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后因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公元978年纳土归附。登基第二年就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可惜的是两次亲征辽国,企图收复前朝割出去的土地,终究未能成功。
他曾随他的兄长赵匡胤参与陈桥兵变,后封为晋王。他和他的兄长之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灭金城夫人。或许当皇帝的都有一个通病,宠爱一个妃子宠到在国事上就不大爱进取。当时,赵匡胤就在宠爱这么一个女人花蕊夫人,在朝廷政事上就没有以前上心了。见此情景,赵匡义多次劝谏哥哥要远离女色,重国事,但是赵匡胤不听啊,你看历来有哪朝皇帝宠爱女人宠到无法无天,大臣屡次劝谏,皇帝就会听的?
于是没有办法的赵匡义决定从花蕊夫人身上下手,一次宋太祖召弟弟吃饭,边喝酒边打猎,太祖就一直在劝弟弟喝酒,这时候,赵匡义突然灵光一闪,指着庭下花丛中的一朵鲜花说:如果花蕊夫人亲手去将这朵花折来,我就喝。太祖就命花蕊夫人去把那花折来。这时赵匡义拉开弓弦好像是想射猎别的东西,忽然转身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然后扔弓哭拜在地,抱着太祖的脚说:陛下刚刚得到天下,应该以国事为重啊。宠妃死了,被自己弟弟当场杀死了,但是赵匡胤却没有办法,匡义的借口太具有欺骗性。
赵匡义注意农田水利,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对百姓的盘剥颇重。晚年,他又血腥镇压了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虽然为武将出身,战场上也是杀人不眨眼,但是赵匡义却很爱读书,尤其是《太平御览》,经常能一坐就是一下午。也提高了文人的待遇,归顺的文人墨客,也为他们建造了宅子居住。
他是怎么死的呢?公元979年,赵匡义征辽时战败,全军溃散四处奔逃,连他的某些妃嫔也被掳走,军中御用器物被掠夺一空,只身逃走,但是大腿上中了两箭,由于医治不及时,每年箭伤都要复发,疼痛难忍,直到公元996年,这时候匡义已经快60岁了,箭伤再一次复发,他便没能撑过去,病逝。
历史上提到赵匡义,都怀疑他的位置是不是来得名正言顺,主要是他上位太快,当年的太祖本人身体健康硬朗,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因此太祖极其可能是猝死的,但是奇怪的是,赵匡义好像知道太祖什么时候死,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且他即位之后马上改年号,一般来说,皇帝登基都是在次年才更改年号,疑虑颇多。再者赵匡胤是有儿子的,年岁也差不多了,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弟弟?
太祖死的事件,被称为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与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在一个房间中独处,由于屏退左右侍从,无人知晓两人谈论的具体内容,只能远远望见烛影下两人对话状,听见太祖赵匡胤以斧敲地击出重声,并一边说:好做,好做!对话结束后,赵光义离开此殿,太祖暴毙,之后太宗迅速即位,怎么看都有些可疑。皇帝暴毙,皇后马上让人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结果自己儿子没等到,反而等来了赵匡义,见到晋王,皇后心知不妙,赶紧说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皇帝的称呼,都还没商量,之前也没有遗嘱,皇后都直接称赵匡义为皇帝了,可见之前他的行动太过于明目张胆,至于他是不是真的弑兄上位,还有待考证。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童贯镇压了方腊起义没多久,东北的金朝派人到东京,催促北宋攻打燕京,夹攻辽朝。原来,辽朝经过几次内乱和各族人民起义力量的打击,渐渐腐朽衰落。在这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逐渐强大起来。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
0评论2024-01-2576
泥腿
宋太祖时,赵普为相。有一天,赵宰相给皇帝递上一个奏折,请求让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看了眼奏折上推荐的人名,脸色就阴了下来,因为他一向讨厌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奏折扔了回去。赵宰相似乎早有预见,拾起奏折,掸了掸上面的土,随手就揣
0评论2024-01-2565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0评论2024-01-2574
宋太祖的“ 诚信 ”公关
1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
0评论2024-01-2576
“抠门”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
0评论2024-01-2589
首席小锣
过去戏班子里的人,同桌吃饭有个规矩:首席要让给班子里地位最低的小锣师傅坐。班主、主演、鼓师、琴师只能陪着下坐;有达官贵人、乡绅豪富,跟戏子一起吃饭,也只能坐偏位。说起来有一段缘故——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思老友周颠帮其破了陈友谅。本想
0评论2024-01-2593
书法趣话
话说当年南齐太祖萧道成是位能文能武的君主,他对书法也有些造诣,平时也爱挥毫泼墨写上几笔。自己也有孤芳自赏之感,听说朝中有位书法名士,姓王名僧虔,在当朝也是数一数二大家名仕。一日闲来无事太祖提议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看看到底谁的书法是上乘。于是
0评论2024-01-2587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儿,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
0评论2024-01-2577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
0评论2024-01-25133
胡维庸案件
胡维庸案件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
0评论2024-0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