年参加《快乐男声》节目,以季军成绩出道。四个月的求学之旅,是我为当下生活挤出来的一个“Gap”(空隙),是摒除噪音、安心修炼的一个良机,让我可以跳出既定自我的约束,跳出固有环境、固有思维的困扰。出发吧,这绝非一次

0评论2024-01-2576

爱心造就女总理
英拉·西那瓦在1967年出生于泰国清迈市的一个商人家庭,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就是她的哥哥。英拉的父亲是一个勤奋的商人,英拉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勤奋劳作和刻苦努力的习惯。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英拉就用自己赚来的钱开了一家小杂货店,而母亲就

0评论2024-01-2565

90后早恋少年,霸气打造视频2.0时代
早恋“闯祸”,意外被哈佛录取金证济苍199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当年,他父亲以山西省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进复旦时仅15岁,母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令人不解的是,“学霸”父母对儿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极低,小小年纪到加拿大读书后,金证

0评论2024-01-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