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北宋大军灭了后蜀。班师之日,太祖赵匡胤在金銮殿召见了出征的将领们。他们本以为会受到封赏,可等到的却是,包括副帅王全斌等人在内的诸多人都被交付司法部门惩处,唯独对归州行营都监曹彬予以奖赏,授予他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原来,这些将军在战争中滥杀无辜,虽赢了战争,却失了民心。曹彬则不然,他所率领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对于杀戮降兵的决定他是坚决反对,王全斌拿着文案让他签字,他誓死不从。
现在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好多人都为曹彬逃过一劫而感到庆幸。没想到他不但不谢恩,反而向前一步,连忙推辞:“征西的将士都被惩罚,只有我受赏,恐怕难有‘惩劝’之效。”
太祖说:“你立了大功,又不居功自傲,假使你有什么过失,他们那些人还能不把你说出来?惩劝本是国之常典,就不必谦让了。”曹彬仍然固执地争辩:“杀降兵,是我们集体讨论决定的,罪责难逃。作为监军,第一个应判我死罪。”曹彬主动请罪,有点出乎太祖的意料,他沉吟了一会儿,说:“朕看在你的面子上,姑且饶过他们这一回。”听了这话,那些早已汗流浃背的将军们无不向曹彬投来感激的目光。
不久,宋太祖为征伐江南的事召见曹彬,提起征蜀时的滥杀暴行还十分气愤。到了此时,曹彬才向太祖说明,他曾经是极力反对杀戮行为的,并且拿出了那份没有他签字的文案。太祖看了,非常奇怪地问他:“既然如此,那你当时为什么还要坚持服罪?”曹彬回答:“我与王全斌同是您委任的征西将军,与全斌可谓同生共死的战友。倘他获罪,我却置身事外、独能全身,恐怕不利于军心稳定和同僚们的团结。”太祖又问:“既然主动承担责任,那干吗还留下文案?”曹彬说:“我以为当时您必会判我们死罪,并且株连家族。留下文案,让我母亲届时呈给您,说不定还能救她老人家一命啊。”
宋太祖听了,非常感慨,后来果断决定将平南主帅的大印交给了曹彬,就是看中了他能够替别人承担责任,勇于担当,有与大家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大将之风。事实证明,宋太祖的眼光没有错,曹彬果然不辱使命,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江南。
本来受到奖赏,却要主动将罪责承揽到自己身上,一旦皇帝动怒,后果自然难以设想。可明摆着吃亏的事,曹彬却偏要去做,因为他把一个团队看作一个整体,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张之洞曾撰对联说:“能忍耐终身受用,大学问安心吃亏。”一个勇于为别人担当的人,看起来会吃些个人利益上的小亏,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而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石。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童贯镇压了方腊起义没多久,东北的金朝派人到东京,催促北宋攻打燕京,夹攻辽朝。原来,辽朝经过几次内乱和各族人民起义力量的打击,渐渐腐朽衰落。在这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逐渐强大起来。女真人民长期受辽朝贵族的统治和压榨
0评论2024-01-2581
泥腿
宋太祖时,赵普为相。有一天,赵宰相给皇帝递上一个奏折,请求让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看了眼奏折上推荐的人名,脸色就阴了下来,因为他一向讨厌这个人的为人,所以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奏折扔了回去。赵宰相似乎早有预见,拾起奏折,掸了掸上面的土,随手就揣
0评论2024-01-2567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0评论2024-01-2578
宋太祖的“ 诚信 ”公关
1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
0评论2024-01-2582
“抠门”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
0评论2024-01-2595
首席小锣
过去戏班子里的人,同桌吃饭有个规矩:首席要让给班子里地位最低的小锣师傅坐。班主、主演、鼓师、琴师只能陪着下坐;有达官贵人、乡绅豪富,跟戏子一起吃饭,也只能坐偏位。说起来有一段缘故——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思老友周颠帮其破了陈友谅。本想
0评论2024-01-2598
书法趣话
话说当年南齐太祖萧道成是位能文能武的君主,他对书法也有些造诣,平时也爱挥毫泼墨写上几笔。自己也有孤芳自赏之感,听说朝中有位书法名士,姓王名僧虔,在当朝也是数一数二大家名仕。一日闲来无事太祖提议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看看到底谁的书法是上乘。于是
0评论2024-01-2588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惨痛代价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儿,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
0评论2024-01-2590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
0评论2024-01-25147
胡维庸案件
胡维庸案件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
0评论2024-01-2458