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一年一换

2024-01-23 14:58420

光绪年间,有个叫王珍的人,四十岁时才接到吏部文书,补任京师宛平知县。到任后,他发现县衙政务懒散,就四处微服私访,想查清缘由,对症下药。

这天晚半晌儿,下了一场雪。王珍沿官道往县衙赶,道路却泥泞难走。他又冷又累,就敲响了路边一扇门,想讨碗热水暖暖身子。

主家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给王珍倒了碗热水,还拿来俩馒头。王珍边喝水边问:“老人家,这官道怎么这么难走啊?”

老人长叹一口气:“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这事儿说来话长了,十几年了,官道坑洼不平,沿途的村子曾联名上书修路,可县衙那儿没人给做主啊!”王珍闻言,皱了皱眉头。

老人继续道:“宛平县的知县一年一换,谁还愿多管这闲事啊?”王珍愣了一下:“一年一换?这话怎么讲啊?”

老人却摆了摆手:“这我可不敢多说,要是说了,会掉脑袋的啊!”王珍大吃一惊,就没再追根究底。喝完热水后,他辞谢了老人,拉着毛驴回到了县衙。

第二天一大早,王珍就把老县丞请了过来。老县丞在县衙待了十几年,应该知道其中的隐情。老县丞听完王珍的疑问后,唉声叹气说:“宛平的知县不好当啊,干好是一年,干不好也是一年,是沿袭多年来的惯例。到时候,甭管是谁,都逃脱不了!”

王珍继续追问,老县丞却摇头:“大人,您就甭为难我了。这件事关乎大清的颜面和皇威,在下不敢妄加评说啊!”

王珍只能按下疑惑,心里却十分纳闷儿,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怎么和皇威连在一起了?

时间一打眼儿就过去了,王珍也算是治理有方,最近正忙着筹备耕耤礼。每年的仲春亥日,皇上都要在宛平县界内的先农坛举办耕耤礼,王珍不敢马虎,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县丞负责准备这事儿。

三月初四这天,一行人簇拥着龙轿来到了先农坛,一串繁复的礼节过后,光绪爷身穿龙袍来到耤田,伴着两边的鼓乐声,一手扶耒,一手着鞭,开始亲耕。谁也没想到的是,那头专为皇上拉犁的黄牛却死活不动了。牵牛的大臣慌了神,忙命人换备用牛,谁承想,替换的牛还是不肯挪步,这可怎么办啊?

坛外的老县丞听说拉犁的牛不肯走,早就吓得跌坐在了地上。县志记载,嘉庆年间,有一年也遇到了耕牛不走的事儿,惹得龙颜大怒,革了顺天府和宛平县大小官员的顶戴,移交吏部治罪。这回,王珍和自个儿怕是在劫难逃了。

王珍也吓坏了,快步奔到黄牛跟前,一边轻抚牛脖子,一边拿块黄绸蒙住牛眼,又把棉花团儿塞进牛耳,然后拍拍牛头,一拉缰绳,奇了怪了,黄牛立马迈开了步子。众官都松了一口气。

耕耤礼毕,光绪爷忽然问:“刚才给黄牛蒙眼的是谁啊?”顺天府尹连忙回禀:“皇上,是宛平县知县王珍。”皇上一听:“哦?叫他过来,朕有话要问。”

此时,王珍正在听老县丞给他讲嘉庆爷那次亲耕时发生的事儿,一听皇上召见,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战战兢兢地来到观耕台下,行过三叩大礼后,光绪爷问:“王珍啊,朕有一事不明白,你为何要蒙上牛眼,还要塞耳朵眼儿啊?”

王珍答道:“回皇上。黄牛第一次参加耕耤大礼,见人较多,再加上两边鼓乐齐鸣,害怕才不敢走,所以微臣……”光绪爷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王珍,打今儿起,朕的这一亩三分地就交给你了,要是收成不好,唯你是问!”说完,他便起驾回宫了。

第三天,顺天府尹忽然来到县衙,就黄牛的事儿,把王珍和老县丞狠狠训斥了一顿,临走时一再叮嘱:“今年要是照看不好皇上的皇田,本官就拿你俩的顶戴问罪!”

谁承想,春分过后,宛平县数月未下一滴雨。王珍巡查后,心急如焚,一边上报顺天府,申请救灾库银,一边带领百姓昼夜不停,挖水渠架水车,把永定河水引上岸灌溉农田,直到芒种时旱情才有所缓解,保住了全县大半粮田。王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天早上,王珍刚起床,老县丞忽然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大人,大事不好啦!”王珍吓了一大跳。

老县丞急道:“大人,您快去先农坛瞧瞧吧,皇上的皇田怕是要绝收啦!”王珍大吃一惊,这几个月来,自个儿光顾着给百姓挖渠引水,却把皇上的地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王珍急忙来到先农坛,只见地里连片龟裂,一尺多高的麦秆儿早已干枯而死。老县丞颤声问:“大人,这可怎么办啊?”王珍却没言语。

老县丞琢磨了一会儿,试探说:“我想了个主意,赶紧挑块长势好的农田,趁着上面还不知情,麻利儿把麦子移过来。麦收时,万一皇上移驾来收割,也好有个交代啊!”

王珍思忖了片刻,却摇了摇头:“眼下正是麦子扬花结穗的时节,移种已经晚了。不如趁早改种糜子,秋天还能收个三五斗,算是将功补过吧。”

老县丞却忧心忡忡:“大人,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小暑一到,收麦进仓。让王珍没想到的是,老县丞竟然害怕担责,偷偷地跑了,臨走时,他还留了一封信。王珍看完后,心里全明白了。

几天后,府尹大人亲自来到先农坛,他一瞅麦子变成了糜子,勃然大怒:“好你个王珍,竟敢欺上瞒下,到时候看你怎么向皇上交代!”说完,他拂袖而去。

再说光绪爷,处暑后,他忽然想起了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便心血来潮,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悄没声儿地来到了宛平县衙。正赶上全县衙的人在割糜子。光绪爷见糜子一片金黄,十分欣慰。

割完糜子,就地打碾。趁光绪爷歇息时,王珍跪在地上,一五一十把遭遇旱灾的事讲了出来。光绪爷这才明白,眼前是补种的糜子,点头说:“王珍,京西的旱情朕听说了,你替朕分忧,还及时补种了糜子,没让田地荒芜,朕怎么会怪罪你呢?”

打碾完后,是一石三斗糜子,收成比去年好。光绪爷十分高兴。这时,顺天府尹闻讯,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按大清律令,皇上种田也要缴纳皇粮。王珍征收了一斗二升糜子入库,其余的全部封存先农坛神仓,来年用于祭祀。库仓入毕,光绪爷起身正要回宫,王珍却突然跪在了地上:“微臣有件关乎宛平百姓的大事,斗胆向皇上进谏!”

光绪爷愣了一下:“什么事?”王珍朗声应答:“回禀皇上,自微臣去年上任宛平知县以来,发现县衙政务懒散,库根紧缩。究其原因才知,历任知县每年一换,因此为官者得过且过,不思理政,苦的却是宛平的百姓。长此以往,谁来替皇上分忧,为百姓着想?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请皇上详察!”

光绪爷听后,问顺天府尹:“可有此事?”府尹“扑通”跪在地上:“回皇上,确有此事。因宛平知县向皇上征粮,属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念其为国征粮,死罪可免,须革职为民,已成惯例。”

光绪爷大怒:“一派胡言!朕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宛平知县依律收粮,乃为官之责,何来犯上之罪?简直是岂有此理!”说完,他起身拂袖而去。

打这以后,未经皇上点头,谁还敢摘宛平知县的顶戴啊?王珍在任八年,把宛平治理成了京师最受赞扬之地,深受百姓爱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慈禧断案
八国联军要攻进京城,慈禧太后闻风丧胆,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从京城到西安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连日颠簸使老佛爷吃尽了苦头。这天,慈禧和光绪皇帝乘着车辇在人马前护后拥下浩浩荡荡往西行走,由于道路不平,车辇摇摇晃晃,颠得老佛爷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尚

0评论2024-01-2581

光绪时期捐官趣闻
清朝的康乾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为卖官牟利的特大集团。北京城有家叫广隆的木材

0评论2024-01-2563

李鸿章讨壶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到9月初,两万洋兵杀人放火,抢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才给慈禧太后发了一个电报,要她派人与八国联军商谈议和条款。慈禧不是个傻瓜,知道在当前一败涂地的形势下,议和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议

0评论2024-01-2588

张之洞斩杀假“光绪皇帝”
光绪二十五年,居住在武昌的一位湖北籍候补官员,欲将他在金水闸的公馆出租。这日,忽然来了一主一仆交银租住。主人二十多岁,白皙长身;仆人则四五十岁,无须,说话似女音。两人均操一口流利的北京口音,入住公馆后,少主人每日在家读书吟诗作文,匿居不出,

0评论2024-01-2573

天赐宝座
清光绪六年,也就是光绪皇帝刚满十岁那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挂帅出征新疆。收复了被侵占的大部领土,班师后又受命坐镇甘肃兰州,继续督办西北军务。正在这时,他的属下肃州镇挂印总兵调离。他便专折上奏军机处,保荐了一名自己的心腹爱将。准备接任这个显要的

0评论2024-01-2581

爱哭才会赢
光绪皇帝驾崩,山都易了色,河都含了悲,乌鸦从头预飞过,呜哇,呜哇,恨别鸟惊心。这奕勖水都没一滴。当然这也怪天,光绪奉安崇陵,十里长街送别。阳光一片明媚,没下雨,没雨水可充泪水,很多人都是带了辣椒水的,一抹眼眶,泪水哗哗掉,“奕劻独后至,亦无

0评论2024-01-2577

西太后逃难
城破之时,子弹飞进官里,西太后拉着光绪仓皇出逃。光绪一边逃,一边甩掉自己的朝珠缨帽,匆忙换上了平民的布衣,西太后穿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像个乡下的老婆子。跑出宫来,才挤上一辆骡车,跟着跑的人,大多数是步行。随护的兵丁,不足千人,毫无纪律,跟土

0评论2024-01-2586

慈安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

0评论2024-01-2569

最有钱的民国文人
民国年间,康有为在文坛上的地位显然不比在晚清那会儿。虽然后起之秀们对这位顽固的保皇派精神领袖多有批判,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发大财。“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软禁,康有为流亡海外,组织“保皇党”。当时康有为怀着一腔热血,声称奉有光绪帝的“

0评论2024-01-2557

紫禁城里的别样母子情
我入宫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成了我的母亲。我继承同治兼祧光绪,按说正统是在同治这边,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她使用太后权威,把敢于和她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治的瑜、瑨、珣三妃,打入了冷宫,根本不把她们算做我的母亲之

0评论2024-01-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