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灯笼是元宵节的眼睛,五彩缤纷,扑朔迷离,成了正月里最靓丽的风景。今年的陇州城也一样,各种各样的灯笼排成了蜿蜒的长龙,乍一看,LED电子灯笼占了上风,轻松的装上电池,启动按钮,伴随着不同的动作,美妙的旋律响起,无不充满着浓浓的现代气息。可是,对于我,一直恋恋不舍的却是母亲亲手扎结成的传统纸灯笼。
小时候,正月里到处弥漫着新年的味道,人们沉浸在拜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年俗里欢心不已。而勤快的母亲除了给我们做可口的美食外,已经开始张罗着给我们兄妹糊灯笼了。母亲糊灯笼时首先找来准备好的高粱杆,用细线扎成需要的模型,再用鲜艳的彩纸糊上就行。当然了,灯笼的样子颇多,灵活自如的蛤蟆、栩栩如生的大冬瓜、可爱的小兔子。女孩子喜欢花,所以,母亲常常做给我的是荷花灯笼。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荷花灯笼的美好样子,粉红色的花瓣,周围分布着带有褶皱的绿叶,在灯笼中央点上蜡烛,红花,绿叶,美丽的荷花欣欣然就绽放开来,诗情画意,煞是好看。
母亲除了给我们兄妹做灯笼外,还给隔壁邻居、亲戚朋友的孩子做。那时候,家里的土炕上总是摆满了母亲的“针线包”——彩纸、剪刀、浆糊等。母亲是心细之人,从来不怕麻烦,她总是耐心地捆扎、糊纸、描画,每一个缝隙都糊得严严实实,从未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记忆中,母亲做灯笼,有时一直做到深夜。昏暗的灯光下,她低着头,聚精会神,双手自如的糊着,游刃有余,翩跹起舞,像是用心完成一部艺术作品。正月十五的晚上,村子里鞭炮齐鸣,耍社火的锣鼓喧天,震耳欲聋,闹元宵的气氛热烈。孩子们更是情绪激昂,挑着不同的灯笼游玩,从东家窜进,又从西家出来,其乐无穷。
岁月匆匆,随着我们兄妹的相继成家,母亲也慢慢变老了。自从我有了儿子后,每年元宵节来临,母亲都会提前约好小姨,还有很多亲友来给儿子送灯笼。一眨眼,儿子都十几岁了,这些年,从没间断过。
可懵懂的儿子嘴里总嘟嘟囔囔:“外婆真小气,送我纸灯笼?这个早就淘汰了,人家都是电子灯笼,高端、大气、上档次。”电子灯笼固然有其美妙,但看着母亲亲手制作的纸灯笼我的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和自豪。在我看来,市场上多么新颖的电子灯笼哪里比得上母亲的纸灯笼啊!因为母亲亲手做的纸灯笼浸润着她无尽的爱。
今年春节前,母亲得了场重病,身体一直不好。但她仍不忘糊灯笼。在乡下老家的老屋里,母亲总是摊开她的“针线包”,不时比划着,摘下老花镜,揉揉眼睛,她的动作有些生硬,看来是力不从心了。但还是很专注、细致地糊着,全身心地投入,她所有的神情都凝在那只灯笼上。
我知道,母亲把她对儿孙的慈爱糊成了拙朴的形象,把新年里的美好祝愿和祈福,淋漓尽致的揉进了那一盏盏花灯里。
母亲说,今年是猴年,也是我的本命年,亲手给我糊了一只可爱的猴子灯笼,预示我们全家人一年里吉祥、平安。
凝视着母亲,我看见她染了不久的头发又生出一大截银丝。一瞬间,我的心隐隐作痛,泪水模糊了双眼。
挂满绿灯笼的院子
小熊阿坚为自己盖了一座房子。那房子不大,但结实美丽,房子前还有一个足够大的院子。阿坚的院子空落落的,他很羡慕邻居河马阿胖家院子里有一棵高高大大的柚子树。春天里,柚子树满树绿叶,叶丛中开着白色的花,满院飘着柚子花的香味。夏日里,柚子树上结满了
0评论2024-01-2574
阿P搞演习
最近,阿P当上了虹新村的村委会主任,心里别提多美了。这天中午,阿P正在家里悠闲地喝着小酒,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县防汛办敏主任,说已经到了村口。阿P心里明白,敏主任来这儿不为别的,就为了村上游的那座水库。那可是县里头唯一的一座水库,一直是“严
0评论2024-01-2464
瞎子打灯笼
瞎子打灯笼有个双眼失明的犹太人,打着灯笼在漆黑一团的路上行走。外地来的一位商人见他是个瞎子,便问他:“你是个瞎子,干嘛还打灯笼?这不是浪费灯油吗?”瞎子却振振有词地说:“在黑夜里走路,人家看不到我,很容易被人撞到。但因为我打了灯笼,不瞎的人
0评论2024-01-2459
大大的南瓜
小田鼠阿莫来到屋后,那里有他种的一只南瓜,这时,南瓜已经长大了,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阿莫在南瓜上拍了拍,又撅着屁股趴在南瓜上听了一会儿,里面传出熟透的好听的声音。阿莫心满意足地把南瓜藤咬断,把南瓜摘了下来。他试了试,搬不动。“要怎么样把南瓜弄
0评论2024-01-2439
小灯笼
天黑了,一只萤火虫挑着小灯笼,正在急急忙忙地赶路,她要去参加朋友们的舞会。突然,河边的草丛里传来一阵低低的哭声。“哦,小青蛙,是你在哭吗?”萤火虫靠近了小青蛙,说:“你准是迷了路,来,我送你回家。”小青蛙说:“不,我在等妈妈!”原来,小青蛙
0评论2024-01-2449
盲人点灯
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
0评论2024-01-2440
冯玉祥轶事:大白天打灯笼拜访蒋介石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其父冯有茂是位泥水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村落为地主当雇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了光耀门第,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
0评论2024-01-2351
树上的知了
一只知了在树上得意地唱歌。“我知道,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狐狸听见了,故意夸奖知了:“知了先生,你的歌儿唱得真好。”知了说:“知道,知道,我知道。”狐狸看见知了很得意,就问他:“知了啊,有的事儿你也许不知道吧?”知了不高兴了:“有我不知道
0评论2024-01-2336
灯官
话说在北国松花江边有个古城,明清两代朝廷都在这里造过战船,所以叫“老船厂”。这里民风古朴,每年元宵节前后几天,扭大秧歌的、踩高跷的、耍龙灯的一拨接一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灯官巡察”这一风俗。灯官是“灯官巡察”的主角,历来都由乞丐头王干饭担
0评论2024-01-2347
枸杞树的启示
儿时,他因家中贫困,很多事儿皆不如人。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九岁了,家里还没钱送他去上学。为获取心理平衡,他心中不免生些恶意,比如晚上有小孩在做作业,他便偷偷走过去,冷不防吹熄别人照明的煤油灯。又比如,年三十夜晚,有人将点亮的灯笼挂在自家门前的
0评论2024-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