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揭开让人谈虎色变的蒋介石侍从室

2024-01-23 15:15400

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人们一谈到“蒋介石侍从室”,当官的会肃然起敬,老百姓也会谈虎色变。这是因为,蒋介石侍从室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政治中心,是国民党所有党政军机关都要俯首听命的“太上皇”,是国民党政权中所有权贵显要都伸长脖子注目仰视的“圣殿”,是影响整个华夏大地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策划之地。

蒋介石深谙用人之术

侍从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能量,能起这样大的作用?说穿了,唯一的原因是它服务的对象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独裁者——蒋介石。

1936年1月,蒋介石对侍从室进行了重大改组,成立了侍从室第一处和第二处,简称“侍一处”、“侍二处”。1940年又成立了“侍三处”。这三个处都直属蒋介石个人领导,都是“通天”的。而这三个处的主任,都是国民党的军政大员,非同凡响。例如当过侍一处主任的张治中,曾当过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将加上将衔(这是国民党军衔的一个阶级,低于二级上将,高于中将)。难怪他就任之后,侍从室通电各战区司令长官,郑重其事地宣告:“委座看重侍从室,特派张治中为主任。”

此外,担任过侍一处主任的还有钱大钧、林蔚、贺耀祖等,都是国民党政权的风云人物。

还有一个侍三处,主任是陈果夫。“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管着国民党的党权,是臭名昭著的C.C派首领。陈果夫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与此同时,他还兼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三个处的主任都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这可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人之手,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三人之间还可以互相制约,亦便于蒋介石的驾驭。看来蒋介石是深谙用人之“术”的。

侍从室干预“司法独立”

侍从室的触角伸得很长,许多事情都要介入,甚至对标榜“司法独立”的法院也要干预,也要指手画脚。

1942年,在重庆出了一件大案,曾轰动山城。事情是这样的:中央信托局运输处林世良,勾结大成商行的章德武,大搞走私活动。一次从仰光到昆明一下子走私价值3000多万元的商品,林世良从中渔利1000多万元。谁知事机不密,被军统局侦知。军统本来就想把缉私这块“肥肉”从孔家手中攫取过来,遂向蒋介石状告孔祥熙。

这时抗战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广大群众生活艰辛,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多少人啼饥号寒。“家无隔夜粮,路有冻死骨”,可谓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林世良之流竟大发“国难财”,舆论哗然,国人皆曰可杀。司法机关慑于民意,准备将林世良判处死刑。

但林世良可不是一般人物,而是个有很硬背景和后台的特殊人物。他的后台就是蒋介石的大舅子、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以及孔夫人宋霭龄。这位孔夫人是当时“第一夫人”宋美龄的大姐,嗜财如命,搜刮钱财不择手段。而做走私生意在当时是捞钱的一条捷径,孔夫人和她的大公子孔令侃岂肯放过。林世良先当过孔祥熙家的管家,后来又替孔祥熙家族做走私生意,西药、五金、卡车、建材,以至鸦片、吗啡等毒品都拼命走私,毫无顾忌。万一林世良在临死前将走私内幕和盘托出,孔、宋岂不要大丢面子?权衡再三,孔、宋二人决定“运动”法院使其从轻判处林世良无期徒刑。法院当然不敢得罪孔“国舅”和宋“皇姐”。按照孔、宋的要求,将案件呈报到了侍从室,待蒋介石“核准”后即行办理。

侍从室里的“智囊”们看到案件报告后,进行了议论。权衡结果,陈布雷、于达、唐纵等人在呈批件上拟了个“判处死刑”的意见。蒋介石犹豫再三,最后下决心宁肯开罪“国舅”和“皇姐”,也不愿动摇自己统治的根基,于是同意了侍从室的签呈,下令将林世良枪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周亚夫的细柳营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奸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老百

0评论2024-01-2586

射杀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如果在非战争时用箭射的方法把人处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的酷刑。唐代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曾特制一种纸箭,箭头也是用纸制作,里面裹着少许麝香或龙涎香的粉末。宫中闲暇无事的时候,李湛就把宫嫔们叫到一块,他站在一定距离

0评论2024-01-2586

诚信的力量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信用越好,越容易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威望也相应提高。所以,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

0评论2024-01-2582

一枚铜钱——灵活运用投资信息
一枚铜钱——灵活运用投资信息在古代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个小商人,聪明睿智,具有一定的经营本领。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捡到一只老鼠,便决定用它作资本做点买卖。他把老鼠送给一家药店铺,得到一枚铜钱。然后他用这枚铜钱买了一点糖浆,又用一只

0评论2024-01-2568

一个古代商人聚财的传奇故事
一个古代商人聚财的传奇故事有一个商人,由于深谙营销之道,懂得成交之法,年纪轻轻的就拥有了巨额的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火过后,房倒屋塌,不剩片瓦,所有的财产都在转眼间化为尘烟。他决定从头来过,并相信自己一定会重塑辉煌。

0评论2024-01-2571

两个解梦家
两个解梦家皇帝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觉得很奇怪。他立刻召来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不是暗含着什么意义或者预示着将来。“唉,陛下,很不幸地告诉你。”解梦家说道,“每一个掉落的牙齿,都代表着您的一个亲人的死亡!”“

0评论2024-01-2455

食鱼无反
食鱼无反春秋时期,齐景公到已经灭亡了的纪国土地上游览。看到纪国的废墟上,到处瓦砾遍地,野草丛生,狐兔出没,乌鸦乱飞,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让人目不忍睹。齐景公坐车正要离开这里,忽然有一个侍从举着一只金壶献给齐景公,齐景公问:“这么贵重的壶是从

0评论2024-01-2458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宋仁宗没怎么开疆拓土,发展经济也没有什么思路,然而,却被视为历史上少数明君之一,皆因为其懂得“自守之道”。宋仁宗非常仁厚。某次,仁宗在宫内散步,不时回头看,随从们很不解。回宫后,仁宗对身旁的嫔妃说:“朕渴坏了,快倒杯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

0评论2024-01-2348

半只鸡
从前,在王国最贫瘠、最偏远的乡下,住着一位年轻的养鸡人。因为他长得矮小瘦弱,而且从头到脚都是鸡毛,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半只鸡”。有一天,国王外出巡视,他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停了下来,对侍从说:“我饿了!快去给我找点东西来美餐一顿吧!这里有

0评论2024-01-2355

寻找宝石
这天清晨,山民马德起早去赶集,路过山神庙门前,看见围了一大群人,都伸着脖子在看一张刚贴到墙上的通告。马德一打听,原来是新登基的国王通令全國,悬赏征集天下宝石。马德闻言,心中“咯噔”了一下,急忙挤到人群前仔细观看,只见通告正文明言:只要献出的

0评论2024-0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