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冯玉祥轶事:大白天打灯笼拜访蒋介石

2024-01-23 12:23630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其父冯有茂是位泥水匠,为逃避兵役来到一个偏僻村落为地主当雇工。地主家有两个少爷,老地主为了光耀门第,请来一位武艺人教儿子练武。冯有茂天生好学,常去武场讨教两手。考期到了,老地主叫冯有茂带两个少爷前去应考,结果,两个少爷连射三箭无一中的。这时,冯有茂冒昧上前试手,竟连中三元,从而考取武庠,继而投身淮军。

其实,冯玉祥原名“冯基善”。11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当时父亲在保定府五营练军当兵。这个地方实行父缺子补。父亲没退伍,儿子自然不能补缺。但由于冯家生活拮据,家人都希望冯玉祥补上,多挣几两银子。这时,营中恰巧出现缺额,一位姓苗的管带是冯有茂的好友,得知消息后立即提出:“这次补冯大老爷的儿子吧!”旁人问:“冯大老爷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这一问,姓苗的管带愣住了,他也不知道。接着那人就说:“让我问问去。”姓苗的管带生怕他一去问,耽搁了时间,缺额被别人抢去,灵机一动便说:“别问了,我知道。”于是,随手写了“冯玉祥”三个字。这样,读书郎冯玉祥辍学进了军营,成为一名少年军人。

初到军营没几年,冯玉祥得了一个绰号“外国点心”。一次,父亲意外受伤,冯玉祥希望多挣一点银子以便老父解甲归田,便下决心当一名替教官喊操的“教习”。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站在操场上大喊“立正”、“稍息”、“托枪”,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一喊就是四年。他的“喊”功练好了,却得罪了那些睡懒觉的人。于是,他们便给冯玉祥起了一个绰号叫“外国点心”,意思是说他如此卖命,迟早会被洋鬼子打死。但冯玉祥丝毫不以为然,反而特意刻了一枚“外国点心”的图章保存起来,日后给人写字时常盖上这枚图章。

冯玉祥还有一个外号叫“基督将军”,这个外号来源于义和团运动时期。当时冯玉祥的部队驻守河北保定,他亲眼看到保定天主教堂的外国传教士全被逮捕,面临杀头,其中一位女传教士在行刑前要求只杀她一个而放别人。她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冯玉祥深受感动。1913年,冯玉祥任京卫军团长时,常到崇文门教堂听讲基督教义,被基督“博爱”所打动,遂于两年后由牧师为其施洗入教。后来,他又为其部下进行领洗盛典。直到五卅运动后,冯玉祥看到帝国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悲惨景象,终于认清了帝国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愤然与基督教彻底决裂。

冯玉祥功勋卓著、高风亮节。1935年,国民政府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但冯玉祥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生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做了高官后仍厌恶“朱门酒肉臭”的军阀作风。他在部队与士兵一起劳动,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同洗一个澡堂,和战士一起训练,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被誉为“平民将军”。有一次,吴佩孚做五十大寿,将领们纷纷送厚礼,当时冯玉祥还是他的手下部将,却只送了他一坛清水。

在重庆时,冯家住在陈家桥,因为那里达官显贵太多,谁也不敢去查户口和收捐税,街区的保长无人敢当。冯玉祥便自告奋勇,被称为“重庆最尽责的保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清末民初海军将领程璧光简介 程璧光是怎么
程璧光是清末民初海军将领,清朝之时为北洋舰队将领,曾经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程璧光向日本递交投降书,因为这件事,程璧光后来被清廷革职。清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之后,清廷灭亡,民国政府成立。民国时期,程璧光一度担任任北洋政府下之

0评论2024-01-2267

张作霖劫镖当管带
1898年秋天的一天下午,张作霖正在辽西匪窝里和自己的结义兄弟张景惠、张作相饮酒,在山下刺探情报的“签头”汤二虎忽然上山禀报说:“三位当家的,奉天大将军曾琪有一桩军饷明日路过海城,小的特来禀报。”“知道了,你下去吧。”张作相打发走汤二虎后转

0评论2024-01-2150

公忠犬义
山东威海环翠楼公园的广场上有尊高大的铜像,铜像上英雄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他就是我们在小学教科书早就认识的那位高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指挥战舰勇冲敌阵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邓大人铜

0评论2024-01-21107

求字
大清制币局失火,造币纸被趁乱偷出,闹出一桩惊天大案。但是,再缜密的犯罪,依然会留下痕迹,一旦找到线索,接下去,就是慢慢地抽丝剥茧……京城有个书法家叫乐游亭,他生于书香门第,一手乐家书法写得炉火纯青。俗话说“家有梧桐必招百鸟”,乐游亭的“尚游

0评论2024-0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