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是晚清名臣,同时也堪称晚清第一帝师。他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之后自然而然走上科举之路,中咸丰六年状元。
翁同龢有才华而又出生名门,德行也是好的。所以在同治四年之时,被慈禧太后聘为同治帝师。此后光绪帝时期,也为光绪帝帝师。
翁同龢担任帝师,是皇家对他的提拔,他也因此平步青云,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但是光绪二十六年,她却被慈禧罢官撵走了。
冤枉还是不冤枉,实际上就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情。站在慈禧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冤枉的。随着光绪帝的渐渐长大,帝后矛盾越来越严重,朝中大臣自然也开始站队。
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从光绪帝幼时起就教育他,算的上是帝党领袖。后来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历史上著名的《明定国是诏》就是他草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氏也是由他举荐给光绪帝的。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实力,明显强于帝党。所以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而作为光绪帝师,已经明确站在慈禧对立面的翁同龢,慈禧自然不会放过,这才有了罢官。
当然从翁同龢的角度来说,自己是冤枉的,他曾作诗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表达自己为官多年的无限感慨。
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永远的痛,需要后世铭记的教训。这场战斗以日本的完全胜利告终,李鸿章创办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后世有人将甲午海战的责任安在翁同龢身上,认为是他全力主战,才有了这么一次巨大的惨败。
清王伯恭在自己写的《蜷庐随笔》一书中,这样批判翁同龢。认为他全力主战,只是因为与李鸿章的私仇。
当初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犯了失守封疆之罪,李鸿章为曾国藩草拟奏章弹劾。翁同书被判充军,父亲翁心存被气死,于是翁同龢和李鸿章结了梁子。
翁同龢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甲午战斗,中方极大可能会战败,但是却力战只是为了将李鸿章拉下马。
翁同龢要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确如此。因为当时李鸿章创办发展北洋的时候,翁同龢正好在户部管钱。每次李鸿章索要海军军费,翁同龢都要卡一卡,使得北洋海军发展受阻。
但若是说他应该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未免将翁同龢看的太过重要。其实不止翁同龢,当时朝中大臣主战气氛热烈,而他支持的皇帝也是这样想的。
翁同龢正好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最后就被大家推为领袖,站出来与李鸿章打擂台。全力主战,最后以失败告终,翁同龢因此受到后人批判。
个人认为,翁同龢主战有一定书生意气在里面。毕竟国家遭受如此侮辱,寻常人都不能忍受。再者当时北洋水师也有一定成就,朝中上下都气势汹汹,想要挽回颜面。
为何最后要将责任全部推倒翁同龢身上?恐怕只是因为正好他身份比较高吧!要我来说,甲午战争的责任应当由国家来背。如果国力强盛,哪里还怕人来侵犯,哪里又会有甲午海战?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人如何能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历史?
慈禧断案
八国联军要攻进京城,慈禧太后闻风丧胆,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从京城到西安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连日颠簸使老佛爷吃尽了苦头。这天,慈禧和光绪皇帝乘着车辇在人马前护后拥下浩浩荡荡往西行走,由于道路不平,车辇摇摇晃晃,颠得老佛爷腰酸腿痛,疲惫不堪。尚
0评论2024-01-2581
光绪时期捐官趣闻
清朝的康乾盛世到咸丰就已走下坡路,随着朝政的腐败,世风日下,捐官(透过捐纳制度取得官职)的恶习愈演愈烈,以致不可收拾。到咸丰年间,这捐官的名目越出越奇,性质已完全改变。慈禧太后与太监李莲英勾结,成为卖官牟利的特大集团。北京城有家叫广隆的木材
0评论2024-01-2563
李鸿章讨壶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到9月初,两万洋兵杀人放火,抢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才给慈禧太后发了一个电报,要她派人与八国联军商谈议和条款。慈禧不是个傻瓜,知道在当前一败涂地的形势下,议和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议
0评论2024-01-2588
张之洞斩杀假“光绪皇帝”
光绪二十五年,居住在武昌的一位湖北籍候补官员,欲将他在金水闸的公馆出租。这日,忽然来了一主一仆交银租住。主人二十多岁,白皙长身;仆人则四五十岁,无须,说话似女音。两人均操一口流利的北京口音,入住公馆后,少主人每日在家读书吟诗作文,匿居不出,
0评论2024-01-2573
天赐宝座
清光绪六年,也就是光绪皇帝刚满十岁那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挂帅出征新疆。收复了被侵占的大部领土,班师后又受命坐镇甘肃兰州,继续督办西北军务。正在这时,他的属下肃州镇挂印总兵调离。他便专折上奏军机处,保荐了一名自己的心腹爱将。准备接任这个显要的
0评论2024-01-2581
爱哭才会赢
光绪皇帝驾崩,山都易了色,河都含了悲,乌鸦从头预飞过,呜哇,呜哇,恨别鸟惊心。这奕勖水都没一滴。当然这也怪天,光绪奉安崇陵,十里长街送别。阳光一片明媚,没下雨,没雨水可充泪水,很多人都是带了辣椒水的,一抹眼眶,泪水哗哗掉,“奕劻独后至,亦无
0评论2024-01-2577
西太后逃难
城破之时,子弹飞进官里,西太后拉着光绪仓皇出逃。光绪一边逃,一边甩掉自己的朝珠缨帽,匆忙换上了平民的布衣,西太后穿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像个乡下的老婆子。跑出宫来,才挤上一辆骡车,跟着跑的人,大多数是步行。随护的兵丁,不足千人,毫无纪律,跟土
0评论2024-01-2586
慈安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诉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
0评论2024-01-2569
最有钱的民国文人
民国年间,康有为在文坛上的地位显然不比在晚清那会儿。虽然后起之秀们对这位顽固的保皇派精神领袖多有批判,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发大财。“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软禁,康有为流亡海外,组织“保皇党”。当时康有为怀着一腔热血,声称奉有光绪帝的“
0评论2024-01-2557
紫禁城里的别样母子情
我入宫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成了我的母亲。我继承同治兼祧光绪,按说正统是在同治这边,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她使用太后权威,把敢于和她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治的瑜、瑨、珣三妃,打入了冷宫,根本不把她们算做我的母亲之
0评论2024-01-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