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知恩

2024-01-22 11:49650

《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情节,很有意味。

董卓被杀之后,全国士民们很开心,并进行庆祝,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

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

蔡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敢违背国家而投向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由自主,就忍不住哭了,自知罪大,愿公原谅。”

众臣见他有如此知遇之感,皆请求王允饶恕他,虽然最后蔡邕依然没能逃过一死,但当时的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之哭泣。

这便是成语“知遇之感”的来历,指对赏识或重用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如今看来,知恩之心,能以命相抵,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无以回报的情况下,真诚地祝愿对方,因对方乐而乐,因对方忧而忧,便是最好的报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人本善 人本恶
听闻在古老中国的某个朝代中有个叫隆七的人。天资聪慧,生性善良,有人称他为“文曲星。”加冕以后便到峰茴县做起了买卖,没多久,依着他的聪慧成为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富商。但他并未因此专横跋扈,相反,不仅常常救济百姓,而且在天灾地害之时,开放粮仓。如要

0评论2024-01-2258

男人
他是年轻的将军,战场上叱咤风云,战无不胜,不停游弋在这片饱受战火的土地,一次又一次杀出重围,身经百战而不死,人们总是敬畏的提起他“战神。”每次伴随他出现的总是骁勇善战的精兵,这次他却单刀赴会,因为对方捉了他的“妻子”。面对千军万马,他可以面

0评论2024-01-2125

赐联伸义
村东有个财主姓王,他平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前些年,还害死了人,大家都恨死了他。只因为他有钱有势,官府中有人庇护,没人能把他怎么样。这些年,心虚的他为了讨彩图吉,每逢大年都要在大门上贴副对联。他虽会写几个毛笔字,但因为肚里缺乏才气

0评论2024-01-2140

骑虎难下的故事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人讳“虎”为兽。)晋成帝司马衍时,叛将苏峻和祖约率军攻入都城,挟持晋成帝,专擅朝政。江州刺史温峤组织了以征西将军陶侃为盟主的联军征讨叛军。由于叛军势大,而联军将少粮缺,初

0评论2024-01-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