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焦尾琴是蔡邕所造吗?蔡邕的音乐造诣有多高

2024-01-23 13:43390

蔡邕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亲生父亲,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和曹操是故友。

中国古代一共有四把名琴,它们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传说,蔡邕曾经在江浙一带待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在那里,蔡邕发现了制作焦尾琴的绝佳木材。当时蔡邕听到木头在火中被烧到爆裂,噼里啪啦的声音传到他的耳边,他只是听见这声音就判断这正在被火烧的木头是一块好木头。于是蔡邕找到了烧火的位置,从火堆里把这块桐木捡了出来,还亲手把它给做成了一把琴。因为木头的尾部有一部分被烧焦了,所以取名为焦尾琴。

蔡邕的焦尾琴能弹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这把琴就渐渐的出了名。蔡邕的音乐造诣不低,据说他能听出音乐曲子中的杀意。

说的是蔡邕住在陈留的时候,他的邻居常常与他往来,交情很好,有一次呢,邻居就邀请蔡邕到他家去参加宴会。那场宴会办得挺隆重的,还有会弹琴的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助兴呢!等蔡邕赶到邻居家门口的时候,邻居已经和其他客人喝高了。正当蔡邕准备抬脚跨进门的时候,他却一脚退了出来,因为他从邻居家的乐曲声中听到了杀意。

蔡邕还是很惜命的,他心里想的是,好你个隔壁老王啊,邀请我来做客竟然怀了这个坏心思,是要杀我吗?离开前,蔡邕告诉看门人,告诉你家主人,我今天并不是没有赴约,而是来到门口又走了!

门人将蔡邕的原话告诉了主人,主人的酒立刻就醒了大半,哎呀呀,这可怎么得了,他什么时候得罪了蔡邕吗?要知道这蔡邕的名声很大,连曹操都要敬他三分呢,他这等小老百姓,哪里敢招惹他不快呢?他赶紧追了出去,追上了蔡邕,并询问原因。

蔡邕就说,你家的曲子声中有杀意!主人回到家把那位弹琴的客人请了出来,互相一说才明白过来,原来蔡邕说的都是真的,只不过那杀意不是冲着蔡邕来的,而是冲着一只小强。对,就是那号称打不死的小强。

弹琴的客人说,他在弹琴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强正要扑向知了,眼看那知了都要飞走了,那小强还在执着于扑的那个动作的准备阶段,他看得都着急了,好害怕那只小强失去了扑倒知了的机会。而他当时弹琴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这样一来,杀知了的心意就流露到了曲子当中。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曲子中有杀意,而蔡邕却听出来了,当即对蔡邕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蔡邕死后,焦尾琴流落到了皇宫里。后来有说法称,齐明帝时期,焦尾琴曾现世过,当时是一名弹琴的高手王仲雄奉帝命弹奏的焦尾琴,那王仲雄还创作了一支曲子《懊恼曲》呢!至于后来这焦尾琴的下落嘛,有的说是到了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来到了大周后手里,最后南唐后主李煜国灭身死,焦尾琴就被宋朝皇室所夺了。至今为止,焦尾琴下落不明,我们也只在历史记录中瞧见过它的踪影。

蔡邕不只是在音乐方面有才华,在文学方面、书法方面也格外出众,堪称东汉的旷世奇才。再加上他的人品德行都是出了名的好,更是为他本人增添了魅力,以致于他的几个儿女们的故事也颇受关注,特别是他的小女儿蔡文姬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之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蔡文姬归汉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南

0评论2024-01-2589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伯喈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

0评论2024-01-2577

蔡邕的生平简介 蔡邕的历史评价如何?他是
蔡邕,字伯喈,人称蔡中郎,是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也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擅长音律。中国古代历史上不缺才子,蔡邕被人们视作东汉的一枚旷世奇才,那他的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蔡邕涉猎广泛,在文学、数术、天文、音乐方面都有建树,因此朝廷才几次三

0评论2024-01-2338

知恩
《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情节,很有意味。董卓被杀之后,全国士民们很开心,并进行庆祝,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

0评论2024-01-2265

蔡邕救琴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

0评论2024-01-1832

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她是我国东汉末年女诗人和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父蔡邕,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洛阳文坛的领袖。其父和当

0评论2024-01-1862

倒履相迎的故事
「倒履相迎」原作「倒屣迎之」。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学家、书法家,很受朝廷器重,在当时很有名气,家里经常高朋满座。有一天,蔡邕正在家里陪几位客人习诵诗经。一位仆人通报王粲来访。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蔡邕以

0评论2024-0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